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钻研的矛盾调和

2020-11-11 10:41熊昌萍
教学与管理(理论版) 2020年9期
关键词:集体备课

摘   要 个性化钻研与集体备課本无冲突,但是在实践过程中,由于集体备课的形式及教师的主观能动性等原因,无形中形成了矛盾冲突,影响教师的个性化钻研,造成集体备课的形式化,影响集体备课的质量提升。对于其中矛盾的调和,关键就在于要形成集体和个人备课轮替机制,集体备课时提出个性化钻研要求,要建立凸显个人钻研的备课流程。通过各方面共同作用,最终促成个性化钻研和集体备课的有机共生。

关键词 集体备课  个性化钻研  矛盾调和

在集体备课展开的同时实际上也生成了集体声音和个人声音的矛盾,必须要对两者存在的矛盾进行合理协调,才能使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钻研两者相得益彰,最大程度地集结众人智慧,同时使得个性化钻研的意义得到有效发挥。

一、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钻研矛盾生成的原因解析

1.集体备课形式容易导致个性化钻研的惰性

集体备课的形式是同一科目的教师集中在一起,就特定课程内容进行教案设计,在这个过程中,每位教师可以各抒己见,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课堂教学方案。在这种情况下,有的教师会有备而来,而有的教师可能毫无准备,并没有对需要备课的内容进行深入钻研,也没有就课程内容进行主动思考,讲课时,直接把集体备课的方案拿来应用。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集体备课的形式容易导致部分教师个人钻研的惰性,从而影响了教师个性钻研的进行[1]。

2.集体备课求同思维影响教师个性发展

集体备课过程中,虽然会强调以教师的个性钻研为前提,但是由于众多教师的参与,必然会对某个问题或环节有不同的意见,这使得教师之间需要进行辩论、论证,最终形成一个合适的方案。可以说,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特点便是求同,达成共识。虽然这种共识只是集体备课的一个最终结果,但是在共识追求模式下,教师在集体备课中就会有意无意地向达成共识靠拢,最终淡化个性化钻研追求。简单而言,集体备课的求同思维和教师个性钻研有一定分歧,当前者较为突出时,后者便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影响。

3.集体备课中个人考虑抑制教师智慧发挥

集体模式中的智慧碰撞对于个人有很好的提升,但是教师有教龄之别,也有优秀教师和一般教师的区别,每个人在教学方面的认知和理解有差异,教师自身对于经验的保留,以及不同班级、学科和教师之间潜在的竞争,会使得教师在集体备课时会有意识地保留自己的观点。可以说,集体备课中的一些个人考虑会抑制教师的个性化钻研,虽然这一点并不突出,但是在实践中不可避免会存在,特别是在竞争气氛较为强烈的学校内,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

二、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钻研矛盾的负面影响

1.造成集体备课形式化

集体备课是把原本各自备课的学科教师集中在一起进行备课,意图通过群策群力聚众家之长,形成特定课堂的精彩教案。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师都能够在集体备课时先行积极准备,关于课程内容形成自己的思考,有的教师在集体备课中还有所保留,这样会弱化集体备课的内涵价值,使得集体备课形式化,脱离了集体备课的初衷。因此,从集体备课的形式和价值统一化来说,有必要对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钻研的矛盾进行协调,以便于集体备课的展开更加实至名归。

2.抑制教师个性化钻研意愿

集体备课为教师的惰性留下了可乘之机,影响了教师的主动钻研,在各种利益考虑下,集体备课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教师个性化钻研的意愿,使得原本要进行个性化钻研的教师由于集体备课的原因,而不愿意进行个性化钻研。这显然和集体备课的意图是相悖的,为了促进教师个性化钻研,必须要对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钻研的矛盾冲突进行调和[2]。

3.降低集体备课质量

集体备课集结众人智慧,相对个人单独备课,应该更为高效,但是高效是以众多教师做足个性化钻研为基础。在部分教师并没有进行个性化钻研的情况下,集体备课相当于在部分教师没有思考的基础上就进行,使得教案的探讨一直浮于表面,难以下沉到较深的层次,从而建构的教案并不能深入考虑到学生、教材内容等各方面的问题处理,最终降低集体备课质量。由此可见,必须要对两者的矛盾冲突进行调和,才能形成集体备课和教师个性化钻研相得益彰的格局。

