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繁街道“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价值理念、发展特征及经验启示

2020-11-12 08:37张跃平周梨
关键词:农民农业建设

张跃平 周梨

(西南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四川 成都 610064)

2013年,在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乡村”的奋斗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农村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综合整治工作。[2]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要求,指出:“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建立健全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3]

新繁镇隶属四川省成都市新都区,2019年12月改名为新繁街道,是一座历史悠久的省级历史文化名镇,曾先后评为全国重点镇、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全省“百镇建设行动”试点镇、成都市首批小城市建设试点。新繁街道保留了成都平原独特的田园风光,拥有全域生态化、美丽宜居的城乡环境,为顺应乡村振兴战略发展需要,新繁街道正在走出一条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型发展道路。[4]

1 价值理念:打造互动发展的“共同体”

2017年新繁街道高院村被评为“美丽乡村示范村”以来,新繁街道紧紧抓住“一个主体”“一个主题”“一条主线”,并以此为重要抓手打造互动发展的“共同体”。充分分析和利用人口密度大、地理位置优越以及经济基础实力强等优势,在开展广泛实际调研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当地发展的特色道路;在完善基层公共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的同时,发挥党的群众工作优势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5]形成了党建引领原住居民共建共享的治理模式,为新繁街道“美丽乡村”建设奠定了基础。

1.1 一个主体:原住居民

牢固树立乡村振兴为了农民、乡村振兴依靠农民的发展观,摒弃将农民整体搬迁的开发模式,让农民仍然住在其中、享其成果,并牢固树立乡村振兴的主体意识,聚焦一个主体——原住农民。遵循“一司+两统+三权分置”[6]的原则,其中,一司是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两统是农用地和宅基地统一;三权分置是土地经营权(投资方、合作社)、土地所有权(集体)、土地承包权(资产管理公司)。农民将部分房屋和土地进行股份量化,入股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与社会运营方合作招引商家共同开发,形成“农民+村集体资产管理公司+运营方+商家”的合作模式,让农民成为股东,融入到村集体建设当中,并在区域内共量化股权全部为农民持有,充分发挥农民合作主体作用。农民通过就业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吸引回乡创业的农民成为当地项目业主,提升当地群众对项目的认可度,调动建设主体的积极性,让农民在产业发展和农村建设中扮演“主角”。

1.2 一个主题:共建共享

创建农民与运营方、商家共享红利、共担风险的发展模式,以农商共享共生带动共建共治,为产业增添可持续发展的内在动力,在空间上突出农商一体的融合模式。一是按照农商一体统一规划建设,分步实施,努力构建高端产业园区;二是统一生产销售,发展“工厂式生产+订单销售” 模式,改革农业生产关系,提高农业产业管理水平和农产品附加值;三是统一交易流通渠道,利用供应链中心和“农商帮”电商平台构建线上线下交易流通双渠道;四是统一培训认证,建立“培训、认证、管理、落实”一体化的农业产业职业体系,为商业化提供人才保障。

1.3 一条主线:党建引领

树立党建引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把聚民心作为工作基点,充分用好“坝坝会”这个密切联系群众的“传家宝”。党员干部深入院落召开村民“坝坝会”50余次,讲清政策,引导共识。制定党员干部包片挂钩机制,开展一线办公,解决难题120余个,零距离服务将近5 000人次,确保建设稳步推进,充分地保障了群众利益,做到为民办实事、真服务,在基层干部和人民群众之间顺利地架起了一座心连心的桥梁。[7]充分发挥党员示范引领作用,鼓励区域内党员积极主动带头拆违建、搞综合整治工作,带头开展土地流转,积极参与城内建设。党员以实际行动带动29户农民100%参与流转股,并使之取得看得见的实惠。在“拾里庭院”试点的带动下,周边农民纷纷主动申请进行土地流转,参加产业打造。目前,按照一体规划、错位发展的思路,片区内“水磨匠心”“蔬林竹苑”等5个林盘项目正加快推进,力争尽快形成绿道串联、宜居宜游、千姿百态、充满活力的新型川西林盘聚落体系。在此建设中坚持发挥党员先行的模范带头作用,为“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2 发展特征:明确分层布局的“经济圈”

围绕“国家级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8]新繁街道积极响应新都区的工作部署,努力构建布局层次鲜明的 “经济圈”。一是建立示范村,把示范村划分为一类区域、二类区域和三类区域,按照划分的示范区域,将区域内建筑、道路等基础设施连接成线,构建“小循环、中循环、大循环”三循环体系。将一类示范院落内部户与户之间有机串联,构建“小循环”体系;将一类示范区与二类示范区院落之间有机串联,构建“中循环”体系;将斑竹园与新繁交界作为起点、新青路与新新路交界处为终点,村与村之间形成有机串联,构建“大循环”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分层布局的“经济圈”示意图

2.1 以打造绿色主题公园为核心,提升综合服务水平

2.1.1 整合周边院落土地资源,建设品牌展销中心

选取产业园和新城环抱的几何中心、景观最佳区作为核心区,整合资源,鼓励业主大力突破传统种植模式,发展创意农业。利用形态各异的植物和田块形状,根植文化意蕰,打造集“农商文旅”融合发展的绿色主题公园,结合周边产业园区,形成与“四香筑景”相对应的特色种植景观,突出显示“花香、果香、稻香、蔬香”的不同建设区域。目前,可以将现有的院落进行改造,以点状相间分布共同建成品牌展销中心。以“四香筑景”作为展销的主要品种,以带动与其相关的产业链发展。

