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全过程追踪机制研究

2020-11-12 08:37侯英杰
关键词:危险废物废弃物联网

侯英杰

(浙江农林大学 文法学院,浙江 杭州 3113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固体废弃物和垃圾的处置管理,这意味着国家对固体废弃物处置的重视提升到了空前的高度。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是固体废弃物的一种,具有危险特性,所以对它的处置工作应该更加重视。但是目前我国对社会源废弃物的管理工作较为落后,特别是管理信息化水平较低,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大数据加强对社会源废弃物的管理,成为当今世界争相研究的课题。

1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法律含义及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作为环境法中的概念,“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具有其特定的含义,体现了法律对其基本含义的识别、扩张或限制。与此同时,由于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来源多、种类杂,在对其监管过程中也存在着诸多问题。

1.1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含义界定

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以及不同的法律语境中,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具有不同的含义。在《国家危险废物名录》中,我国将危险废弃物分为46类479种,包括工业源危险废弃物、医疗源危险废弃物和其他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①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指的是除了工业源危险废弃物、医疗源危险废弃物以外的其他危险废弃物。这类废弃物品种众多、来源复杂,包括废弃的荧光灯、坏掉的温度计、用过的铅酸电池、过期的药品、过期的杀虫剂和消毒剂、扔掉的油漆和溶剂等。根据有关部门的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产生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大约有1亿多吨,因为处理不当,对环境安全和居民健康构成了极大威胁。

1.2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管中存在的问题

工业源危险废弃物和医疗源危险废弃物产生的数量大、来源相对集中,已经形成相对完善的回收处置体系。而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产生的源头有家庭、非生产性企事业单位等,且品种众多、成分复杂,诸多原因导致很难对其进行统一的行业管理,只能进行社会管理。但在社会管理中,许多人对其危害性认识不足,这给环境安全埋下了巨大的隐患。

1.2.1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全程监管难以实现

全程监管,是危险废弃物监管法律制度的基本原则之一。②在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监管中,应该对其进行覆盖全过程的、实时动态的监管,通过对可能产生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调控,采取应急措施,尽可能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环境效益。③

目前,我国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还停留在末端治理的阶段,并未构建起物质闭合循环的管理模式。对工业危险废物和医疗危险废物目前已经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全程监管制度,可以从危险废物产生到回收转移环节控制环境风险。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特点决定了传统的方式很难摸清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底数及去向,公众对其危险特性认识不足导致任意转移、倾倒、处置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现象随处可见。由于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本身的特殊危害性,对贮存条件和处理设施都有较高的要求,所以普通固体废弃物的处置方法不能使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最终达到无害化处理或者循环利用。④未达到处理标准进行排放,最终会带来巨大的环境风险,因此进行全过程管理十分必要。

1.2.2 责任主体难以界定

目前,我国并没有具体政策要求对社会源危险废物进行强制回收,缺少具体法律法规以明晰各个主体的责任,这就导致政府、企业和消费者三者之间法律责任不明确。尽管政府出台了有关规定,但是缺少激励机制与补贴政策,对生产者吸引力不大。与我国不同,国外的法律对于政府、企业和消费者等参与主体都明确地规定了法律责任和义务。例如,2006年德国通过了一项立法,该法律明确规定了节能灯的生产制造企业必须要承担处理废弃节能灯的责任,同时规定了销售方的回收义务。

我国1995年颁布《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设立了对危险废弃物转移过程进行控制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制度。⑤该法第五十九条规定了危险废物转移联单的申领和使用,通过选取关键节点,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责任主体,进行分段法律控制,从而控制危险废物在转移环节的环境风险。⑥但是,这一制度实施的前提是要能够将危险废弃物进行集中的收集和处理,对于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来说,这显然难以实现。

1.2.3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集中分类收集制度不完善

我国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危险废物经营活动,从而促进危险废物收集与处置、回收的产业化、专业化和规模化。为了加强监管,国务院于2004年制定了《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明确将能够从事危险废弃物经营活动的主体限定为单位,排除了个人成为经营主体的可能性。⑦同时对经营范围作出了规定。这虽反映了我国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管理的重视,但该制度还面临着许多困境。首先,经营许可证规定的范围不够宽泛,难以满足来源多种类杂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集中分类收集需要;其次,由于运输成本高,造成许多产废量小的单位或家庭难以适用的局面;最后,非法收集后的拆解、利用导致危险物质泄漏,造成严重的环境损害。