三、集体备课与教师个性化钻研矛盾的调和思路

1.形成集体和个人备课轮替机制

集体备课过程中,众多教师必须要同时在场,各人就教案内容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显然有了时间和主体方面的要求,必须要从投入和回报方面来衡量,才能使集体备课的价值最大化。从教材内容来说,并不是每节课的内容都需要深入探讨,有的课堂内容相对复杂、教材内容较多、能力目标要求较高,而有的课堂内容只是简单的基础知识,主要是基础知识的识记和掌握。如果不加选择地对所有课时进行集体备课,就会造成集体备课形式化问题,并且增加教师的疲惫感,影响教师的个性化钻研意识。从集体备课的初衷来说,集体备课的一个重要目的是通过集体备课培养青年教师的备课能力,但是过多的集体备课会使得教师对于集体备课产生麻木感,反倒影响了集体备课的目标达成。由此可见,学校需要开展集体备课,但是从教师个性化钻研考虑,还需要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交替进行,两者间隔进行,从机制上使教师个性化钻研和集体备课相容共生[3]。具体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第一,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交替频率。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交替频率关系着集体备课的作用发挥和教师个性化钻研的意识和能力培养,两者成反比例关系。对于两者的比例确定可以从集体备课和个性化钻研的价值出发来衡量。一般来说,学校大多是以个体备课为主,然后在一个学期内规定一定的集体备课次数,并对其中的时间间隔进行限定。第二,集体备课和个人备课的内容选择。在集体备课时,需要选择合适的集体备课内容,使每一次集体备课都能充分发挥作用,集体备课之外的内容都是个人备课的内容。第三,集体备课的个人要求。相对于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的数量较少,这就需要集体备课的效益最大化,为了使所有的教师都能受益于集体备课,要求每个教师在集体备课之前都要基于平时个体备课时的问题进行总结,结合自己的个性化钻研,提出自己的问题,或者是表达自己的创新思考,然后在集体备课上进行呈现,由众人来共同探讨,在这种情况下,间隔进行的集体备课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对课程教学的指导意义。

2.提出集体备课后的个性化钻研要求

个性化钻研耗神费力,需要教师投入大量功夫,对于教学有强烈责任心和使命感以及成就感的教师来说,即便是在集体备课模式下也会积极进行个性化钻研,但是也有部分教师由于惰性、固化思维等原因,难以投入到个性化钻研中,在这种情况下,就必须要通过外力施压方式督促教师进行个性化钻研。

第一,集体备课之后要求进行二次备课。集体备课有利于教师智慧集中,为每个教师都提供了共同的教学方案,但是集体备课的进行也会使得部分教师不能真正进行个性化钻研,在此情况下,就必须要在集体备课进行的同时,让教师还能够进行个性化钻研。每个学科教师对应的班级情况各不相同,学生的基础和状态以及班级的阶段目标都有一定差异,在这种情况下,集体备课统一的方案未必就完全适合特定班级教学使用,因此在集体备课之后,还可以要求教师进行二次备课。二次备课是指教师结合本班级的情况,以及自己关于课程的理解,对形成的共同教学方案进行局部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主动思考,二次备课进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教师的个性化钻研过程。

第二,集体备课后要求个人写教后札记。集体备课是在课前进行的课堂教学设计,是关于课堂教学的前期规划,而课堂教学是实际发生的教学活动。规划和活动并不会完全一致,在课堂教学中,会出现各种意外情况,如课堂教学时,学生关于问题的反映完全和集体备课时众多教师对于学生的提问设计不一致,或者是集体备课时设计的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时并不容易为学生理解,等等。集体备课目的是为了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如果教师在课堂教学时只是教条地按照集体备课的成果来进行教学,就谈不上有个性化钻研。为了促进教师的个性化钻研,就必须要求教师在集体备课的课堂实践后,对于课堂教学实际情况的意外和生成,要写下教后札记,对课堂教学实施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以及问题的解决方案,以便于以后的实践经验教训总结[4]。

