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晓静
【内容摘要】随着新教育的发展与改革,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教学逐渐将美术科目的重视程度提高上来。高中美术教学中,应当将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培养美术的核心素养,提高高中学生的学习要求和职业素质发展,丰富学生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性,对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进行优化与整合,提高学生的美术内涵。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美术 设计模块 优化整合
一、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认识
新的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美术课程核心素养的五个特征:图像识读、美术表现、审美判断、创意实践和文化理解。在这五方面特征的指导上,培育学生能够适应终身学习与社会发展所需要的关键品格与能力,保证学生向着全面素质方向进行发展。图像识读指能够对美术作品进行整体观察,感受作品的造型、色彩、材质等特征,解读美术作品的内涵;美术表现指学生要具有一定的空间和造型意识,将美术与现代信息技术相结合,从而创造视觉形象;审美判断表现为学生能够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审美对象进行感知、判断,评价与表达;创意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对传统的美术作品进行改进和优化;文化理解要求学生可以从文化的角度观察、解读美术作品,尊重艺术与艺术家。
二、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现状分析
在高中美术的教学过程中,学校更加重视美术鉴赏与美术绘画这一方面的教学内容,但是对于美术设计类模块的教学却是少之又少,不过随着新教育课标的要求,学校开始对美术设计模块教学提起相应的重视程度,且每年都呈现缓慢增加的趋势,只不过增长速度缓慢。
面临着经济快速发展与社会人才竞争激烈的现状,加强学生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课程的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一种必然采取的措施。设计模块创新意识的培养,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识与审美能力,从而进行创意性的构想与计划,是美术核心素养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与创新实践能力的应用有着不可忽视的有效途径之一。
三、基于美术核心素养的设计模块教学优化
1.单元内容的优化整合
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思路,将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变成学生的引导者,将教学主体向着学生转变。在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要基于提倡的'自主合作与平等合作'进行相处,将单元内容进行优化整合,满足学生核心素养培育的需要,注重学生的特长与爱好培养,体现课程的多样化,从而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教学效率。在美术设计教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习的理论知识与相关的专业技能相结合,并将学生动手实踐设计的内容加入进课堂教学之中,从而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与创新意识,促进学生自主设计与自主探究学习的行为。在美术设计模块的实践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设计的构思,设计的过程、设计表达能力等内容,找到学生的兴趣出发点,循序渐进的培养其对设计模块学习的乐趣。
2.巧用问题解决学习,培养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现代教育要求全面发展学生的素质教育,对待培养学生的设计意识与实践能力更加的重视。在美术设计课程这一模块的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广泛的解除生活,并利用生活中的问题来进行学习,达到实用的教学效果,降低课程难度,贴近生活生产。在课堂学习之前应该让学生进行主动预习和讨论,并根据教材内容中的理论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课,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例如,在《设计与生活》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就美术作品提出疑问,即'这件美术设计作品,在生活中有什么意义?'这样的问题会让学生更加专注与对生活的思考,以欣赏和艺术性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事物,培养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还可以采用相反的方法来训练学生,比如就生活中的一件事物,让学生活跃自己的思维,将生活中的具体事物一束花,从而表达某种艺术含义。这样的一问一答,带着问题去听课的学习方法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创新意识。
3.利用主题活动作为设计教学内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美术设计讲究的是新意和内涵,采用艺术性的手段对现实中的事物进行描绘。将教学内容贴合实际,可以增强教材的实用价值,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实践能力。
例如,在学习《标志与视觉识别系统》这一课程的内容时,讲解了校徽、校庆标志等设计课程,并让学生们根据喜好为自己的生日派对等内容设计某些标志。在校庆活动的进程中,可以教导学生校庆宣传内容的设计课程,让学生根据现有的题材,将所学到的内容直接进行利用,发挥自己充分的想象,融入到校庆海报的设计之中。学以致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要符合现代发展的需要,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的需用,适当的改变教学内容,让学生的设计内容更加与生活贴合,让他们感受到设计的实用性与魅力性。
4.创设情境式教学
设计的最终目的便是应用在实际生活之中,当学生掌握了一定的作品分析能力与解读能力之时,应该贴近学生生活来进行作品的设计,从而激发学生的设计兴趣,培养图像识读能力;并对作品进行分析学习,帮助学生重新构建创意思维,满足审美判断;在个人理解之上进行自主设计,培养学生的创意实践能力;在产品的初步成型之后,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评价和指导,让学生进一步改良完善。在整个过程中,激发学生对艺术的热爱,尊重世界上的美术文化,形成对设计产品的美术理解。
例如,在讲解《产品的设计与改良》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学完的内容进行情境创设。教师给学生播放了一段关于榨汁机的产品视频,视频中的榨汁机小巧简便,能够满足日常生活的需求,但是对于更多的人来说,榨汁机的工作模式太过单一,不能够满足所有人的口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创新设计。学生在通过观察之后发现现有榨汁机的优点,然后利用现有榨汁机的优点,进行创新思维,企图将不同口味的按键选择融入进新型产品之中,并进行草图的设计,在产品出炉之后让教师进行评价,教师点评了学生的创意之后给出了自己的见解———可以再榨汁机中加入现代信息技术,将榨汁机做成一个迷你的机器人榨汁机,在实用性、环保型、美观性和创新性都有着极大的突出,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使用效果与热情,形成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教师可以大胆的改编教材,提高学生的美术核心素质
新教育的课程教材是针对大部分学校来说的,而不是估计到了所有的学校,为此教师可以关注学生的具体生活,在美术设计教学课程中使用符合本地特色发展的教材内容,以身作则的培养学生创新设计能力。
例如,在学习《美术服装设计》内容的时候,教师对时装、生活妆、职业装、民族装等服装内容进行了欣赏与分析,注重各种服装的特色。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这些都太过空泛,很多教材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是联系不到的。而且课堂中的学生大多数穿着的都是牛仔裤,经过沟通,教师发现学生对牛仔裤情有独钟,但是也有一些苦恼。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对牛仔裤及牛仔布料进行了市场调查,发现牛仔布料的价格很便宜,但是一条牛仔裤的价格确实有一些昂贵,为此,教师根据自己丰富的教学经验,自编了《牛仔服装设计》的内容,教导学生对牛仔布料的挑选、设计和构思创意,形成了一件件风格各异的牛仔成品,满足学生们的期望。
结论
综上所述,高中美术设计模块课程可以解决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对生活中事物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更上一层楼,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与文化理解能力,拓展学生的思维,全面提升高中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尹少淳.核心素养:美术教育高峰值[N].人民日报,2016.
[2]范凯熹.艺术设计方法论[M].岭南美术出版社,1996.
[3]兰卫军.高中美术设计模块教学培养学生创意思维研究[J].美术教育究,2019(12).
(作者单位:宜兴市张渚高级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