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的超越

2020-11-10 11:21周德义
教师·上 2020年9期
关键词:超越新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摘 要:人类在轴心时代已经形成几种文化品牌,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和印度文化等。它们在发展的过程中,有碰撞斗争,也有融合会通,还有共同超越,这些都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也是题中应有之义。

关键词:文化;超越;新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图分类号:GO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7-06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25-0003-01

你吃中餐,他吃西餐;你拿筷子吃饭,他拿叉子吃饭;你喜欢熟食,他喜欢生吃……

各人有各人的特色、做派,正所谓各师各教、各有传统,无所谓长短、优劣。文化既可以和平共处,也可以交流沟通,还可以融合创新。

如果你用你的,我用我的,就是“和而不同”;如果你用我的,我用你的,就是相互借鉴与交流;如果你的我的变为大家共有的,则是融合会通。如果在你我文化的基础之上,共同创新,就形成了共同创造的新文化。

文化的改良与革命都是超越。

新的文化是通过移植、融合、交互发展,以适用全人类为宗旨而形成的,是人类文化发展的大方向。这是不以个人的意志为转移而为全人类的共同意志所确定的。

在轴心时代,人类已经形成几种文化品牌,如西方文化、中国文化、印度文化等。而这些特殊的文化类型主要是由于一些基本的思想理念已经定型,而使文化品性、品牌得以形成的观点,笔者是赞同的。

但是认为文化一旦形成就不会变化的观点,甚至文化之间是不可以融合的观点,笔者是不赞同的。因为文化融合、包容、同化的现象历史上比比皆是,不胜枚举。就拿中国文化说事,汉朝东进的佛家文化,就是被中国本土的儒家文化、道家文化同化后,形成了中国佛教,并且在中国盛行千年。而学界比较一致的观点是中国传统文化改造了印度佛教,并在此基础上创立了中国佛教。这是中国文化、印度文化共同融合创新的典范,算是中国文化同化印度文化的一个例子。

再說,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扎根开花,成了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形成了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的吸纳,是中西文化融合创新典范的又一例证。今天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文化的建议,正为越来越多的国家地区和世界人民所接受,也是实现文化超越的一个强烈信号。

胡适先生在《中国哲学史大纲》导言中写道:

“世界上的哲学大概可分为东、西两支。东支又分印度、中国两系。西支也分希腊、犹太两系。初起的时候,这四系都可算作独立发生的。到了汉以后,犹太系加入希腊系,成了欧洲中古的哲学。印度系加入中国系,成了中国中古的哲学。到了近代,印度系的势力渐衰,儒家复起,遂产生了中国近世的哲学,历宋元明清至今。欧洲思想渐渐脱离犹太系的势力,遂产生了欧洲的近古哲学。到了今日这两大支的哲学互相接触、互相影响,五十年后一百年后或能发生一种世界的哲学也未可知。”

胡适之先生的此预言是值得预期的。只是在现实中,究竟还需要多少岁月,确是未知的事情。牟宗三先生认为,人的心德原本是一致的,只是在各种文化的形成过程中其心德的突显时间、顺序和程度等方面的不同而具有其特殊性。因此,各民族的文化虽然是不同的,但也是同源、同质和可以相互融合的。再说,世上万事万物,无论存在、运动和相互作用,都是遵循“一分为三”这一规律的。简而言之,就是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正”则有“反”,有“反”则有“合”。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中国文化乃是在世之文化,相比入世之文化的西方文化和出世之文化的印度文化自然有自身的长处与短处,其他文化亦然。但随着“地球村”的建立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属于世界的共同文化的创造是人类刻不容缓的共同事业。这一点毋庸置疑,也一定会实现。因为舍此别无他路,所以每个人、每种文化只有超越自身才能造就共同的文化和未来。

文化是在不断创造的,而文化创造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中,异种文化之间的相互借鉴、交融和汇合是最重要的创造。

我们可以断言:文化的融合与分化是无时无刻不在产生的,当代为甚。一方面,文化只有高度的分化才能给予人类最大的欲望满足和全面的充分自由;另一方面,各种文化只有在空前融合的进程中,才能创造出我们共同认同的话语,进而建设共同向往的美好生活,形成人间乐园。

参考文献:

[1]胡 适.中国哲学史大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2]周德义.我在何方:一分为三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超越新文化人类命运共同体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新文化购买PDAL40%股权
新文化等级化·传承与创新——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成就与挑战以及韩国在未来国际合作中的角色
跨界与超越
论跨文化交际教学中文化定型的利用与超越探讨
以“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世界秩序重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