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趣引路 在情境中开展科学活动

2020-11-09 03:14王倩
新智慧·中旬刊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学活动幼儿教育

王倩

【摘 要】科学活动在幼儿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是幼儿园教学中重点关注的五大领域之一。开展丰富多彩的科学活动,能引导幼儿发现与探究科学现象,为他们补充必要的科学知识,促进幼儿科学启蒙。为确保科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高幼儿的参与兴趣以及积极性,教师可以坚持以趣引路,开展多样化的情境活动,让学生在特定的情境中理解科学知识,并在这一过程中培育幼儿的探索精神,让科学教育走下神坛,成为幼儿学习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关键词】幼儿教育;科学活动;情境实践

开展科学教育是幼儿园完善课程体系、保证启蒙教育效果的一个重要举措,而开展多样化的科学活动,有助于满足幼儿的发展需求,也能让他们通过探索科学奥秘的方式来增进对周围世界的了解和认识,为幼儿步入社会打下基础。了解科学现象,发现科学秘密不能停留在口头教学指导层面,应该在生动直观的情境活动中增进学生的理解和认识,还需要让幼儿始终对科学活动保有浓厚的兴趣和强烈的探索热情,让科学教育的推进实施事半功倍。对此,科学教师要分析幼儿的兴趣爱好,并以此为出发点精心设计多样化的学习情境,促进科学活动的深入开展,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沉浸式科学学习体验。

一、营造问题情境,培养科学兴趣

对科学学习来说,要想让幼儿有强烈的意愿参与科学活动与科学探索,就要让他们产生疑问,在科学活动中勇敢质疑,在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科学素养。所以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思维特点及科学学习需求引入问题情境,让幼儿在问题的启发下,亲身经历和深化体验,充分唤起幼儿对科学的好奇心,拨动他们思维之弦,激活其求知欲,让科学知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内化。教师在这一过程中需要设计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在亲身体悟问题情境中发现问题,在探索和解答问题的过程中获得必要的科学理解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当然,教师也要恰当把握问题设置的难度,让问题层层递进。例如,在变色鸟的科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把《变色鸟》这个绘本材料改编成趣味故事,先用多媒體课件播放小鸟在吃完有颜色的果子之后变成相应颜色的视频资料,再在此基础上设计以下几个难度层层推进的问题情境:请大家喂小鸟吃一颗有颜色的果子,看看会发生怎样的变化?请大家再喂小鸟吃另外一种颜色的果子,继续观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样的问题情境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了解颜色以及颜色的混合变色情况,让学生了解不同颜色组合会生成另一种颜色的现象。通过这样的问题情境,学生不仅对色彩中蕴含的科学知识有更加深刻的认识,也能更加主动融入学习情境中进行探索与发现。

二、创设游戏情境,增强学习动力

对广大幼儿来说,游戏是吸引他们注意力的一种实践活动。趣味性游戏能让幼儿产生良好的沉浸体验,同时也可以极大程度上增强幼儿学习与参与的热情,避免幼儿产生消极抵触的学习心理。在科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了让幼儿始终保持强烈的探索和研究兴趣,教师就可以积极创设科学游戏情境,把科学活动和游戏活动融合起来,让学生在游戏中感受科学的乐趣,在科学体验中深入理解科学现象,并顺利打开思维,增进学生对科学现象的理解。游戏情境的设置可以由教师安排,当然也可以由幼儿自主安排,目的是通过幼儿和教师密切互动的方式增强学生的科学学习热情,帮助幼儿对科学知识进行内化与吸收。例如,不少幼儿在生活中害怕影子,这实际上是由于他们对相关的科学现象不够理解。在刚开始玩手影游戏时,不少幼儿因为不理解这其中蕴含的科学知识和科学原理,会害怕投射下来的影子。于是,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科学游戏,让幼儿带来小镜子,在阳光下玩折射光影的游戏,从而在这一过程中发现光的折射现象,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顺利掌握科学方法。再如,在玩磁铁的游戏时,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磁铁,让他们在玩耍的过程中自主发现科学现象。有的幼儿会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两块磁铁有的会吸在一起,有的会相互排斥。此时,教师就可以为幼儿补充磁铁正负极的相关知识,让幼儿对这样的科学现象有所了解,也让科学游戏的价值得到进一步体现。