2.1.2 以水路两系作为功能布局空间线索,打造通畅特色游憩聚落

锦江水系是区域内重要的水运枢纽,具有潜在的航运价值,同时对沿岸作物也起着重要的灌溉作用。以水系作为功能布局的空间线索之一,选取河湾景观优异区域加以充分利用,因点制宜打造五大特色游憩聚落。与此同时,沿水系建一条贯通东西的“T”字型栖水游道,在阔景大田中布置一条串联南北的“蔬香栈道”,可以将水路两道贯通四方,与各个景点达到有效对接,便于游憩聚落之间相互连接,相互往来。

2.2 以打造都市绿色纽带为引擎,促进产业集群发展

2.2.1 以冷链中心为核心,打造基于大数据分析的智能电商智能物联示范区

加快建设冷链物流中心,完善基础设施以及冷产品配送服务方式,解决区域内最后一公里问题。(如图2所示)

首先,根据冷链产品的种类化创建分类方案,提高分类效率,降低人力成本,确保有序送到配送中心以及对应市场;其次,科学设计运用电商企业智能物联标识,构建相应的合约规则,确保农产品加工操作规范化管理,借助智能电商技术扩大对外供应能力;最后,建立数据库信息管理系统,统计好客户的历史交易记录和产品需求,对于销量大的产品延长其产业链,做到精细化一体管理,并在后期做好检测、跟踪、服务等。

图2 都市绿色纽带示范区集群

2.2.2 以观光体验农业园为代表,打造友好型生态农业示范区

在建设友好型生态农业示范区的过程中,一是开发花里海、樱桃园赏花旅游,体验景观休闲、采摘互动体验一体的伊甸园感受,同时,也可以享受园艺医疗,对于缓解社交、焦虑、生理等方面有一定的疗效;二是因地制宜,发展种植循环农业,以“稻鱼稻虾”为基础,大力推广种植零排放、大循环的友好生态农业;三是在片区现有农业基础上,打造集科技研发、智能电商、康养农业、设施农业、种养循环、观光体验于一体的绿色都市农业示范区,融合了农业综合发展力度,极大地提升农业生态示范区的协调发展能力。

2.3 以打造绿色生产基地为支撑,增强地方发展后劲

2.3.1 订单式、高标准、规模化种植,打造万亩阔景大田景观

探索农商文旅体融合发展,大力发展订单式农业、互联网+科技智慧农业的同时,依托新繁泡菜食品产业园和长德新世贸食品城将单一的传统种植业延伸为“种植—加工展销—观光—体验—餐饮”三产相互融合的产业链。打造绿色农业生产基地是促进农业发展、“转变理念、转变方式、转变结构”的重要抓手,优化了传统农业发展结构,实现了现代化生产方式,对于加快建设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农业发展步伐有一定推动作用。[9]

2.3.2 引入现代化设施提高生产率,打造现代高科技农业生产基地

新繁街道依托项目区产业发展基底,科学规划新繁街道战略布局,大力发展科技农业、观光农业,主动向区政府争取乡村振兴统筹专项资金,用于开展环境治理、精品林盘开发、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把项目区建为成都市半小时经济圈中独具魅力的商业文旅生态田园综合体。同时,建立番茄酱、苦瓜多肽等高端农产品系列生产线共5条,重点聚焦有机番茄栽培技术。番茄为引进的日本品种,采用无土栽培方式,通过系列培训实现以产带人、以人助产,推动要素健康发展,提高农产效率,打造新繁街道样板基地。

3 经验启示:紧握稳定发展的“方向盘”

新繁街道在党建引领、社会参与的发展过程中荣获了“国家级美丽乡村”的称号。经过多年的建设发展和经验总结,已经形成了一套成熟完善的做法,在做好管理、做强经济、做实民生方面值得借鉴和推广,对于当前国家大力提升与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实现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3.1 政府主导,强化服务职能

新繁街道的发展离不开政府创新管理模式的积极支持,政府管理的创新是推动地方发展的关键。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10]的原则,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做好宣传动员,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性,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美丽乡村建设”。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让规划先行,给予地方优惠条件吸引众多民间资产投资;在与群众交往的过程中积极主动下沉努力作为,对于改革创新中遇到的困难和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群众的理解能力制定宣讲手册、标语,主动进群众家里耐心讲解;在引进项目前,邀请专家教授、德高望重的村民举办讲座、辩论会,集智集策,共同参与地方建设;做好实际调研工作,贴近民生,关注群众所需,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增进交流、增进理解;培养青年农业科研领军人才和农民致富带头人[11],共同为地方建设发展献力,为振兴乡村献智。

3.2 企农融会,构建共享发展经济体

地方改造与招商引资两手抓是一个既有难度又有实效的运营手段。企业发展、市场繁荣是带动地方经济稳步向好的重要一环,深化企业与村落融合程度,构建共享发展的经济体。在产业领域主张引进新型高质品种,提升产业技术装备配套,主动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厚植农村经济基础;在产品结构上向优质、生态、循环、特色发展,开拓对接的销售点,将订单式种植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的同时,促进企业在强农、兴农、富农、村美的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培养一批懂农业、爱农业、爱农民的企业。[12]

3.3 民心相通,共建家园美乡村

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逐步实现社区居民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和自我发展。[13]首先,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依靠群众智慧,发挥群众的主体性作用。结合地方发展条件开展农民专业理论培训、技术应用培训、管理培训。其次,加大村集体环保宣传力度,制定精确化的生态措施,组织提升环保意识的活动,加强生态文明思想教育,落实周边清洁家庭负责制和奖励机制,做到有理、有力、有度,稳步实现天蓝、水绿、青山常在。最后,完善乡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弘扬传统文化,让群众在建设家园的过程中共建共享,让和谐共荣成为生活常态。培养群众从“要我做”向“我要做”转变,从“政府干、群众看”向“政府引导、群众参与”转变,共同致力于美丽家园建设,实现乡村振兴。

猜你喜欢
农民农业建设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