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 章 俊
一轮复习备考,教师要深刻把握对《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中“学科核心素养”的相关要求,要深刻领会《中国高考评价体系》的指导精神,精准细致研磨高考题型,从学情出发,聚焦高考的共性问题,研究探寻高效的备考措施和有效的增分策略。
以“探究”能力的考查为例,《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中对文学类文本的“探究”共有三条表述: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这分别是对文本自身的探究,对文本人文背景或价值、意义的探究,对文本的独特解读。纵观近几年高考,侧重于对文本自身和文本价值、意义的探究,题型主要有探究标题、探究意蕴两种题型。本文以散文为例,来谈这两大题型备考的实践与思考。
标题类题目在高考中多次出现,有的是对标题的艺术及作用的分析,有的是对标题内涵的理解,还有的是对标题意蕴的探究和对标题优劣的比较。教师要带领学生根据不同题型进行合理、有序地探究解读,有效备考。
题干示例审题关注点(2019年天津卷)文章的标题具有多重意蕴,请结合全文加以分析。(2018年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题干中的要求不同,关注点有别:题干中“含意”“深意”“意蕴”等字样,表明了要探究题目的内涵、意蕴的答题方向;题干中有“意图”“作用”“寓意”等字样,表明了要探究题目中的作用的答题方向,而“认可哪一个”则表明要比较标题优劣的答题方向
如前所述,散文标题的探究是多类别的;因此,要根据题目探究要求的不同,宜分别采用对应的方式。
1.标题内涵、意蕴探究“三步骤”
第一步,理解标题本义,即明确其字典义或字面义。第二步,理解标题深层义,先结合文本关键句理解其具体语境下的意义,再联系文本表达的主旨理解其意义。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即综合标题的本义和深层义,提炼出要点,整合答案。
2.标题作用探究“四角度”
从标题与结构关系的角度,可以看标题是否是文章的线索,以组织全文;看标题是否设置了悬念,以吸引读者;看标题是否是对重要情景的概括。从标题与形象的关系的角度,可以看标题是否为突出形象服务,是否是对形象特点的概括。从标题与主题的关系的角度,可以看标题是否运用双关、比喻、反语、象征等手法,寄托情感深化主题;看标题是否具有某种象征意义;看标题是否对主题有画龙点睛的作用。从艺术效果的角度,可以看标题本身是否有鲜明的艺术特点,如形象生动、言简意赅等;看标题是否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带来深度思考。
3.标题优劣探究“两步骤”
第一步,表明看法,认为“好”与“不好”。第二步,多角度比较,比较角度同“标题作用探究”,可根据文本内容选择恰当角度进行比较。
题目已明示了“内涵”“探究”,具体答题可按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理解标题本义。第二步,理解标题深层含义。第三步,提炼整合答案。
例1:(2018年北京卷)本文题目“水缸里的文学”意蕴丰富,综观全文,你如何理解其中的寓意?以此为题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从题干看,本题考查探究作品标题的丰富意蕴。结合文本的内容理解题目“水缸里的文学”的含义。文题是一个偏正短语,中心词是“文学”,修饰语是“水缸”,由题目可见“文学”用于“水缸”的关系,实际上是“文学”和“河蚌”、仙女、好奇心、想象力的关系。阅读文章第五、六、七、八节相关内容,可知:“水缸”是“我”童年的认知世界,水缸刺激了作者想象、智力,保留了作者的好奇心,保留了作者奇迹般的创造力,是体味人生、引发文学梦的主要对象,它引发了关于河蚌的故事,激发了作者的想象力,保留了作者的创作活力,是作者阅读和体会世界的一种方式。水缸成了作者童年不能忘却的记忆。这正是“水缸里的文学”这一标题的丰富意蕴,学生读懂后就可以分点有序作答。
在理解标题本义的基础上,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标题含义理解题能快捷、准确地考查出学生领悟作品内涵、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散文所表现出的意蕴,有社会的、政治的、道德的意义,有现实的、历史的意义,有民族心理、人文精神的意义,也有心理的、情感的、审美的意义。从作者方面来说,散文作品中的意蕴,是其思想、情感的综合体。思想意蕴侧重于反映社会、自然、人生等方面的思想意义或所蕴含的道理,情感意蕴侧重于表现文本所蕴含的歌颂、赞美或否定、反对等情感态度。从读者方面来说,理解作品意蕴有两层含义:对作品本身蕴含的思想、情感的把握,对作品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个性思考。教师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指导学生进行备考。
