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刚
【摘 要】这次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在线教学,是一场史无前例的大规模“互联网+教育”试验,教育信息化在这中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以越城区为例,介绍后疫情时代如何基于区域信息化的融合创新应用支持教学从线上有序过渡回归到正常教学,为实施教育信息化2.0计划探索实践路径。
【关键词】线上线下教学;教育信息化;教学变革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论文编号】1671-7384(2020)010-035-03
著名教育家朱永新说:“对于教育信息化和网络教学来说,疫情,也许是一次契机,是一次把坏事变成推进教育变革的机遇”。通过这段特殊时期的实践已经证明,信息技术支撑下的学校教育正随着社会信息化大潮发生转型,深刻改变了教育原有的样态。就绍兴市越城区而言,通过区域云平台和第三方应用有效融合,打造集资源、工具和应用于一体的开放式平台,助力线上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为推进区域教育信息化按下快进键。
线上教学的初步成效
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显著。相对于传统的信息技术培训,教师往往被动接受,培训的实际效果有限。线上教学对信息技术的实际需求,大大催发了教师教学的内驱力和创造力,促使教师主动拥抱新技术、新挑战。许多教师经过简单培训,摇身一变,迅速成长为“网红主播”。毫不夸张地说,这段時期,教师网络课程的开发能力和线上教学应用能力得到了高效地普及,提升效果远远超过了以往任何形式的培训。
学生学习样态多样化发展。线上教学要求教师通过改变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利用直播或录播教学、视频会议、在线测试等应用场景,帮助学生复习旧知、学习新课、完成作业、课外阅读等。线上教学还为学生营造自主学习的环境,提供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云课堂”“云朗诵”“云锻炼”等多样化的教育生态,支撑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学习。如果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以利用线上资源查漏补缺,也可以与教师在线交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用技术延伸学习的时空界限,不断丰富课程资源,打破时空和班额的限制,满足了学生个性化需求。
从线上过渡到线下的信息化实施策略
1.完善区域教育云,明确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方向
“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这次超大规模的线上教学向著名的“乔布斯之问”发出了挑战。不可否认,社会和教育部门对线上教学的技术支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传统的教育信息化在疫情的特定环境下暴露出一定的弊端。通过这次大规模线上教学,给区域教育信息化明确了目标和发展方向。那就是,真正从使用者需求的角度,科学规划和建设相关的应用,为教师实施教学变革、学生学习习惯改变、家校配合等提供高效和便捷的技术支持。
复课后,越城区及时出台教育信息化相关激励措施,确保线上线下教育的延续性与个性化。完善以教育城域网为基础、以区校一体的教育大数据平台为中心、以学校教育信息化应用为核心的整体策略,推进5G、AR/VR、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技术在教育中的创新应用。坚持“共建无缝对接,自建体现特色”,进一步打造好区域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推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建共享,提高资源的可用性和利用率,突破信息化建设发展瓶颈。实施大数据驱动教育治理现代化转型行动和智能化教学应用建设行动,促进教和学方式变革,以信息技术引领教育现代化。
2.推进技术与教研融合,提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停课不停学”期间,越城区组建了800余位教师组成的课程开发团队,主要由学科教研员、学科骨干教师和教育技术人员等组成,确保了课程开发的质量和学习者的使用体验。教研和技术团队分工协作,共同开发以“复习旧知识,预习新内容,解答新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目的的优质课程资源1400余套,供全区所有中小学生免费使用。通过技术与教研的有效融合,激发了广大教师专业发展的内驱力,促进了教师职业能力的提升。