1.2.4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难以实行

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处置,要以循环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为目标。为此,我国在立法中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2004年修订的《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只是宣示性条款。随后,政府先后出台了很多关于生产者履行延伸责任方面的规定。例如,2006年3月16日国家发布的“十一五”规划中,明确提出“建立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推进废纸、废旧金属、废旧轮胎和废弃电子产品等回收利用”。⑧

尽管引入了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但是法律法规都没有对履行责任的主体及强制措施作出细致的规定,缺少执行力和法律约束力,这就使得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回收再利用有一定难度。⑨同时,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来源分散,企业回收成本高,加上政府缺少相应的激励机制,很多企业不愿对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最终导致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处理无法实现循环利用或者无害化排放处理的目标。

2 物联网对于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全程追踪的重要意义

以湖北省为例,湖北省环保厅于2013年底启动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建设工作,总体设计框架图如图1所示。该项目自运行以来,取得了良好的监管效果。

图1 湖北省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总体设计框架图

2.1 推进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全程监管制度及运行

利用物联网技术推进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全程监管、实时监管,形成“来源可查、去向可追、责任可究”的监管信息链条,可以降低环境风险。运用物联网可以将电子摄像头监控、GPS定位、条形码数据扫描等现代科技手段,一起应用在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产生、收集、贮存、转移、处置的整个生命周期中,实现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从“摇篮到坟墓”的全过程监管。

2.1.1 建立网上申报制度,摸清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底数

底数不清、去向不明一直是我国废弃物管理的难题。在传统模式下,我国对于固体废弃物产生源头的管理采取申报登记制度。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传统模式逐渐暴露出审批周期长、效率低、数据不真实等问题。利用物联网技术可以搭建起一个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管理信息平台,进行网上申报登记,可以有效记录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底数,形成一个基础数据库。网络信息平台可以先将企业生产产品的种类、数量、性质等进行备案,鼓励企业在平台进行注册。这样从消费者购买产品之初,通过附着在产品上的条形码就可以进行数据的更新,实时了解产品的状态信息,从而实现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管理过程全覆盖。

2.1.2 建立电子联单制度,实现全过程监管

进行危险废弃物转移,需要填写五份联单,这些联单涉及到五个不同的部门,需要分别审核和确认。对于需要跨区域转移的危险废弃物,还需要经过不同区域环境管理部门的审批。整个转移流程周期冗长、效率低下,大大增加了时间成本。引入物联网技术以后,设置一个集中收集点,由政府相关部门定期安排人员进行分类、清点,在网上进行电子联单的填写,最后安排车辆负责运输。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从最初的产生到最后的循环利用或无害化处理,整个过程都需要依靠电子联单来记录数据。载有危险废弃物的运输车辆,都会装有电子摄像头和GPS,确保工作人员实时确认运输车辆的地理位置及车内的状况。在运输车辆到达接收单位后,电子摄像头还会对接收单位的处置工作情况进行监控,保存的视频可以作为环境执法的依据。

2.1.3 建立监控预警制度,有效应对突发事件

危险废弃物的危险特性,决定了其造成的危害极有可能造成不可控、不可逆的局面,这就要求在危险废弃物的监管过程中,更要做好风险防控工作,保障环境安全。物联网技术的应用,可以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全过程监管,及时发现非正常状态,反馈到平台进行预警。这样负责监管的工作人员进入平台登录系统后,可以及时看到各种危险废弃物预警信息。如果发现某些运输车辆超范围、超量进行危废转移或者危废接收单位有违规操作,工作人员便可以及时做出反应,启动应急预案,妥善处理,有效控制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带来的环境风险。

2.2 明确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主体责任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由于其性质特殊,涉及到政府、企业、消费者三方主体,因此,需要明确他们各自的法律责任。但是,我国目前还没有出台具体的法规政策等对各个主体的法律责任进行明晰。这样一来,因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没有处理妥当而造成的环境污染、人身伤害风险就很难向具体的责任主体进行追责。

运用物联网技术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全程追踪,可以选取几个关键节点,明确各阶段各环节的责任主体,进行分段法律控制。在生产过程中,通过RFID技术,在每个产品上附着唯一的初级电子标签,同时在监管平台进行登记备案,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该标签了解产品相关信息。在产品变成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之后,附近收集点的工作人员对最初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完善、升级后,保存在已建立的数据库中,方便该产品各方面信息的随时查询;在其后的转运过程中,可以实时追踪电子标签并进行远程监测,采集到的数据实时更新到数据库中;在处置危险废物时,引入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控其处理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情况,保证危险废物最终达到循环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的目标。通过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从产生到处置划分不同的节点,便于损害发生后找到出现问题的节点,进而向责任主体追责。

