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冬梅 郝向红
【摘 要】目的: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参考组采取奥美拉唑治疗,实验组予以潘托拉唑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结果:通过治疗,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相较于参考组的78.95%存在明显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相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发现,实验组发生率显著低于参考组,组间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化性溃疡采用潘托拉唑治疗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还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安全性突出,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潘托拉唑;消化性溃疡;临床疗效;不良反应
【中图分类号】R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0019(2020)20--02
消化性溃疡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病发部位一般在十二指肠、胃部,是慢性溃疡病症,也被称为胃十二指肠溃疡。诱发消化性溃疡的病发因素复杂多样,常见的有胆汁反流、药物因素、遗传因素,许多研究数据显著该病症的发生同胃酸分泌过多相关。病发后如不及时采取有效举措对症治疗,容易导致多种并发症,如梗阻、出血、穿孔等。临床一般采用药物治疗,如采用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有助于患者患者症状,但是临床疗效欠佳,影响预后。对此,本文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具体分析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9年2月至2020年2月期间接收治疗的76例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者均分成两组,参考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8例患者,参考组男女比例20;18,年龄均处于28到60岁之间,平均年龄(44.4±3.6)岁,其中16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2例胃溃疡;实验组男女比例21;17,年龄均处于28到62岁之间,平均年龄(45.3±4.2)岁,其中17例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胃溃疡。比较上述基础资料发现,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症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差异(P>0.05),可以进行比较分析。所有患者均知情并同意参与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经由内镜检查确定消化性溃疡诊断。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克林霉素、阿莫西林完成基礎治疗,然后参考组使用奥美拉唑(生产企业:AstraZeneca AB,国药准字:J20130093)口服治疗,20mg/次,3次/d[1];实验组使用潘托拉唑(生产企业:杭州中美华东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10032)口服治疗,40mg/次,3次/d[2]。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疗效评定:通过临床症状改变以及患者内镜复诊溃疡面积的改变评定疗效,分成三个指标:效果显著,经内镜探查发现患者溃疡面积消失或愈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有效:经内镜检查发现患者溃疡面有所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无效:经内镜检查发现患者溃疡面未好转甚至加重,临床症状突出、甚至加重;治疗有效率=(效果显著+有效)/例数×100%。
1.3 统计学分析
本文研究采用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使用SPSS 19.0版本进行数据分析,使用百分率(%)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测;利用χ2检验;通过分析如果P值小于0.05,则表示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相较于参考组的78.95%存在明显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参考组主要出现如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头晕乏力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实验组则出现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伴随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消化性溃疡呈现出逐年增长的并发趋势,临床尚未明确其病发机制,多数研究报道表明,胃黏膜保护功能减弱、胃酸过多分泌、感染幽门螺旋杆菌等都是诱发该病症的重要影响因素。就消化性溃疡临床表现来说,大多为嗳气、泛酸、上腹部疼痛等,会严重影响患者生活习惯。临床针对该病症的治疗以要药物为主,如质子泵抑制剂,该类药物虽然能够有效改善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症状,但是却无法有效治疗该病症,临床疗效欠佳,同时会产生耐药性。对此,有报道显示可以采用H2受体阻滞剂,例如:法莫替丁,该药物具有阻断壁细胞组织胺H2受体的药理作用,能够有效缓解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症状,然而,在实际应用中该药物可能会刺激患者胃泌素生成,从而降低抑酸效果,同时,在释放胃泌素的同时会显著提升该药物的耐药性[3]。因此,在临床治疗中投入例潘托拉唑的应用。
潘托拉唑是苯并咪唑磺酰基衍生物,其具有不同于奥美拉唑的分子结构,能够降低胃部游离酸酸度,同时可以合理控制胃蛋白酶活性。在药物反应的作用下潘托拉唑最终转变为酶抑制性复合物,能够改善机体酸性反应,从而减少对胃组织的刺激,还能够抑制药物诱发的不良反应,同时,潘托拉唑药物稳定性突出,会减少对肝脏代谢的刺激,以免引发代谢异常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由此,在临床治疗消化性溃疡中采用潘托拉唑能够获得显著的疗效。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实验组治疗有效率为97.37%,相较于参考组的78.95%存在明显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参考组主要出现如下不良反应:恶心呕吐2例、头晕乏力1例、嗜睡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10.53%,实验组则出现恶心呕吐1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63%,组间数据对比存在显著差异,满足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均凸显了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突出作用。
总而言之,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能够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而且具有良好的药物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孙华.阿莫西林、甲硝唑和潘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效果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9):158-159.
荣培姣.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观察[J].大医生,2018,000 (004): 29-30.
陆永茂.泮托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观察[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9,6(3):143,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