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文飞
摘要:網络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网络呈现。新时代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了五种新情况:维护和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聚焦民生问题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多元思潮博弈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普遍形式、新技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载体、民众的普遍参与成为网络意识形态的发展趋势。因此,新时代要多措并举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险和挑战。
关键词: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主流意识形态;社会思潮
中图分类号:A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0)05-0051-06
一、问题的提出
人类进入阶级社会以来,意识形态始终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统治阶级树立权威、维护统治地位、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正如阿尔都塞指出:“任何一个阶级如果不能同时既对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行使霸权,又在国家的意识形态机器之内行使霸权的话,它的统治就不会持久。”[1]随着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人类社会进入一个崭新的信息时代、大数据时代、自媒体时代和网络意识形态时代。新时代的中国,在国际形势波诡云谲,全面深化改革攻坚克难的大背景下,对于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风云变幻更是不可掉以轻心。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发扬长期重视意识形态工作的优良传统,立足网络意识形态的现实影响和发展规律,把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放在了极端重要的战略高度上来认识。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政权的瓦解往往是从思想领域开始的,政治动荡、政权更迭可能在一夜之间发生,但思想演化是个长期过程。思想防线被攻破了,其他防线就很难守住。”[2]213在全球化与信息化相互融合、相互影响的新时期,“人们的思想更加活跃,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显著增强,各种思想多样杂陈、各种力量竞相发声成为常态”[2]215,在意识形态工作持续取得稳定成效的同时,我们必须在坚定自信的前提下保持高度警惕性,要对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各种思潮之间激烈的角力、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毫不放松的压制和攻击做出理性认知、科学把握和积极应对。因此,系统、全面而又深入地研究新时代中国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新情况与应对策略,已经成为迫在眉睫而又意义深远的课题。
二、网络意识形态的基本属性及其重要特征
要研究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各种情况与动态,必然要弄清楚何为网络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有何基本特征(网络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的主要区别),才能划定研究边界、确定研究对象。
(一)网络意识形态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网络呈现体
随着网络技术的成熟与发展,网络逐步嵌入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信息化像全球化一样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意识形态以信息化、符号化的形式,由现实社会向虚拟的网络空间延伸和拓宽,网络意识形态因其对经济社会的影响力以及区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特征,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引起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
尽管网络意识形态在表现形式、传播速度和影响效能方面与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很大差异,但网络意识形态与传统意识形态有着共同的基本属性,即网络意识形态来源于现实社会,是时代的产物,并且反作用于现实社会。正如恩格斯在《〈反杜林论〉旧序·论辩证法》中指出,“每一个时代的理论思维,包括我们这个时代的理论思维,都是一种历史的产物,它在不同的时代具有完全不同的形式,同时具有完全不同的内容。”[3]当代网络意识形态可以说是当代社会意识形态的网络呈现体,是在现实社会中往往已经存在但更偏向于“隐藏”“未表达”的“潜意识形态”。通过某个热点话题,往往激发了各种社会“潜意识形态”在网络上的呈现甚至是爆发。也就是说,网络意识形态是根源于现实经济社会,涉及人与自然、人与社会、民族与世界、政党与民众等诸多主题的,具有自身特点的网络思想体系。
(二)网络意识形态具有开放性、隐含性、零散性和强效性等特征
