曲琳
摘 要: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相通的,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了作文的质量,学生通过阅读能力的培养不仅能够为写作积累素材,对于作文整体结构的把握、自身情感的表达都能够有所提升。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意识到二者之间的联系,能够有效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通过读写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有效提高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写作;一体化
小学语文教学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于语文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对于优秀文学作品的赏析能力,通过听说读写的方式全面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传统的语文教学方式保守老旧、缺乏创新,导致学生对于阅读和写作的学习重视不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无法有效将二者结合起来,达到二者互为促进的目的。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对于阅读寫作教学一体化的认知,通过创设相关教学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学生通过对经典课文的仿写等方式来充分意识到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相互促进作用。接下来我们通过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体化的现状分析以及应对策略来帮助教师更好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读写一体化的教学工作。
一、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体化的现状分析
1.读写分离问题突出导致整合效率低下
由于读写结合是最近提出的新型教学方式,导致许多语文教师还没有完全调整和适应这种教学方式,在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无法准确地对二者进行有机结合,经常容易顾此失彼,在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过于注重对文章的整体结构及内容进行分析研究,忽视了在讲解过程中对于文章写作技巧和写作方法的有机渗透,在进行写作教学时往往只偏重对于写作技巧及写作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与阅读教学的有机结合,长此以往,学生无法真正认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作用,读写一体化的教学目的也无法真正达到。学生在进行阅读时只着重剖析文章内涵和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无法对文章的写作技巧进行发散性分析,在进行写作训练时也只是机械地根据教师所教授的写作方法来进行写作,无法灵活地将阅读过的优秀文学作品进行借鉴,写出来的作文缺乏灵气。学生无法意识到二者之间的相互促进作用就无法真正在实际学习中主动将二者联系起来,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效率就无法得到保证。
2.教学方式缺乏创新无法提升写作能力
许多教师在进行读写一体化教学的过程中,思维模式量化,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中手把手地教学生去进行阅读分析和写作训练,忽视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缺乏对学生自主思考和学习能力的引导,一味机械化、模式化地要求学生对于范文进行模仿,在进行人物文章写作训练时机械地对人物文章进行模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对教师灌输的知识机械地记忆,没有创新意识和思考意识,最终也只是形式上的读写一体化,无法真正让学生对二者之间的联系进行思考,真正提升二者的能力。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在一开始即对文章全篇内容进行详细的分析讲解,没有给学生留出思考提出疑问的空间,也没有给学生留出自主阅读的时间,长期如此,学生对教师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学生的自主阅读习惯也难以养成。在进行写作教学时,长期受传统教育思维的影响,写作教学模式单一,通常都是给出一个题目然后提供一篇范文让学生进行模仿,导致学生写作千篇一律,毫无新意,更遑论创新,学生对于写作的创新能力也无法养成。
3.读物质量参差不齐,影响学生鉴赏能力
目前市面上的小学生文学读物质量参差不齐,小学生年龄尚小,对课外读物的优劣缺乏一定的分辨能力,教师在对学生进行阅读写作一体化教学时往往忽视了学生课外对于学习知识的追求,只重点专注于课堂之中,没有在学生进行课外读物选择时给予正确的建议,长期下去,学生阅读了大量文笔拙劣内容缺乏营养的读物,影响了他们对于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无法分辨哪些是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写作时也会受劣质读物带来的负面影响,无法写出立意深刻、有内涵的优秀作文,甚至还会影响学生的价值观,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二、小学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体化实施策略
1.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体化时首先要培养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情境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利用小朋友都很喜欢的讲故事的方式营造氛围,有效勾起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融入教师建立的故事氛围中,通过感同身受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写出更加具有真情实感的作文,赋予作文生命力和灵气;还可以利用问答互动形式来营造具有生活化气息的情境模式,学生对于自己所熟悉的生活内容会更加具有参与感和积极性,回答问题也会更加积极踊跃,真正实现阅读写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例如,在学习课文《火烧云》时,教师可在上课前以问答的形式创建教学情境,在课前对学生讲:同学们,大自然经常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自然景观,同学们都知道哪些神奇的自然景观呢?