三、打造生活情境,重视科学应用

生活教育理论备受重视和推崇,在幼儿教育改革实践中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将生活教育理论和幼儿园的科学活动结合起来,能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并没有多么高深,科学就在现实生活中,可以从生活环境中找到科学的身影。通过这样的活动,幼儿能进一步提高对科学的重视,树立科学应用意识。幼儿拥有一定的生活经验,而教师联系他们的经验设置生活化的科学活动,可以让他们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让科学教学水到渠成。教师要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科学教育的时机,联系生活组织情境教学活动,带领幼儿体验生活中的科学。例如,在美妙的水声教学活动中,幼儿对水在不同状态下所发出来的各种不同的声音表现出很强的好奇心。此时,教师就可以融入生活元素,有效营造生活化的科学学习情境:教师可以给幼儿展示大海、河流、小溪等不同的水声,让他们了解到生活中有丰富的科学素材。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幼儿进行探究,通过聆听这些声音分析学到的内容,鼓励幼儿在互动讨论中增进对科学的理解。再如,在探究木耳的活动中,教师可以引入生活中木耳泡发的现象,让幼儿观察木耳在水中浸泡之后发生的变化,从而帮助幼儿在生活中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现象,让幼儿的认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

四、构建实践情境,增加科学互动

幼儿活泼好动,对各种各样的实践活动都兴趣浓厚,这对学生的科学学习来说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实践情境中学习科学,能有效降低科学教育的难度,也能够让幼儿认识到科学实验与科学实践是科学发现的基础,从而促使幼儿在实践中探索真实的世界。为保证科学实践活动的开展,让每个幼儿都能在实践情境中补充必要的科学知识,教师就要积极提供各种各样可操作的活动材料,为幼儿开展科学实验提供必要支持。例如,在研究哈哈镜时,教师就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各样的哈哈镜,并为他们提供电光纸、锡纸等实验物品,使他们能通过实验操作的方式发现锡纸等能够当镜子,把电光纸打折之后可以变成一个哈哈镜。再如,在对电进行研究时,教师就可以在科学活动中营造出一个如何让小灯泡亮起来的实践情境,给幼儿提供电线、干电池、小灯泡等工具,鼓励他们利用这些材料进行探索,让他们在一系列的探究实践中增进对电的认识。在整个实践操作中,教师要给予幼儿自主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积极动手,激发幼儿的科学研究热情。教师则需要在这一过程中加强观察和指导,尤其是要引导幼儿对实践活动中的科学现象进行猜想以及思索,把握其中蕴含的科学原理,让科学活动因为实践活动的支持而更加深刻。随着科学活动的深入,教师还可以逐步增加实践难度,让幼儿在循序渐进中把握科学原理,进一步增进对科学的认识。

科学学习是幼儿学习生涯中相对复杂的一部分内容。科学知识多种多样,科学现象丰富多彩,科学中还有很多抽象复杂的知识和原理。为了降低幼儿的科学学习难度,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为他们科学素养的发展打下基础,教师就要巧妙设计科学活动,在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中,保证科学实践活动的落实。在情境中进行科学教学是创新传统科学教育模式的一个重要思路,强调在丰富多样的情境中引入科学知识和科学探究,充分调动幼儿的科学学习兴趣,让他们敢于挑战、主动探索。

参考文献:

[1]黄有芳.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情境化”的实践探索[J].幼儿教育研究,2016(02).

[2]巫文磊.幼儿园科学活动游戏化的实践策略[J].新课程(综合版),2019(03).

[3]陈玲.幼儿科学活动的春天[J].青少年日记(教育教学研究),2014(04).

[4]高茹.幼儿科学探究活动中教师情境导入的设计[J].教育,2016(11).

[5]王晓芬.建构主义视域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研究[J].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6]吴运珍.浅谈幼儿园体育活动中情境的创设与利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08).

猜你喜欢
科学活动幼儿教育
如何实现幼儿园科学活动的生活化
模仿故事角色
基于农村幼儿礼仪启蒙教育的研究
如何有效利用游戏实施班级管理
音乐与科学有效整合的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幼儿教育中美术与科学整合的研究
内化外来资源开辟幼儿教育新途径
幼儿自然观察智能在科学活动中的培养
如何开展小班幼儿科学探索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