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金 朱琳 谷佳佳
摘 要:“互联网+教育”时代的特点为外语教学带来了更多拓展和改革的机遇。我国日语教学具有不同于其他外语科目的特点,日语拓展性课程建设在难度层次划分,社会化、个性化需求,中日文化比较讲解等方面都存在拓展空间。这也要求高校教育系统内部完善配套考核机制改革。
关键词:“互联网+教育”;日语教学;拓展性课程
随着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不断融合,高端互联网技术与媒体软件不断被开发,大數据与多模态信息技术日益更新,中国教育行业正在逐步跨入“互联网+教育”的全新时代。2018年,国家教育部发布了《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明确指出中国要“建立健全教育信息化可持续发展机制,构建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建设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实现更加开放、更加适合、更加人本、更加平等、更加可持续的教育”。仅就外语学科而言,这不但意味着中国高校教育系统内部的教学改革,也意味着社会公众也应有资格平等享受更优质、更正规的教育资源。高校外语教师借助网络平台,开展具有专业拓展性和社会适用性的优质网络教学课程建设,也将成为“互联网+教育”时代的重要教改实践。
1 “互联网+教育”时代外语教学拓展性课程建设的必要性
“互联网+教育”时代,为高校众多学科、专业的教学改革提供了诸多契机与可行性。新时代网络教学,以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技术为基础,依托各类智能设备,能够更便捷地将更多新颖和趣味化的内容应用于教学之中,且可以突破学习时间、空间等限制,实现学习的泛在化、自主化、个性化与学习者活动的合作化,因此,对于推动教育的模式变革和生态重构,加强教育信息化学术共同体建设有重要意义。
外语学科具有不同于其他学科的诸多特点,在“互联网+教育”时代,外语学科依托网络开展拓展性课程建设的需求度更高。首先,从外语学科的特点来看,外语教学知识容量大,实践演练频次要求高,词汇等教学信息更新速度快,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很多相关内容无法充分展开,拓展练习很难利用课堂时间完成。因此,外语课堂如何借助网络平台与大数据进行直观、高效的内容拓展,对于拓宽学生视野、增强外语学习效果有重要意义。其次,从外语学习的技能性和实效性来说,提前预习和课后复习对于提升外语能力至关重要,学习者水平的层次化分布与听说操练度要求也有较高的个性化需求。因此,外语学习的提升空间更多是在课外、课后,这恰恰与网络课程的延展性功能相吻合。第三,就目前的中国高校外语课程设置情况而言,各专业学生均需选修外语课,外语学科也因此具有了公共基础课程的特点。外语教师授课量大,课后批改与评价工作繁复。网络课程与评价系统软件可以有效缓解教师的授课压力,缩减课后评价的工作量。此外,广大社会公众对于优质外语教学资源的需求问题也亟需重视。随着全球一体化趋势的增强和中国社会国际化程度的提高,在高校外语教学需求之外,社会大众学习外语的热情日增。高校外语教师具有专业化资质,更应致力于适合不同学习群体的高质量外语拓展性课程建设,借助网络平台与高科技教学工具,推进优质外语教学课程资源的社会共享。
2 我国高校日语教学的特殊性与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2.1 高校日语专业、非专业日语教学的层次化要求
与英语专业不同,我国高校的日语专业,大部分只招收日语零基础考生,学生高考应试英语,入校后从零开始学习日语。以大连海事大学为例,近年来录取到日语专业的零基础新生虽然占大部分,但入学前通过网络媒体等途径自学,已经完成了日语基础语音识记、初级语法辨析的学生逐年增加。而且,学生们大多对日本文化有较浓厚兴趣,对文化性学习抱有较高期待值。这样的情况也存在于非日语专业的全校日语选修课程中,在同一教学班级内,学生日语基础不均衡现象越来越常见,“语言低起点,文化高期待”也成为高校非专业日语教学中的常见矛盾。在这样的情况下,具有多层次适应性的网络课程开发与建设就显得十分必要,不但可以满足不同日语基础的学生个性化需求,还可以拓展文化兴趣学习,落实基础知识预习、文化背景拓展、课后练习考评、线上线下分组等教学改革。
2.2 初高中日语教学现状与优质教学资源的社会性需求
日语作为我国高考外语语种之一,近年来应试考生数不断增加,其中从初中开始学习日语的考生居多。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对于高考制度改革的深入,日语高考考生群体也随之发生变化。2018年1月,国家教育部授权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了《普通高中日语课程标准》,亦称“新课标”。“新课标”的出版,再次吸引了更多社会人士关注日语高考,高中零起点开始日语学习,最终参加日语高考成为了一种新趋势。与此同时,在社会上,由于赴日留学具有交通便捷与相对低价等优势,应试性的日语培训辅导也具有较大市场需求。据日本国际交流基金组织2015年的统计,中国日语学习者总人数已超过95万人,高等院校日语专业人数21万余人,高校非专业日语学习者和社会学习者70余万人,可见我国对于日语教学课程潜在需求量之大。
