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路径探究

2020-11-09 03:06马艺铭
科教导刊 2020年27期
关键词:高校思政课

马艺铭

摘 要 讲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思想的重要内容,对于高校思政课亲和力与有效性的增强以及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均具有重要作用。文章针对目前高校思政课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从充分做好中国故事的素材准备、着力提升任课教师的专业素养、积极优化故事讲述的话语表达、全面创新中国故事的呈现手段四个层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路径。

关键词 讲好中国故事 高校思政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20.09.035

Abstract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Xi Jinping's socialist cultural thought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in the new era. It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enhancing the affinity and effectivenes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nd improving the core qualities of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The article focuses on the main problems in the current Chine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lasses in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from fully preparing the materials of Chinese stories, focusing on improving the professionalism of the teachers in the class, actively optimizing the expression of storytelling, and comprehensively innovating the presentation of Chinese stories. The four levels of means proposed corresponding solutions.

Keywords telling Chinese stories well;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n universities; path

講好中国故事,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3年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提出的重要论述,而高校思政课作为全国各高校对大学生群体进行思政教育的最主要形式,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具有着其他课程所不可比拟的优势,无论是对于思政课亲和力与有效性的增强,还是对于当代大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探究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路径的意义与价值。

1 高校思政课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

由于我国高校在讲中国故事方面能够借鉴和应用的经验较为有限,故难免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就目前而言,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故事素材的实效性亟待提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中国故事的素材与以往相比愈发地繁多冗杂,故事素材的选择空间虽然更加宽泛,但部分高校的思政教师所选择的故事素材却或多或少地存在实效性缺乏的现象:其既无法对故事素材予以恰当的把握和引申,又无法将故事素材与时政热点进行有效的结合,大学生群体与中国故事之间的“情感支点”则在无形中被忽略,对于思政课相关内容的学习兴趣也无法得到激发,中国故事应当发挥的价值引领作用自然无从谈起。

(2)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亟待提升。新时代高校思政课若要讲好中国故事,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固然在其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高校思政课教学活动中主导作用的发挥者,思政教师所谓的专业素养体现在“要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思想素质,还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能力素质”。然而目前,各高校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并不尽如人意。由于受到自身知识文化水平、社会实践阅历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部分思政教师在甄选故事素材、设计故事元素、展开故事讲授等环节的功底并不深厚,无法将故事内容有效地内化为学生的价值认同,更有甚者,在教学过程中过度依赖故事素材,造成讲中国故事占用思政课绝大部分时间的局面。这种任课教师专业素养缺失的现象,长此以往,必然会使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的应然同实然之间出现明显的差距。

(3)教学话语体系亟待转化。讲好高校思政课离不开讲好中国故事,讲好中国故事则离不开相应思政教学话语体系的支持。所谓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简而言之,涉及的是实际教学中“说什么”“怎么说”的问题,它不仅是教师传达、转化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也是和学生进行思想交流、情感沟通、实现价值观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部分高校思政教师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常常将网络上的或其他纸质资料中的中国故事进行直接地、机械地复述,并不重视对中国故事的“加工”。殊不知,那些没有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大学生群体自身的“讲述”仅仅是一种程式化的重复,通过讲述中国故事触动学生心弦进而引起学生情感共鸣的目的当然更是无法实现。

(4)媒介载体亟待丰富。根据网络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网民规模为9.04亿人,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97亿人,互联网普及率达64.5%”,加之习近平总书记曾经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的高度融合——在这样的宏观背景下,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的优势理应以不同的方式在高校思政课堂上得以呈现,然而,就讲中国故事而言,部分高校思政课教师仍然将故事的表现形式仅仅停留在语言文字层面,而忽略了图片、视频等其他形式,“致使故事的表现力、感染力、穿透力不够,降低了中国故事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效果”。

2高校思政课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具体路径

对于高校思政课在讲好中国故事方面的现状,本文认为应从以下四个层面入手予以优化和改进:

(1)充分做好中国故事的素材准备。众所周知,素材准备奠定了讲好中国故事的前提和基础,一方面,思政教师应当尽力确保故事素材的真实性。传统意义上的故事指的是那些或真实或虚构的用于讲述的事情,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高校思政课要讲的中国故事均不得体现任何人为虚构的色彩。它既可以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故事,又可以是展现红色革命精神的故事,还可以是反映国家实力增强的故事。另一方面,思政课教师应當努力提升故事素材的价值引领功能。因此,各高校思政教师在故事素材的准备过程中也须以学生为本,在注重故事贴近时事、贴近生活、贴近认知的同时坚持正能量导向,使故事的价值引领作用得以强化,使故事直抵人心的力量得以增强,进而引导大学生群体更加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故事素材实效性的提升自然也就不在话下。

(2)着力提升思政教师的专业素养。高校思政教师作为“讲好中国故事”的中坚力量,其专业素养的提升理应受到各高校及其本人的高度重视。其一,思政教师首先应当拥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政治立场,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以身垂范,用实际行动坚守思政课讲授的底线和原则;其二,思政教师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加强理论武装,不断夯实专业功底,同时通过实地考察、挂职锻炼、异地支教等方式积累社会实践经验,真正成为“让人信服的行家里手”;其三,思政教师还应具备一定的教学艺术,即对口语表达及其辅助手段态势语予以合理运用,加之个人对课堂时间进行合理掌控,继而将中国故事中所蕴含的巨大魅力和丰富内涵充分地展现给学生,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思想共振,使思政课教学真正在大学生群体中实现入耳入脑又入心。

(3)积极优化故事讲述的话语表达。高校思政课,话语的表达有讲究,讲好中国故事亦是如此。对中国故事讲述的话语表达予以优化和改进,主要从三个角度入手:首先,应当由教材话语向通俗话语转变。这要求思政课教师在讲授中国故事的过程中须逐步摒除以往照本宣科的授课习惯,将规范的教材话语渗透在直观具体的故事情节中,并以当代大学生群体喜闻乐见的通俗话语进行话语表达,以避免留下思政课教学内容“曲高和寡”的印象;其次,应当由传统话语向网络话语转变。这要求思政教师须在对新型网络话语悉心掌握、用心分析的基础上对那些待讲述的中国故事予以“编码”,使故事背后深奥晦涩的理论知识更加“接地气”。值得一提的是,思政教师并不可以单纯为了迎合学生“口味”而恣意使用网络段子,否则将会使思政课教学呈现出不可控的娱乐化、媚俗化的恶劣态势;再次,应当由单向话语向双向话语转变。这要求思政教师须改变以往“单向话语者”的身份,同时充分尊重大学生群体的话语表达意愿,在讲述中国故事的过程中能够与之展开平等的双向对话,进而使师生产生思想的碰撞、意见的交换、心灵的融合。

(4)全面创新中国故事的呈现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固然离不开高校思政教师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诸如各种新媒体新技术等客观手段的有效应用同样不可忽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网络媒体、手机媒体等一系列新兴媒体不断涌现,其以即时互动、信息丰富等特性深受包括当代大学生群体在内的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因此,高校思政教师在讲述中国故事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将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有机结合起来,综合运用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介。此外,可借助腾讯微博等新媒体新技术手段发布与所讲述的中国故事相关的文本资料,在增强故事立体感的同时又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尤其推动了其对于中国故事的理解与认同,最终实现讲“好故事”与“讲好”故事的双重目标。

参考文献

[1] 王义桅.讲好中国故事是时代使命[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6-09-28(9).

[2] 陈兰芝,仇永民.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意蕴与实践理路[J].思想理论教育,2019(5):67.

[3] http://www.xinhuanet.com/info/2020-04/29/c_139016923.htm

[4] 海君,林于良.论新时代思政课讲好中国故事的实践理路[J].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1):13.

猜你喜欢
高校思政课
大数据视域下高校思政课考核模式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高校思政课教师实践培训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1
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模式的反思和重构
高校思政课专题教学模式的构建分析
“中国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探析
十年磨一剑:思政课教学改革发展综述
“翻转课堂”在高校思想政治课中应用的可行性研究
网络考试:高校思政课考试改革的新取向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改革考核模式,增强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