同时,在疫情期间反映出线上教学的共性问题,如部分教师、家长的信息素养不足、学生自控能力差导致线上教学的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后疫情时代,要以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为契机,多形式开展基于网络环境的教与学的实践与研究。精准培训,积极推动教师利用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探索智慧教育,突破教育变革瓶颈,提高教师利用信息化教学的应用效能及创新能力,建设深度融合的“未来智慧教育”。
创新教师培养新模式,以特级教师等名优教师为导师,学科带头人为核心团队成员,广泛吸收志趣相投的网络学员,构建网络名师工作室、各科新秀工作室等线上团队,组成学习共同体,有效解决传统学习共同体受时空局限、交互缺乏等问题。通过“线上+线下”同伴互助、社群协同等模式,开展协作备课、课题研究、教改探索、资源建设等网络教研一体化活动,打造不落幕的“网上名师课堂”,实现线上线下相互融通的立体化教学相长,为适应大数据时代与智能时代发展培养所需的新型教师队伍。
3.重塑教育理念,实现教育教学模式多元化
教学从课堂走向云端,又从云端走回传统,让广大师生有了全新的认识和改变。教师线上教学的经验得到快速提升,无形中推动了教育理念的重塑。后疫情时代,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内容的不断丰富,线上教学必然会给教育方式带来更多的机遇和挑战。不同教学模式的切换给教育工作者带来更多的思考,诸如直播教学、打卡作业、家校本等广受好评的应用必然会得到很好的延续。如何扬长避短,实现线上与线下的互补,这就需要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理念,推动教学模式变革,不断探索和创新多元化的教学新样态。如翻转课堂、大数据精准教学等,利用移动终端实时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类数据,进行个性化诊断,精细学习者画像。教师实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在教学过程数据化基础上,构建教学全程一体化决策支持,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方式,实施对不同层次学习者个性资源的精准推送,为学习目标的达成提供科学的解决方案。
4.打造“互联网+教育”,驱动和发展教育现代化
“互联网+教育”是互联网时代教育发展的主要形态,通过互联网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實现教育资源的优质化和教学方式的个性化。作为在线教育的先行者,越城区已有70余位教师开设网络同步课程1000余节,吸引了全省5万余名学生参与学习。教师基于互联网开设与现行教学进度配套的课程,组建互联网班级,指导学生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并根据学习实效开展网络学分评定和优秀学习空间推荐。网络同步课程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构建泛在的网络学习空间,营造了“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网络生态。如实验幼儿园肖老师推出“小豆豆棋海泛舟”同步课程,为幼儿及家长提供大量国际象棋教学课程,记录孩子的学棋历程和学棋故事。通过线上打卡和线下对奕相结合的方式,大大激发了学生学棋兴趣。网络同步课程的成功开设,既提升了教师课程开发能力,又培养了一大批国际象棋优秀苗子,同时进一步打响了学校品牌。鲁迅小学近年来倾情为孩子们打造支持在线学习的网上“百草园数字课程”,持续开发以“立人”为导向的近百门各具特色的数字课程,助力学校内涵不断发展提升。其整校推进百草园数字课程建设的案例被评为教育部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示范案例。
借助“互联网+教育”的春风,实施以同步课堂、远程传递课堂、教师网络研修、名师网络课堂为主要形式的“互联网+义务教育”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工程,共享优质教学资源。结对学校基于网络互动平台开展教学设计、教学诊断和主题研修等集体研讨。主讲教师与辅助教师通过视频交互技术,给两校学生同步上课,共同批改作业和辅导学生,共同进行质量检测。如少儿艺术学校利用艺术特色,让优质的美术课堂城乡同步,借助5G、VR等先进技术,让乡村的孩子也能真实体验绘画艺术的魅力。今后,要不断扩大乡村小规模学校和薄弱学校的受益面,发挥优质学校的示范作用,为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贡献“互联网+”的力量。
未来教育的方向和出路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我们要以正确的心态看待非常时期的在线教学,为未来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作好充分的准备。同时,进一步促进教育行政部门对教育信息化的重视,科学规划顶层设计,创新开放思维,推进线上线下课程开发,逐步构建以学习者为中心、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数字化学习空间,形成多样化、精致化的教育信息化生态圈。
作者单位:浙江绍兴市越城区教师发展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