题干示例审题关注点(2018年浙江卷)根据全文,分析作者“感到如此新奇和庆幸”的深层意蕴。(2018年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要注意区分散文探究意蕴题答题的差别:①题干中有“画线句”“意蕴”之类的字样表明答题重在探究句子的内涵。②题干中有“结合”“文章(本文、文本)”“生活实际(体验)”“谈谈”之类的字样表明答题要对文本的思想观点或情感倾向进行个性化的解读
1.探究意蕴思考“五角度”
探究散文的意蕴,一般从五个方面着手:从主旨角度,结合文本的主题或主要的情感倾向探究;从内容的角度,结合文本的形象、语言、描写的情境探究;从作者的角度,结合作者的思想观点、生平经历、写作背景等探究;从读者的角度,结合读者对文本重要思想、对情感的感受和自身的生活感受等方面探究;从时代的角度,结合时代背景、现实情况探究。
2.探究意蕴挖掘“两层面”
表层意蕴文本中所涉及的基本内容,如文中的人、事、物、景等材料所蕴含的不同意义以及所体现出的作者情感倾向深层意蕴民族心理如精忠报国、和谐自然、叶落归根、追求圆满、爱好和平、知足常乐等人文精神主要指人的意义和价值、社会责任、个人尊严、人生理想等方面,核心是人的价值追求;另一方面是指人性的关怀,如对生命的关怀、众生平等、对弱势群体的关怀、对苦难的悲悯情怀等共同认知主要指哲理、规律、审美、体验等
做这类题时,要注意根据题干的具体要求,并结合文本内容,确定恰当的探究角度,进行多层面的探究。
从“结合本文”“联系实际”“谈谈”“现实意义”可以看出本类题型既要根据文中作者的看法理解分析,又要紧密联系现实,对深层意蕴做个性化的解读。因此作答时应从以下角度展开分析:
例2:《一种深久的不安》(乔叶)(文略)
结合本文并联系现实,谈谈第6段所引用的鲁迅的“生存不是苟活,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的现实意义。
思考角度分析作者角度作者看到诸多劳动者的艰辛“会觉得不安”,“看到有太多的人正在奢侈和放纵中苟活着”的状态就“不想这样”,“就会坚定地远离这些东西,去做一种最经济的选择”“不让自己的欲望随着时尚的标准而高涨”,作者的自述体现了“生存不是苟活”的内涵:要认识生活的意义,要有社会责任感读者角度生活好了,社会发展了,我们该怎样去消费?从这一点来说,“发展不是放纵”含意深远,能引发人们对消费的深度思考时代角度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不少人就忘掉甚至鄙视勤俭节约,挥霍浪费起来。在这样的现实下,“温饱不是奢侈”“发展不是放纵”警示我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挥霍浪费了,无论怎样都不能丢掉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例3:(2018年天津卷)请结合全文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
从题干看,要求分析“文中的‘我’为何要寻找徽墨”,这貌似是原因概括题,其实是探究题,要求考生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学生要由表及里、由实到虚解答。首先找到答题区间,然后抓住关键句或通过概括的方法来分析。本题答案散落在全文,结合文章的倒数第二段,从徽墨的历史价值角度来分析即可。其次,是探究“文中的‘我’寻找徽墨”的原因,这是探究方向。“我”寻找徽墨,既是对徽墨的喜爱,也是对传统文化的追逐,而“徽墨式微”代表的不仅仅是徽墨的命运,还有传统文化在现代生活中的“式微”,“我”寻找徽墨,体现出的是对民族文化的追求。
具体探究可以采用以下方法:
①因形悟神法。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用此法去探究就是看全文写了什么内容,从中可以看出哪些思想情感,如本文写的是“徽墨”,而“徽墨”代表的是民族传统文化。
②见微知著法。它要求善于从文本中的材料尤其是细微的材料中挖掘出丰富而深刻的意蕴。
③对立统一法。要善于从对立统一的角度去探究文本深意。
④内引外联法。此法类似于读书中的“出入法”,既要深入文本,读出自己的体会,又要联系生活、社会及自己的知识积累,有所拓展,有所联系,有所发现。此法多用在“谈谈你的看法或理解”或“联系生活(社会)谈谈你的看法”这类探究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