通过大量观察、调查和研究,可以发现,网络意识形态具有以下四个方面的特点:(1)开放性。相对传统意识形态,网络意识形态的传播、渗透和影响的范围更广、途径更加多元,各种意识形态都能够通过网络影响人们的思想、观念和理想信念等。国际与国内的意识形态交锋、国内不同的社会思潮交锋,都可以在网络的网站、社区、论坛、APP、微博、微信上进行,意识形态内容或隐或现地附着在大量信息中面向网民们“毫无保留”地呈现,甚至通过各种大数据手段自动、定期向网民们推送,吸引网民的关注,实现或大或小的宣传、教育、渗透功能。(2)隐含性。这一特点区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直白性。作为对人民群众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具有导向作用的意识形态,传统意识形态不管是以哲学、法律、文化还是宗教的形式表现出来,总是具有容易辨别的特征,人民群众往往对其形式、内容与目的指向一目了然。而网络意识形态不然。在海量的信息中,网民较难发现网络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痕迹”,网络意识形态往往让网民受其影响却全然不知,“春眠不觉晓”般地成为某种网络意识形态的接受者与践行者。(3)零散性。这一特点区别于传统意识形态的系统性。传统意识形态大都是庞大叙事,理论性强,自成体系。而网络意识形态则很少以系统理论和长时间说教的形式出现,而是以碎片化形式,嵌入并融入无穷无尽的网络文章、网络视频、网络文艺作品、网络论坛中,最后以“千树万树梨花开”般的效能反作用于经济社会。(4)强效性。这一特点指的是,与传统意识形态相比,网络意识形态传播速度更快、影响强度更大。正是基于网络意识形态上述三个特点,网络意识形态在受到经济社会制约和束缚的同时,对经济社会发挥的反作用远甚于传统意识形态。尤其是青年一代历史知识大部分限于书面了解和长辈的口耳相授,缺乏深刻的亲身经历与灵魂震撼,加之自小在全球化背景下与较为舒适的家庭环境和稳定繁荣的社会环境中长大,往往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以为然,而对于网络信息、游戏和各种平台则是爱之深、爱之切,这就给予了形形色色的网络意识形态传播、渗透并发挥影响的巨大空间。根据CNNIC发布的第46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9.40亿,互联网普及率达67.0%[4]。可见,互联网生活已经是大部分人民群众生活的重要内容,而“附着”“融合”“渗透”于互联网资讯中的网络意识形态对巨量网民发挥着强大的“润物细无声”的影响功能。
三、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出现的新情况
新时代的中国,民主政治不断健全,网络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和宣传提供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条件,同时,由于复杂的国际局势与中国的快速强大形势相博弈、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现状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局面相交织,导致网络成为各种舆论交锋、各种思潮角力的主要场域,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了诸多令人困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维护和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
近年来,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中西方制度优劣的对比讨论越来越频繁、越来越热烈。
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持敌对态度,因此不遗余力通过各种途径(包括网络)攻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美国等西方国家为了维护自身利益,经常挖空心思,打着维护“人权”、推进“民主”进程等幌子,置有关国际法和中国法律不顾,在网络上散布谣言,通过网络联络一些极端分子,通过利益勾结将他们树立为对其俯首称臣的反社会、反体制的代表人物,将社会上原有客观存在但是可控的一些对立、不信任或消极的负面情绪引爆、激化,试图以此影响社会主义国家的稳定发展,进而“推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地位和消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在西方国家人民群众心中产生的影响力。正如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曾经坦言:“再没有其他社会像美国一样,既绝对坚持绝不容许外国干涉美国内政,又如此一厢情愿地认定美国的价值观是放诸四海皆准的。”[5]
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越来越彰显了巨大的优越性,从而形成了对其他发展中国家极具诱惑力的“走自己的路”的和平发展模式,自然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让其他国家“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6]404的阴谋企图相悖,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不约而同的集体攻击、陷害与抹黑中国。正如这次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无视疫情防控战中中国的制度优势和显著抗击成效,无视中国人民为之付出的艰苦努力和巨大牺牲,在网络上大肆散布“武汉市实验泄露论”“中国隐瞒论”“中国赔偿论”等谬论,意欲“甩锅中国”,有意诋毁和污名化中国制度,把疫情防控期间出现的一些问题都归因于中国国家制度体系,试图制造不利于中国的国际舆论环境并进而拖垮整个中国。实际上,这暴露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以中国为首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快速发展的担忧和防备心理,意欲通过意识形态领域的打压、渗透和输出战略,来抵制社会主义国家的蓬勃发展。如美国学者威廉·恩道尔所言,“美国采取的是鲜为人知的武器,利用‘人权‘民主作为21世纪版的鸦片战争的武器,迫使中国敞开自己,接受美国的超级大国统治。”[7]
