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当前,影视资源以其独特的价值和作用,越来越多地被教师应用,并已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教学效果。因此,文章便以“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为研究主题,在阐述影视资源的内涵与特点、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影视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的依据等内容的基础上,提出了了解创作背景、设置讲解悬念、创设真实环境等可行性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影视资源;整合;应用
影视资源作为一种较为流行的现代资源,符合小学生乐于观影、喜爱故事中丰富的情节、善于形象思维等特点,因此,作为辅助教学工具与语文课程主题相结合,是未来语文教育的大势所趋。基于此,广大小学语文教师应当转变以往对影视资源的局限性认识,利用其图像、色彩与声音激发学生观看和探究兴趣,构建起影视资源与语文知识之间的连接点,为学生创设新的语言环境,引领学生关注日常话题,进而拓展学生的语文学习与思考空间。
一、 影视资源的内涵与特点
影视资源是一种综合了文学、戏剧、音乐、摄影等多种艺术元素的资源,它将人物、情节、对白、艺术空间等在镜头中相融合,以运动的影像呈现出来,使人们在观看的过程中通过不同镜头中的画面将情节拼接起来。影视资源包含了多种式样,如新闻报道、纪录片、电视剧、电影和综艺表演等,也包括如今正在快速兴起的网络短视频资源。
就特点而言,影视资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相比于语文教材中收录的散文、诗歌、小说等文学体裁,具有直观性。影视片段往往通过变化丰富的画面、精彩的人物台词和跌宕起伏的情节从全方位带给学生强烈的感官刺激。
同时,影视资源又是对生活现实的高度提炼和艺术化创造,创作者往往选取社会上的热点话题为主要题材,从生活中的真实事物和情境入手,选取细节上的切入点进行事件的建构和人物刻画。观赏者可以从影视资源中观照到时下社会生活的样貌,认识到自身未曾拥有过的经历,从而完善对世界的认识。
此外,若将影视资源应用到语文教学之中,那么它便是一种具有明显时代特征的教育手段,一方面,只有借助多媒体设备和教学资源,教师才能将影视片段呈现在学生面前,在一定的思想主题下完成教学,这便说明了影视资源播放是一种新兴的现代化教学方式;另一方面,影视资源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其承载的内容便是对一定时期历史文化环境和社会风俗的反映,因此,教师也应当根据课文的创作背景和时间选取符合时代特征的影视资源,使其课文文本相得益彰。
二、 影视资源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一)认知功能
认知是在观察事物的基础上对其形成的个性化认识,思维是认知的基础,而对大千世界形成的新的认知又可进一步促进思维发展,由于影视资源比其他文字材料更具形象性和直观性,且是对生活实际的艺术化反映,即使是不识字的人,也能够通过观看影片获得信息。此外,影视资源中还囊括了创作者本人对世态生活的认识和成长过程中的心路历程等。因此,在观看影视片段时,观赏者可以借助他人的视角和经历发现另一种生活态度,或他人眼中万事万物的变化规律,为自身思考过程提供新的方向和亮点。
(二)教育与思考功能
影视资源的教育包括情感和价值观上的教育。影视作品往往通过一个故事或一个(一些)人的生活经历和他们在此过程中做出的种种抉择,感染观赏者,给他们内心上的触动和无限遐想空间。在现实生活中,的确有一些人是因为观看了某一部影片,被其中某一情节或角色吸引,进而决定和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志向。此外,不同类型的影视资源往往会凝聚不同领域的专业知识,如纪录片中往往會涉及某地的自然环境和民风民俗,在历史类型的电影电视剧中又会涉及某一朝代的发展历程和著名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等。学生们在观看影片的过程中得以潜移默化地接受科学文化知识,并内化为自身修养;这种形式相比于理论知识的强制灌输,具有更为显著的效果。
三、 影视资源应用于小学语文教学中的依据
(一)小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
由于低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在学习活动中有效集中注意力的时间较短;根据笔者的课堂教学经验而言,当课堂进程刚刚过半时,便有部分学生按捺不住,思绪渐渐游离于授课内容之外。若教师再一味地应用单一、枯燥的讲授法,着重于理论知识传授,低年级小学生便更难以提起语文学习兴趣。此外,小学生认识事物主要以自身的感觉和知觉为主,抽象思维和想象能力发展不成熟,在阅读文本的过程中很难对其他作者笔下的陌生化事物形成清晰的认识。基于这两点,若是教师在语文课堂上将教学形式多样化,在分析课文文本的过程中穿插影视资源播放的环节,以动态影像资料激发学生的观看兴趣,让学生在图像、声音的导向下对人物形成直观认识、自主厘清情节,便有助于都促使他们的思维由具体到抽象、由低级到高级发展,进而深化学生对教学内容的认识。
(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