对于学生给出的回答都给予肯定,接着提问同学们有没有见过火烧云呢?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起来领略一下神奇的火烧云景象。通过情景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调动学生的想象力来对文章中描述的景象进行想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在学习课文第2~6段时,可以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描写火烧云颜色的形容词方式,红彤彤、金灿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作者对于颜色的形容词生动活泼不落俗套,学生可以为以后写作积累素材,让自己的作文新颖独特,读起来令人眼前一亮,通过在学习课文时展开情境式教学能够有效渗透读写一体化教学,引导学生自主将阅读与写作结合起来,更好地促进学生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提升。
2.注重积累,提升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体化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引导学生对阅读过程中遇到的佳词佳句进行积累,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语句好在哪里,理解以后再进行积累才能在写作时灵活运用并通过创新转化成为自己的风格,通过这种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对写作知识加以渗透的方式能更好地达到读写一体化教学的效果,促进学生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共同提高。例如,在学习《秋天的雨》一文时,作者在描写秋天的景象时充满了大量的想象,运用拟人和比喻的手法将秋天的景色描写得活灵活现,作者将银杏叶比喻成小扇子,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将红色的枫叶比喻成一枚枚红色的邮票,邮来了秋天的凉爽。“橙红色是给果树的,橘子、柿子你挤我碰,争着要人们去摘呢!”在读到这句时,教师可询问学生水果会你挤我碰吗?引导学生说出不会。接着问什么才会呢?继续引导学生说出人会。教师随后说原来作者是通过拟人的手法,把水果写得像人一样呢!你们想象一下,水果像人一样你挤我碰的样子多有趣啊,以后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也可以学习作者这种拟人的修辞手法,让我们的作文变得更加生动有趣哦。通过这种方法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渗透写作技巧是一种有效地将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结合在一起的方法,学生在深刻理解文章的基础上对文章里的好词好句进行积累能够更好地内化吸收,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3.鼓励仿写,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想要有效开展读写一体化教学,鼓励学生对经典美文进行仿写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学生在仿写过程中会仔细剖析原文,分析文章结构特征,研究文中优秀的修辞手法以及作者在描写事物时独特的表现力,在通过对文章透彻地理解以后进行模仿创作,创作的过程中又将学生以及对于文章的不同理解進行发散思维,写出神似原文又与原文截然不同的新创作,这种理解文章再写作,写作的同时又不断深入揣摩文章的过程正好与读者教学一体化教学理念相契合。例如,在学习习作例文《我爱故乡的杨梅》时,作者通过触摸、眼看、口尝的方式观察杨梅,抓住了杨梅的特点,从形状、颜色、味道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为我们勾勒出一个个新鲜诱人的杨梅果,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学习作者善于抓住特点,从形色味三方面按由外到里对水果进行描写的写作手法来写一种自己最喜欢的水果。学生在进行仿写的过程中,能够收获写作技巧,同时在写作过程中又提高了阅读鉴赏能力,二者相得益彰,阅读写作一体化的教学成果也能得到保证。
4.联系实际,丰富学生写作素材
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讲,无论是阅读还是写作都应该紧密联系实际,只有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在进行文章阅读时才能更好地与作者产生共鸣,更加深刻地理解作者文章所要表达的内涵与情感。只有积累丰富的生活经验,才能够为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保证学生写的作文能够言之有物,避免脱离实际的夸夸其谈。例如可以在春季或者秋季天气好的时候组织学生去春游秋游,游玩地点可以是风景优美的自然景区,也可以是博物馆等人文景区,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可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对于景区构造、周围环境等进行观察和记忆,并在游玩结束以后写一篇游记散文,通过这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意识,通过对大自然的观察能够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为学生写作提供更多的素材,阅读写作教学一体化的教学目的也能顺利达到了。
总之,阅读和写作相辅相成,二者缺一不可。教师在日常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对阅读教学和写作教学一体化的展开,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主动意识到阅读和写作之间的重要联系,自觉主动地将二者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努力增加阅读量,提高自身阅读水平,在阅读能力提高的情况下坚持进行不间断的写作训练,通过对二者持之以恒的练习将自身文化素养提升到更好水平,促进自己更好的学习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索建会.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教学结合策略分析[J].语文课内外,2020(2):210.
[2]张红娥.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有效整合策略[J].语文课内外,2020(2):218.
[3]刘长梅.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教学的融合[J].语文课内外,2019(36):63.
[4]李传静.小学语文阅读与写作的契合途径分析[J].课外语文(下),2019(11):140,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