2.3 完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分类收集制度

当前我国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分类收集与处理,缺少严格的分类标准。城市里的废品回收,对于一些具有危险特性的废弃物还不能进行分辨,处理设施也不能使其达到相关的处理标准。国家尚未形成统一的监管网络对其进行控制,以至于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对环境安全以及居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威胁。

物联网技术可以促进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集中收集和分类,从而提高废物处理水平。通过基于条形码、RFID和传感器的传感网络的建立,可以全过程监控社会源危险废弃物。通过数据中心的处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建立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实时监控网络,并且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对全国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统一监控。同时,通过网络还可以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自动分类,针对不同类型的废物可以进一步回收利用和无害化处理,减少了社会源危险废弃物造成的危害,实现了再生资源的回收再利用。

2.4 促进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制度运行

将物联网技术扩展到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管领域,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的综合管理网络,实现针对生产企业产品回收、运输和再生的智能科学管理,开启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信息化管理和产品全生命周期监管的新思路,促进社会源危险废物回收再利用系统的运行,真正解决回收困难的问题。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危险特性,决定其需要交给专业企业进行处理。这类危险废物的处理成本往往比较高,这就可能导致很多生产者会选择将回收来的危险废物交给处置费用低廉的企业进行处理,而这类企业很可能并没有处理这类危废的专业知识和设备,甚至没有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资格。最后这些危险废物会以不环保的方式被拆解,进而造成危险物质泄漏,给环境造成严重损害。利用物联网集成一个危险废物拆解综合监管系统,对经营企业回收回去的废物包括拆解处理情况进行实时追踪,保证生产者切实承担回收以及妥善处理的法律责任,落实清洁生产制度,从而将社会源危险废弃物对环境损害的风险降到最低。

3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物联网全程追踪法律机制设计

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物联网全程追踪法律机制对于解决目前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管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对于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作用。

3.1 完善全过程监控法律制度,建立全程追踪物联网系统

湖北省作为首先启动运用物联网对危险废物全程监管的几个省份之一,给其他地区做了良好的示范。基于物联网技术,该平台可以实现危险废物在线申报登记、网上审核批准、电子联单监管、数据勾稽,同时借助电子摄像头监控、地理坐标定位、条形码数据扫描手持终端等科技手段,能够实现对危险废物的全过程监管。该系统利用物联网对危险废弃物进行全程监管、实时预警,确保了危险废弃物从收集到处置整个过程的安全运行,切实降低了环境安全风险。

政府部门完善全过程监控制度,可以借鉴湖北省建立的危险废物监管物联网系统,建立相应的物联网监管系统,同时通过激励机制,提高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借助条形码、RFID、GPS等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全程监管,确保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收集、转移、处置等各类信息的及时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同时还可自动提示接受危险废物的单位是否具有从事危险废物经营活动的资格,及时将在线监测数据提供给环境监管部门,保证全过程的实时监控。通过建立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控网络,实现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转移联单的在线管理、转移计划的线上申报、转移过程的实时监控。这一系统的建立,能够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有效的跟踪和实时监管,从而有效遏制社会源危险废弃物随意转移、倾倒、处置的行为,将环境风险降到最低。

3.2 界分责任主体,推进分段法律控制

物联网技术此前已被应用于食品安全监管领域,形成了食品安全监管追根溯源的系统。简单来说,就是将整个监管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明确各个阶段的责任主体后,再利用物联网技术进行分段法律控制。这为解决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管过程中的责任主体不明确问题提供了有效方法。

在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全程追踪过程中,有关部门应该选取关键节点进行阶段划分,明确各阶段责任主体,推进分段法律控制。在加工制造产品时,运用RFID技术,形成属于每个产品的唯一的初级条形码,同时在监管平台进行登记备案,消费者也可以通过该条形码了解到产品信息。该阶段应由企业履行保证产品质量的责任,发现产品不合格时应及时召回。在产品废弃之后,附近收集点的工作人员对最初的电子标签进行信息完善、升级后,保存在建立的数据库中,以便该产品各方面信息的随时查询。在这一阶段,收集点的工作人员应严格履行如实记录的义务。在其后的转运过程中,可以实时追踪附着在危险废物上的条形码,将收集到的信息上传到数据库中。这一阶段负责运输工作的单位要履行安全运输的义务,落实安全运输制度。在处置过程中,应用物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危险废物的处置情况以及是否存在违规操作等情况,并且保证危险废物最终达到循环利用或者无害化处理。这一阶段应由回收单位履行无害化处理的义务。