第三,集体备课实践后要求交流修改。集体备课的目的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这样的目的决定了集体备课不会由于课堂教学的完成而完成。为了使集体备课和课堂教学的分歧以及空白得到完善和补充,就必须在课堂教学后对于集体备课的成果和课堂教學实践进行审视反思,而这也是教师个性化钻研发挥的机会。每个教师在课堂教学上都会形成不同体验,因此可以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后进行相互交流,并对原有的方案进行合理调整,这样也有利于教师个性化钻研的进行。

3.建立凸显个人钻研的备课流程

虽然集体备课和个性化钻研有一定冲突,但是从根本上来说,集体备课以个性化钻研为前提,集体备课的成果应该是众多教师个性化钻研的结果综合。因此在对两者的矛盾进行调和时,一个重要方法便是针对集体备课可能形成的消极影响,在环节或流程等方面进行针对性调整。

第一,设置个性化钻研环节。集体备课以个性化钻研为基础,只有众多教师都关于特定内容进行深入思考,才能在集体备课时,形成众人智慧的碰撞。但是由于环节设置问题,很多集体备课往往跨越这个环节直接进入到集体备课环节,教师的个性化钻研成为一种自觉行为,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教师就难以积极进行个性化钻研活动。因此为了确保这一前提基础的存在,就需要针对集体备课设置个性化钻研的环节,使用制度方式要求教师进行个性化钻研。个性化钻研可以在课堂教学的事前、事中、事后各个阶段来进行,集体备课关于个性化钻研的环节可以设置在两个时间段,一个是集体备课前,一个是课堂教学后。即整体下来,集体备课的环节流程可以设置为个人钻研——集体备课——课后集体讨论[5]。

第二,设置个人随机发言环节。一般在集体备课时,往往都会有专人发言,然后其他教师围绕发言来讨论教学设计的各个方面的内容,由于在这个过程中,有专人进行引题,然后其他人围观,这就使得课题的提出者往往成为众人关注的焦点,而其他人的发言次数和内容并不确定。在这种情况下,没有参与发言的教师往往就有了溜号或偷懒的机会,或者是只听不发言,或者是就题论题说几句不咸不淡的话,难以形成教师个性化钻研的压力。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在集体备课时,按照专人发言的形式,但是对于其中的人员并不固定,随机抽选,这就意味着每个教师都可能成为备课中的发言者,如果自身没有做好准备,就很容易在这个环节掉链子,为了使自身在集体备课时更为主动,教师就会更加主动做好准备,先行进行个性化钻研。

第三,建立个人发言评价机制。备课对于经验丰富的教师来说,可谓是驾轻就熟,虽然在集体备课中经验丰富的教师也会获得一些灵感,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集体备课对于学科水平或者刚入职的年轻教师而言受益更大。可以说,集体备课的模式是大家共享备课成果,提供资源轻多的教师和提供资源较少的教师并没有获得差异性回报,投入和回报的不成正比也会影响个人钻研的积极性。因此为了鼓励众多教师的积极钻研,还需要在集体备课中设置相应的评价机制,使表现较好的教师得到肯定,并能够在其他方面得到回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刺激教师的钻研积极性。

集体备课和个性化钻研的矛盾冲突并不是根本上的冲突,通过合适的方式调整,集体备课和个性化钻研必然可以相融共生,最终提升学校教研备课水平。

参考文献

[1] 孙晓雪.教师集体备课的现实困境及突破策略[J].教育探索,2016(04).

[2] 王树文,韩小玲.以集体备课为抓手深化诊断实验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7(08).

[3] 万更剑.发挥集体备课作用促进青年教师成长[J].学周刊,2016(25).

[4] 李金华.走向“课例研究”式的集体备课[J].新教师,2017(05).

[5] 徐艳伟.教师课堂提问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策略优化[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3).

[作者:熊昌萍(1982-),女,重庆丰都人,重庆人文科技学院学前教育学院,讲师,硕士。]

【责任编辑  郭振玲】

猜你喜欢
集体备课
集体备课在病理课堂教学改革中的应用与实践
提高集体备课有效性的途径初探
试论高中历史课程集体备课的有效模式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
好剧本还需好导演
如何有效地进行集体备课
新建学校数学学科教学之我见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