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评式”课堂模式下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

2020-11-09 03:14王英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课堂模式初中化学

王英

【摘 要】学科思维是学科核心素养下各门课程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学科关键能力的重要基础。本文立足于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策略,就如何开展“学评式”课堂教学进行探讨。

【关键词】初中化学;学科思维;“学评式”课堂模式

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理念得到了广泛普及与推广,这不仅关系到学生学科能力的发展,也关系到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然而,在传统的化学学科教学中,教师主要侧重教学及指导,却忽视了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以至于无法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影响了他们实际的学习效果。因此,创新运用“学评式”课堂模式,构建以评价为核心的有效化学课堂值得深入探讨。

一、“学评式”课堂模式下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培养的意义

初中阶段的化学教学是学生化学素养培养的启蒙阶段,其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后续化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乃至化学学科知识的进一步拓展性学习。在新一轮的课改下,初中化学教材中引入了大量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素材,为他们创造了一个绚丽多彩的美妙化学世界,尤其是各式各样的化学实验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让初中生真实感受到化学知识的魅力及其作用。然而,由于初中化学知识点比较多,且比较零碎,学生实际学习起来难度比较大。如果采取机械背诵的记忆方式,那么就非常容易影响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效果,增加他们学习的负担。特别是学生一旦宏观方面的化学知识学习不好,那么就会对他们微观领域中化学知识学习带来不利影响。为了彻底解决这一化学学习问题,就必须从培养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出发,使他们可以更好地构建宏观与微观层面的化学知识体系,从而显著提升他们整体学习效果。而“学评式”课堂模式在学生学科思维培养中的应用实际上就是通过学习评价来培养学生初中化学学科思维,具体表现为对初中生的化学学习、考试成绩以及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的评价,这直接关系到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学科思维培养的成效。如果学生学习评价合理,那么就可以有效激励学生,提高他们自主学习能力。

二、“学评式”课堂模式下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培养的策略

(一)巧用激励式学习评价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培养的根本目标是使初中生学会利用契合化学学科知识特性与问题特征的思维模式,问题分析与解决思路来解决自己学习化学知识中遇到的各种关键化学学科问题。而对初中生而言,他们学习的动力与自信心源于学习的兴趣。失去了学习兴趣,初中生就失去了学习化学学科知识的动力,那么自然无法开展有效、深入的学习活动,进而会影响化学知识的学习效果。而如果可以巧妙地运用激励式学习评价方式,在评价学生的过程中多用一些激励的方法,可以使他们对化学学科知识学习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培养他们对化学学科学习的自信心,最终使他们可以顺利地突破化学学科知识学习瓶颈,不断提升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效果。

在培养学生化学学科思维期间,教师可以一边辅助学生建构化学学科知识一边渗透化学学科情感,尤其是要想办法采取激励式学习评价来激发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例如,在教授“常见的酸和碱”这一部分化学知识期间,教师可以课堂设问:大家有没有听说过碱和酸?它们在我们现实生活中有哪些具体类别?具体的用处是什么?大家有没有听说过侯德榜,他有什么伟大的功绩呢?教师先提出一些学评式问题,之后为学生留下足够的自主思考时间,然后让班级学生采取举手发言的方式,由一名学生发言,其他学生补充。在每名学生发言之后,教师都要注意适时地对其加以评价和表扬,以这种学评式问题设计来有效地激励学生,培养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自信心,能为他们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做好铺垫。

(二)巧用引导式学习评价方式,引导学生有效思考

在培养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期间,由于初中生自身的思维能力还没有得到有效发展,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还无法形成自己的学习思路与模式。如果缺乏教师的必要指导与点拨,那么会直接影响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效果,也会限制他们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效果。所以,在现阶段的学科思维培养中,教师必须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指导作用,加强教学指导,利用“问题串设计”和“学习评价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引导学生的思路,保证他们的思路可以更加顺畅发展。教师要特别注意立足于学生学科思维培养视角,通过思维运用、思维空间建构等来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逻辑性思维等思维能力,这样更有利于促进对他们化学学科思维的培养。

为了使初中生在抽象理论和琐碎知识之间建立稳固、明晰的联系,教师可以帮助他们构建完善的化学知识体系,并从中归纳、总结出必要的化学知识学习方法,使他们可以顺利地突破化学知识教学难点,最终促进他们化学科学素养的形成。例如,在平时指导初中生学习化学知识期间,教师要重点利用“问题串设计”和“学习评价引导”相结合的方式来帮助他们构建微观、宏观与符号之间的联系,这是培养他们化学学科思维的重要保障。如物质的气味、形状与颜色等宏观现象是初中生最容易理解的化学知识点,这是他们理解微观层面化学知识的重要基础。而微观方面的化学知识主要是离子、分子等微观粒子的变化,他们是揭示宏观化学现象本质的重要概念,如分子结构模型的构建实际上就是有机联系化学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的一个重要工具。化学符号则是微观世界与宏观世界有机联系的一个重要桥梁,如H2O这个化学符号实际上就是对水这种宏观物质的微观表达方式。从这个角度来讲,微观、宏观以及符号三者之间的相关性是帮助学生形成良好化学学科素养的基础,也是使初中生顺利打开化学知识大门的一把金钥匙。

教师可以通过设计“…是…?”“如何/怎样…?”等类型的问题,配合对学生回答结果的评价来引导他们的思路,帮助他们快速理解相关化学知识。

(三)巧用反思式学习评价方式,培养自主学习思维

学科思维培养的一个重要目标是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质,使他们可以快速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尤其是要高度重视提升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让他们爱上思考,爱上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最终才能在培养学生学科思维的基础上,全面提高学生的化学综合素养。而学生自主学习思维的培养建立在学生自主反思意识培养的基础上。为了重点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必须利用反思式学习评价方式来开展化学课堂教学,具体就是定期为学生留置自主反思与思考的空间与机会,让他们通过定期开展学习评价的方式,及时发现自己学习化学知识中的不足并及时加以解决,在他们查漏补缺的过程中逐步提升自己学习化学知识的能力,這也有利于促进他们化学学科思维的形成。

在平时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分别为各个学习小组的学生留置相应的一些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化学问题。例如,在教授“水”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为学生仔细讲解水的相对分子量以及元素质量比的计算过程与方法。然后,要让他们自主求解硝酸铵和氢氧化钙这两种物质的相对分子量以及元素质量比,并在他们完成分析和计算任务之后鼓励他们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和评价彼此的学习成果。最后,教师进行集中评价和分析,如点评学生小组学习的成果,必要的时候还可以专门为每个学生设计一个成长档案,用来纪录他们学习化学知识的实际“轨迹”,并定期进行评价分析,最终通过这种评价方式来帮助他们更加深刻理解与掌握所学的化学知识,促进他们化学学科思维的形成。

三、结语

综上所述,“学评式”课堂教学模式是培养初中生化学学科思维的一个有效手段,也是提升他们化学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路径。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融入“学评式”课堂模式期间,教师可以灵活地利用激励式、引导式与反思式等多样化的学习评价方式,力求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有效思考,确保可以有效促进他们学科思维的形成。

参考文献:

[1]华叶艳.初中化学学科思维能力的培养[J].考试与评价,2016(08).

猜你喜欢
课堂模式初中化学
浅谈高中数学教学中的一些技巧
高三数学“先考后教”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
宽与活小学教育阶段专业集群式课程模式改革构想
初中化学课堂个性化有效提问策略
试论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教学瓶颈及解决策略
绿色化学理念下的初中化学教学探究
初中化学方程式的记忆技巧
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化学基础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