2.3 我国日语教学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事实上,如上所述,我国日语学习者的三大共性问题,其一,从初级水平起步学习,基础语音过渡期较长。无论是日语专业、非日语专业大学生还是高考日语考生、社会日语爱好者,起步阶段大都需数月时间来完成文字识记和语音训练。其二,绝大部分学习者学日语已具备成人认知水平,且大多具有英语学习基础。其三,对日本文化知识渴求度和对日语语言能力提升速度要求高。学习者大都有希望考取级别证书或提高应用能力等要求。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的拓展性课程开发,尤其是优质基础性日语课程,亦需考虑率学习者的实际需求。
随着教育信息化程度的提高,近几年我国高校内部基于MOOC、微课的翻转课堂建设、混合式教学研究、智慧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等,发展形势迅猛。国内不但开发出“雨课堂”、“易课堂”等智慧教学系统,“中国大学MOOC”、“学堂在线”、“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等知名慕课平台也陆续推出各门类慕课课程。然而,正如胡伟(2019)调查所知,“现有慕课平台的外语类课程占比较低,数量仅占4.48%,低于7.14%的平均比例,日语课程更是凤毛麟角,即使在主推外语慕课的中国高校外语慕课平台中,也仅占1.59%”。这无疑是与上述外语学科特点与中国学习者对于日语课程的需求度难相匹配的。
与此相对,我国与日语、日本文化相关的网络资源还是比较丰富的,如沪江日语、大家的日语、日语学习网、今川日语、早道日语等日语公众号,以及日语辞典、听说练习等工具性APP等。这些网络资源,某种程度上補充了网络日语课程数量少,门类单一的问题,为日语学习者提供了便捷条件,但由于资源分散性大,教学目标设定的明确性和计划性不强,尚存在工具性突出而课程层次性不明显等问题。
3 “互联网+教育”时代拓展性日语课程建设的几点建议
首先,优质网络课程数量亟需增加,但应充分考虑适用对象的层次化和个性化需求。如前所述,我国的日语学习者群体具有共性和特殊性,因此,基于网络平台的日语拓展性课程建设应充分考虑不同类型学习者的实际需求。对于初级入门层次的日语教学课程而言,应充分考虑日语专业、非日语专业学习者的共性特点,着力开发日语文字速记、标准语音示范、发音规则巩固练习等智能性教学软件,以辅助学习者顺利完成基础入门学习。在此基础上,有计划性地开发衔接初级课程的后续日语教学拓展性课程,则显得更为重要且必要。此外,从拓展性课程的模式来说,以视频为主的慕课、以听练为主的音频课、针对各类级别考试的辅导课程等,都可以不同程度上满足多层次学习者的个性化需要。
再次,网络课程建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高校应建立完善的奖评机制,同时加大对于配套的硬件设施的专项资金投入力度。为保证高校内翻转课堂的教学工作更深入、持久地开展,也应加大对硬件设施、网络设备的资金投入,配备专门的拍摄设备和用于外语听说实践的智慧课堂教学专用教室等。
最后,尽管基于网络平台的慕课、网课、直播等多种形式的拓展性课程可以一定程度上弥补传统教学的欠缺,更有针对性地提升教学效果,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其存在的问题点。诸如,将网络课程广泛应用于教学,如何有效督导学生集中精力参与到网络课堂中来,如何切实提升学习效果,如何完善考核评价机制等。此外,无论是拓展性课程建设还是推广,都需提升广大教师的网络软件操作技能,配备专业人员展开实际操作性技术培训,将培训工作落到实处。
参考文献
[1]胡伟.国内日语慕课的建设现状及对策——兼论早稻田大学日语慕课的启示[J],《厦门城市职业学院学报》,2019(4):38-44
[2]户田贵子.胡伟.大久保雅子.中国学习者对JPC发音慕课使用状况的质性研究[J],《东北亚外语研究》,2019(3):70-77
[3]赵华敏.2018年度中国的日语教育研究综述[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9(5):64-74
[4]参考网址: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4/t20180425_334188.html www.moe.gov.cn/jyb_xxgk/xxgk_jyta/jyta_jiaocaiju/201901/t20190122_3678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