3.3 借助物联网+视域,促进分类收集法律机制创新

美国十分重视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收集处理,建立了完善的收集系统,主要有三种形式:(1)规定一周中的某一天为专门的收集日,社区居民将危险废弃物送至指定收集点,由当地政府雇佣专门人员进行包装等简单处理后送至指定场所进行处理。(2)设立固定或流动的收集点,方便周围居民随时处理。(3)专门负责回收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组织会定期上门回收,也就是定期地门到门收集(Regular door-to-door collections)。此外,在1993年,美国环保署就编制了Household Hazardous Waste Management:A Manual for One-Day Collection Programs,对危险废弃物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列举并对各种收集方法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借助美国回收的经验,我国也可以利用物联网技术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首先,地方政府可以通过在社区便利店等指定区域设立集中收集点的方式进行集中收集,并聘任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员进行现场指导;其次,可以引入第三方机构上门回收;最后,地方政府应编写浅显易懂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科普手册,免费发放给市民,以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回收意愿。在回收前,可以给居民发放储值卡,回收时,危险废弃物外包装应当贴上用户储值卡编号的条形码及产品本身的条形码,便于用户获得积分及产品的及时回收;同时在物联网监管平台进行更新,确保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进行全程监控(如图2所示)。

图2 基于便利店的社区废弃物回收模式结构图

3.4 搭建回收处置网络信息平台,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

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从首次提出至今,政府先后以计划、法规、规章等方式补充了与之有关的规定。但实务中,常常会出现假冒产品、无主产品、商标所有人不明确等问题,使得该制度难以落实。运用物联网技术搭建起一个回收处置网络信息平台,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方法。

以废旧铅酸电池为例。搭建一个网络信息平台,从国家层面统一编码规范,保证每块电池有属于自己的唯一编码,并建立一个覆盖从生产到处置的溯源系统,进一步推动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的实施。将先进的物联网技术应用于对铅酸蓄电池的全程监管中,通过条形码技术对每块电池进行统一身份标识、结合移动互联技术实时采集操作数据,构建实时监控、全程追踪的铅酸蓄电池生产及流向综合管理网络,从而实现针对生产企业产品回收、运输和再生的智能化、科学化管理,实现对产品从产生到消失的全过程的监管,真正落实生产者责任延伸制造。同时政府还要引导建立起与之配套的废物拆解处置单位监管系统,使各级主管部门能够及时掌握承担危险废物拆解的单位对危险废物的拆解处置情况,切实保证生产者严格履行清洁生产的法律责任。

4 结语

本文从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法律含义及特点入手,分析了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监管过程中遇到的难题,阐述物联网的引入对建立相关法律机制的积极作用,建议利用物联网技术加强对社会源危险废弃物的监管。当前,社会源危险废弃物仍然是一个不被社会大众所重视的问题,而我国每年产生的社会源危险废弃物数量却令人触目惊心。这些废弃物没有经过处理就排放到环境中去,给环境带来了极大的损害,也给民众健康带来巨大的威胁。物联网作为一种新的技术,在许多省市的危险废弃物监管中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值得全社会推广。

注释:

①明益,罗文锋,第宝锋,等.浅谈危险固体废弃物环境影响评价[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3).

②谢文理.经济开发区危险废弃物现状及管理方案研究:以无锡新区为例[D].南京:东南大学,2008:2.

③李伟.面向不确定环境的应急物流抗风险能力评价[D].大连:大连海事大学,2010:5.

④万凤娇.城市危险废弃物逆向物流网络优化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3:136.

⑤平珂.论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的国际法律控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5:3.

⑥张丹丹.美国危险废物管理法律制度对我国的启示[D].华北电力大学,2015:9.

⑦毕元丽.环境与自然资源保护法法律适用依据与实战资料[M].保定: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59.

⑧张旭东,雷娟.我国生产者延伸责任的偏差与矫治[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

⑨唐绍均.论生产者的责任延伸[J].学术论坛,2008(10).

猜你喜欢
危险废物废弃物联网
内蒙古自治区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现状及对策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新标准下关于危险废物柔性填埋场运营的思考
上海市金山区危险废物处置现状分析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物联网下的智控萌宠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