如今,教育部已经明确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有效发挥现有各种教育资源优势”这两项要求纳入我国教育振兴计划,由此可见,从电视和网络上搜集、筛选与语文课堂教学具有紧密联系的影视资源,将其融入教学进程之中,开发和利用新兴资源优势,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大力倡导的。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中曾经提出过,语文课程资源所包含的范围十分广泛阔,诸如教科书、报刊、电影、电视、网络、戏剧表演等,都可以成为课堂教学的辅助工具。因此,在小学教学过程中开发利用内容积极向上的影视资源,符合新课程基本理念,是对课程标准的有效践行。
四、 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一)播放影视视频,了解创作背景
小学语文课堂上,在学生尚未接触到课本内容之前,教师为了使其阅读理解进程更为顺利,了解作者或课文中人物的一些真实事迹,便需要为学生介绍文章创作背景。若是仅以讲授法对作者在这一创作时期的生活经历进行叙述,未免失之单调,学生们也无法在聆听过程中实现有效记忆。因此,教师便可利用备课时间将与作者或课文中塑造的真实人物有关的影视资料进行汇总和筛选,根据教学需要和学生认知水平、情绪状态等选取合适的资源进行播放,并在学生观看之时适当点拨,在形象的动态镜头中使学生对课文背景形成初步理解。
例如,在学习《曹冲称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曹冲”这一历史人物形成较为清晰和完整的认识,教师便可选择有“曹冲”这一人物出场的影片,如《三国》《军师联盟》等。一方面,让学生借助影视剧中演员的选角,对其外形特征形成基本认识;另一方面,学生也可通过视频片段了解“曹冲称象”事件的前因后果,了解曹操对曹冲这个儿子的情感与期望。由此一来,曹冲这一人物在学生心中便会更加丰满立体,不再仅仅是机智、聪慧等简单形容的没有情感和血肉的人了。
(二)导入影视视频,设置讲解悬念
格式塔心理学理论指出,人们通过感官感知的是一个个具有完整形态的事物,而当人们看到一个不规则、不完整的形态时,便会产生一种内在的紧张力和好奇心,这种心理状态会给人一种不完满的感觉,也会促使人们继续展开深入探究,进而获取到事物的完整样貌。因此,若在语文课伊始便为学生设置悬念,使学生的思维处在激动和紧张的状态下,便有助于其自主学习意识的激发,借助不同方式寻找答案。因此,在语文课堂上,教师便可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由课文改编而成的影视作品,在关键信息处留下空白,进而直接切入教学进程,如此便可激发起学生对课文内容细致探究的欲望,获得满足感。
例如,在学习《小蝌蚪找妈妈》一课时,教师便可在导入环节为学生播放《小蝌蚪找妈妈》电影预告片,由于预告片中只是简单介绍了小蝌蚪寻找妈妈的过程与心理,并未对最终结果有所交代,因此,教师恰好可利用此资源设置悬念、激发学生阅读内容、探寻结果的兴趣。基于预告片,教师还可为学生提出问题:“刚刚片段里出现的小蝌蚪便是这篇童话的主人公,大家在观看预告片的过程中都了解到了哪些关于小蝌蚪的信息呢?”“请大家猜测,小蝌蚪的妈妈是谁,究竟身在何方呢?”通过问题使学生对小蝌蚪的命运形成初步思考和探索方向,学生们便会更加迫不及待地阅读课文,集中精力揭晓最终答案。
(三)创设真实环境,升华情感体会
对于一些描绘真实生活场景和风俗习惯的课文而言,教师很难将实物呈现在学生面前,若仅凭文字概述,囿于低年级小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为欠缺的现状,也容易产生认知困难。为了让学生切身体会课文建构场景,便需要借助影视资源的力量,将生活场景和场景之中的人物行为送至学生面前;使学生得以被精致的图像所吸引,将自身代入到特定场景之中,拓宽视野,升华情感体会。
例如,在学习《传统节日》一课时,由于课文中叙述了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场景和习俗,因而教师便可将《佳节》这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纪录片引入教学之中,从“春望”“秋思”“冬聚”等不同主题下截取节日生活片段进行播放,让学生体会到在佳节往复中人们所营造的节日氛围、对传统习俗的重视,形成对不同节日的浓烈印象。在观看的过程中,学生便也仿佛回忆起了清明节的一片哀思、中秋节与家人团聚的欢欣,使得他们在了解节日文化意义的基础上更加敬畏传承、热爱生活。
综上所述,影视资源这一现代化教学手段在语文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并不仅限于创设情境、引发兴趣,更是促使教学资源优质化与丰富化、促进教学手段先进化的重要元素。开发和利用影视资源,有助于突破传统教学的认知难点,为小学生提供更为形象直观的认识途径,进而深化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对情感态度的感知。因此,在未来教学工作中,语文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身的影视资源理论素养和影视资源的使用技能,以提升小学语文课堂的品质和魅力。
参考文献:
[1]廖谢英.探析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有效运用[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20.
[2]周萍.小学语文的影视资源课程开发研究[J].文教资料,2017(2):49-50.
[3]房磊,张静.论影视资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6(15):60-61.
[4]余明山.影視资源与小学语文学科的整合[J].教育科研论坛,2007(11):4-5.
作者简介:
魏建平,甘肃省天水市,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龙台镇阳屲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