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下床活动对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心肺功能的影响

2020-11-13 04:55宁园吴丽娜王永莉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20年20期
关键词:搭桥术桡动脉心肺

宁园 吴丽娜 王永莉

冠脉搭桥术也称为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一种以血管桥代替梗死后的冠状动脉以改善机体心脏血管循环状况的手术[1],可有效缓解患者心绞痛,改善心肌缺血状况,但术后受到手术应激和取血管肢体完整性破坏等情况,限制了患者的下床活动[2]。长时间卧床所导致的并发症如肺部感染、静脉栓塞等疾病不利于患者康复,同时降低了生活质量[3]。术后早期下床活动不仅有利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也加深了护患间的联系,提高了护理满意度,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9年1—10月在我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住院的76例行冠脉搭桥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41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1例;平均年龄(65.24±10.21)岁;其中27例选择单肢大隐静脉、桡动脉或者(和)乳内动脉进行搭桥,3例选择桡动脉或者(和)乳内动脉进行搭桥,5例选择双侧大隐静脉、桡动脉或者(和)乳内动脉进行搭桥;平均手术时间(221.47±61.48)min。观察组中男29例,女12例;平均年龄(64.81±9.83)岁;其中32例选择单肢大隐静脉、桡动脉或者(和)乳内动脉进行搭桥,4例选择桡动脉或者(和)乳内动脉进行搭桥,5例选择双侧大隐静脉、桡动脉或者(和)乳内动脉进行搭桥;平均手术时间(229.88±52.95)min。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术式、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自愿参与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统一培训 对全科护士进行培训,了解早期下床活动的意义、活动方法以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1.2.2 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后由护士进行常规康复护理,并鼓励其根据自身情况早下床活动。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早期下床活动,早期下床在以往的文献中并没有确切的定义,临床实践中经常定义为术后24~72 h下床活动为早期下床活动[4]。本研究早期下床设定为48 h,早期下床活动需要循序渐进,由床上活动逐渐过渡到床下,具体措施:(1)患者术后第1天由ICU转到普通病房时,护士告知患者术后的活动量和注意事项,如四肢被动及主动活动;踝泵运动;有效咳嗽咳痰;床上翻身、坐起及床边坐起等活动。在完成床边坐起及床边站立的基础上可进行床边行走、室内行走、室外行走。同时进行肺功能扩张练习,采用缩唇呼吸法、呼吸功能训练器等进行呼吸功能锻炼,每次15~20 min,每天3次,如果感觉不适可随时停止,无不适可适当延长。(2)术后第2天可进行床周活动,活动量根据Brown等[5]学者对活动的等级评分设定:0分为卧床休息;2分为床上到椅子上活动1次;4分为床上到椅子上活动2次及其以上;6分为全辅助行走1次;8分为全辅助行走2次及以上或者独立(或者半独立)行走1次;10分为独立(或者半独立)行走2次以上;12分为独立行走2次以上。活动量的设定可使患者的活动被量化,但由于患者术后佩戴引流管、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心电监护、麻醉止痛泵等,使其术后早期床椅之间的转换或辅助(独立行走)具有严重限制性,因此我们采取了平均活动水平记录患者活动量,即住院期间每日活动量之和/住院总天数。

1.3 观察指标 (1)心肺功能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二尖瓣舒张期 E 峰与 A 峰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EPSS)。(2)低氧血症。患者在吸入空气情况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92%,持续30 s以上,判定为低氧血症。(3)护理满意度。采用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评分表,分为3个等级,即满意、一般、不满意。

2 结 果

2.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护理干预前,两组患者各项心肺功能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LVEF,LVESD,E/A, EPSS指标均优于护理干预前(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EPSS低于护理干预前(P<0.05),对照组护理干预前后EPS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干预后LVEF,LVESD,E/A,EPSS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护理干预前后两组患者心肺功能指标比较

2.2 两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和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 论

行冠脉搭桥术的患者需气管插管,胸骨正中开口,并游离血管备用。手术的复杂性和创伤性影响了患者的机体和心理健康[6]。李金凤[7]发现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易出现应激障碍,使机体血压升高,心跳加快,不利于术后心脏恢复。应激障碍发生后需及早进行心理干预和康复指导,早期下床活动就是早期康复的一部分。研究发现,早期下床活动对减少患者静脉血栓发生,减少因术后卧床引起的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改善预后具有积极的作用[8]。同时,早期下床活动也被认为是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一部分,该理念经循证医学验证为有效的优化处理措施,可以减少和减轻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应激创伤[9]。虽然早期下床活动存在一定的优点,但国内外仍然存在很多争议,国内学者关于早期下床活动的时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临床实践中也发现,早期下床活动存在较多的限制性,如患者术后心电监护、引流管、尿管等设备不利于其下床活动。罗珠嘉等[10]发现影响冠脉搭桥术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的因素主要有血管桥、下肢肌力、术后静息状态疼痛评分、术后应激高血糖、腰部及下肢疾病、肢体肿胀等。本研究中我们对患者实施了早期下床活动,并将患者的活动量记录在册,发现实施早期下床活动的患者心功能康复状况优于同样病程的对照组,这说明早期下床活动有利于患者心肺功能恢复,这可能与早期活动促进血液循环、心肌血供有关,观察组患者在术后第1天开展早期活动,促进肺扩张,改善了通气、换气、血液循环,这也是观察组患者低氧血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的原因。国内一些研究也存在相似的结果,如王丽姿等[11]发现早期活动能增加患者的舒适度,使其处于较好的状态,有利于切口恢复,减少焦虑发生。毕美娟等[12]发现早期活动可改善患者腰背部的疼痛状况。王军等[13]发现实施早期下床活动对提高患者活动能力、缩短住院时间、加速康复效果等方面同样具有积极的意义。

本研究中我们发现,早期下床活动可以改善冠脉血流量,表现为观察组患者护理干预后LVEF、E/A显著高于对照组。冠脉血流量的增加对患者加速康复有着积极的意义。同时早期下床活动也增加了患者的肺活量,有利于排出气道分泌物,减少肺部并发症。护理满意度是评价护理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本研究我们对责任护士进行培训,责任护士负责督促患者的下床活动和记录运动量,这些工作增加了护患之间的沟通,提高了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综上所述,早期下床活动应用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对促进患者心肺功能康复、提高护理满意度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搭桥术桡动脉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心脏搭桥术后,该不该进行运动
连续护理对心脏外科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影响
灯盏乙素在抑制冠脉搭桥术后静脉桥再狭窄中的应用
老年女性患者冠脉介入诊疗入路血管的选择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经鼻烟壶区远端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诊疗的研究进展
探讨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术后桡动脉急性闭塞的危险因素研究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