于是,当前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出现了很明显的一个趋势,维护和诋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焦点。众多国内外网友深刻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巨大优越性,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却企图将网络当做意识形态战的重要战场,实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压制和演变。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和足够的心理准备。习近平总书记就此明确指出,资本主义国家“不断变化手法,制造思想混乱,与我争夺人心。”[8]35
(二)聚焦民生问题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内容
随着时代步伐的前进,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实现了令世界瞩目的“两大奇迹”,帮助人民群众实现了越来越多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由于全面深化改革进入了深水区、现代化转型进入了瓶颈期,各种深层次矛盾相互纠缠、冲突,就业难、就业不公平、精英与平民工作待遇差别大、教育资源不公平、绝对贫困尤其是相对贫困、贪污腐败现象、城乡差距明显、食品安全和生产安全等问题客观存在,与民众期待形成一定落差。于是一些非主流思潮把目光投向我国现实存在的各种民生问题,把思潮议题与民生捆绑起来,进行恶意炒作、扭曲夸大并逐步转移话题到社会制度层面上来。这一现象被别有用心的意识形态生产者、宣传者加以利用,于是网络上经常能看到因普通的民生问题瞬间演变成否定国家体制、诋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舆情事件,从而损害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
(三)多元思潮博弈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普遍形式
国内外的各种思潮在中国意识形态领域“争奇斗艳”,在信息爆炸的网络上更是博弈热烈,争夺阵地、争夺受众。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意识形态领域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无处不在,政治领域没有枪炮的较量一直未停。”[9]
近几年,在网络上出现频率较高、给民众的信仰带来较大干扰的主要有以下几种思潮:(1)民粹主义。民粹主义打着“与人民紧紧站在一起”的旗号,对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具体问题和矛盾进行偏激看待、极端表达,往往激化了民众与政府之间的对立、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对立。(2)历史虚无主义。历史虚无主义思潮主张历史分析“去中心化”,反对对历史进行连续地宏大叙事,甚至否认特定历史时期发生的客观事实,把历史任意消解为荒诞的、随心编织情节的、纯想象的文学。习近平指出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贬低中华文化,否定中华民族的历史贡献,否定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奋斗史,歪曲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歪曲改革开放的历史。”[8]34历史虚无主义是按照其政治目的有选择性地对部分历史时期、历史事实采取虚无的态度,对党的执政和国家稳定繁荣发展具有极大的危害。(3)新自由主义思潮。新自由主义思潮作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一股重要思潮,在经济、政治等领域几乎是全面地反对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企图以新自由主义代替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是典型的反马克思主义社会思潮。在一些论坛、博客、网站上,中国的自由主义者把自己装扮成自由、先进和民主的代表,将中国现状描述为“专制”“落后”“不民主”。(4)消费主义思潮。消费主义在网络中的表现力无比强大,提倡以奢侈消费、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及时行乐等作为实现自我、寻求身份认同的主要途径,将消费当成人生的支点和目标。网络为消费主义思潮提供了极佳的传播和渗透的途径,越来越多的网民在消费主义思潮中迷失了自我,忘掉了遵纪守法的底线,丧失了追求崇高理想的动力,甚至产生了强烈的仇富仇官情绪,从而激化社会矛盾,影响社会和谐穩定。
实际上,除了以上影响范围较广的四种思潮,在网络上生成、传播的思潮形式各异、名目繁多。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在一定范围滋长蔓延,道德失范、唯利是图、低俗庸俗媚俗等行为现象屡屡突破公序良俗底线,对弘扬社会主流思想道德和价值观念产生消极影响。”[2]216国内外各种社会思潮在网络上互相混杂、交融,互相影响、流变,导致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呈现出复杂的多元思潮互相博弈的形势。在这场博弈中,非主流思潮与马克思主义之间斗争激烈,各种社会思潮之间同样存在你死我活的争夺,每一种思潮或意识形态都充分运用一切网络途径,试图影响更多的网民,从而实现某种政治意图。
(四)新技术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关键载体
在网络中,各种新媒体作为各种思潮和意识形态的新型载体,具有传统媒体所不具有的多种优势,比如速度快、范围广,可以做到全过程、全天候传播,让各种意识形态“飞入寻常百姓家”,然后“温水煮青蛙”似地影响网民的心理、思想和觀念。在网络条件下,某种思潮或意识形态的传播,借助微信、QQ、朋友圈、抖音、快手、论坛、博客等平台可以成“几何级”扩散,在社会上瞬间形成舆论扩散面,其传播速度、传播范围、传播模式和传播效果发生了巨大变化。
网络技术的进步在为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提供机遇的同时,带来挑战和风险。首先,美国掌管着支撑世界网络运行的10台根服务器,占领了网络核心技术霸主的地位;其次,我国在互联网“硬核”技术领域滞后于西方,世界上与网络相关的大部分软硬件设备均出自美国,在网络硬件和软件技术方面美国领先于我国;再次,对西方网络攻击技术的破解我国还在摸索中。2020年3月,网络安全公司360披露美国中央情报局(CIA)利用专门网络武器对我国进行了长达11年的网络攻击渗透。我们痛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网络攻击,但很多时候却无能为力,因为自己没有研发出有效的攻克技术。由于在网络核心技术方面受制于人,我国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以及国家总体安全存在重大隐患。
(五)民众的普遍参与成为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发展趋势
民众的普遍参与具有两面性,是一柄双刃剑。首先,任何一个网民都可以借助一台手机或者电脑发声,其发布、转载的各类信息基本与个人心理、德行修养、政治判断接近,这样容易导致大量非主流甚至反主流的意识形态在网上肆虐,形成不良思潮的舆论漩涡,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造成越来越大的阻力,乃至影响到社会和谐大局。其次,网民在积极参与网络信息的生产与分享的过程中,爆发了超强的网络语言生产能力。网民在网络生活中,纷纷将某一客体激发出的关注流和感情流凝结为一个大家心照不宣的、可以脱离本体单独存在的网络词汇,这些词汇往往具有视觉化效果,深受网民尤其是青年一代的欢迎。但是大量崭新网络语言的出现与传统词汇的表情达意区别很大,尤其是年轻人创造的一些作品,高度展现“混搭就是笑点”“重复就是力量”的洗脑功能,令众多网民迷恋网络上非主流、非传统的表达方式,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形成一定冲击。再次,美国等西方国家通过各种途径培养了一批反共反社会主义的“网络大V”“意见领袖”,有的以专家学者的身份出席,有的以草根、屌丝的身份发声,成为美国等西方国家的代言人和发声者。
四、新时代治理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策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有些人企图让互联网成为当代中国最大的变量。”[8]42因此,妥善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的各种挑战是新时代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
(一)坚定制度自信,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
习近平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立场方向至关重要。如果立场动摇了、方向走偏了,那就会出大问题。”[2]217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处处充满挑战,在开展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时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立场,夯实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牢牢把握网络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和领导权。针对网络上反马克思主义、诋毁中国道路和制度的言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和思想政治理论教育者要作出彻底的批判,要用新颖、大众化、易于接受的理论创新成果宣传、传播马克思主义;网络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充实马克思主义网络信息源,按照数量多、质量高等标准为网民提供主流意识形态数字化产品,增强马克思主义对网民的吸引力、凝聚力和感染力;党和政府要作出顶层设计,打造马克思主义理论数据库,重点扶持一批马克思主义理论网站,充分激励商业网站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而主动占领网络阵地。
(二)切实改善民生,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讲好中国发展故事
马克思指出:“人们的意识,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人们的社会关系、人们的社会存在的改变而改变。”[6]419-420应对网络意识形态领域中的风险,关键一点在于切实改善民生,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广泛调研,聚焦公众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加大项目资金投入,增强制度保障,合理运用多种手段精准解决不同区域、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不同性质的民生问题,大力增强民众福祉。提倡主流媒体和自媒体客观真实地报道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民生新闻、民生需求。要发动、鼓励主流媒体和自媒体运用网络媒介大力宣传发展成效、民生成果和民情民意,讲述和展现更多的来自一线、来自基层的成就、故事和人物,用事实说话、以情感打动人,从而实现网民对党和政府的高度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制度的高度认同。
(三)大力发展网络技术,在网络意识形态领域展现创新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现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都在发生深刻变化,特别是互联网正在媒体领域催发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10]因此,我们必须“把握大数据时代带来的全新契机,迎接挑战”,创新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载体和方式方法,“向云端拓展、向网络延伸、向数据深化。”[11]
要大力发展网络媒介新技术,让主流意识形态在网络阵地中的依托“硬件”不受西方国家掌控。要突破核心技术这个难题,掌握互联网基础技术、前沿技术和“杀手锏”技术;要高度重视新媒介工具的研发利用,以推荐算法等技术手段为重要依托,发挥大数据优势,通过对网民关注的对象和话题的点评、点赞、批判、谴责等形式发声,营造公平、正义、清朗的网络生态,为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开拓广阔网络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