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丹
在“互联网+”背景下,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辅助教学的现象越来越普遍。在小学英语教学中,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的合理应用有助于课堂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教学效率的提升。《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鼓励教师积极开发多样化的课程资源,丰富英语教学活动;要求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充分利用教材资源,还要合理、适当地开发课外学习资源。《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明确提到“要大力推进教育信息化,着力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新型教育教学模式、教育服务供给方式及教育治理新模式,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目前,各类移动教育、在线教育平台等给予学习者更多的学习空间,“互联网+”教学推动着小学英语教学方式的变革(胡铁生 2017)。
如何有效整合和运用信息技术与网络资源是值得每一位教师探讨的话题。微课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信息化教学工具和媒介,它能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空间,助推他们突破重难点。
微课是近些年随着可汗学院(Khan Academy)、翻转课堂的出现应运而生的一种新型教学资源和教学形式。它的出现在国内外引起了广泛关注,掀起了微课理论和实践应用研究的热潮。虽然不同领域的学者和研究人员对微课的具体定义有所不同,但普遍达成了以下共识:(1)微课是教育教学信息化的重要探索渠道;(2)微课以简短、精巧的微视频为主要载体;(3)微课是围绕某个重难点知识而设计、开发的视频课程;(4)微课符合新时代的教学需求。
微课的视听一体化特点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重要原因。学生容易被微课新颖、鲜活的动态画面吸引。微课能带给学生视觉、听觉等感官刺激,从而调动其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微课的可视化功能有利于学生提升学习品质,展开情景化、交互式、体验式学习。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微课的教学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信息认知功能
微课视频集文字、图片、影像、声音于一体,且动态感十足。以这种方式呈现教学内容,相对于传统的教师讲授具有新颖性,能有效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其自觉地集中注意力,关注教学内容。
2.情景学习功能
传统的课堂具有地理位置固定的特点,在情境创设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难以调动学生的情感。微课在充分发挥视听功能的基础上,其情景创设的功能比一般的口头语言解说更具感染力,能传递更多信息量,唤醒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信息处理机制。
根据制作方式的不同,微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即交互型微课和视频型微课(张慧勤 2015)。其中,交互型微课的制作难度大,一线教师往往很难胜任。它是通过计算机编程系统和特定平台来制作的,可视化效果较高,互动性也较强;可以由教师或学生自主控制,但对教学设计者的信息技术能力有较高要求。
视频型微课的制作难度与交互型微课相比较低,它对教学设计者的信息技术水平要求不高,接受过普通计算机办公软件操作培训的教师都可以制作,制作成本也比较低,不受操作场景和组织程序的限制,这就相应地降低了教学资源开发的成本。视频型微课的主要呈现方式是短视频,将重难点的学习过程可视化,从静态的学习过渡到动态的学习,简单易学,方便操作,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PPT型微课视频主要使用 PowerPoint,Camtasia Studio两个软件来联合制作,在制作时,需要提前准备好PPT教学内容和音频文稿等资料,通过录制语音旁白和图片内容相结合的方式生成录像并进行进一步的编辑。该类型的微课被采用,具有操作方便、容易上手等特点,学生易于接受,不受教学场景的限制。
拍摄型微课可以运用手机的视频功能、DV摄像机等具有录像或摄像功能的电子设备进行拍摄,实景记录教学过程,然后使用视频编辑软件进行剪辑,如分割字幕和音频、重新配音、添加字幕、添加片头片尾等,还可运用可视化属性,对蓝幕、绿幕等简单背景的影像进行抠图,以达到虚拟演播室的效果。该类型的微课的特点主要是能比较全面、客观地记录课堂教学情境,包括学生的学习活动、教师的教学行为和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活动等,但是此类微课一般信息容量较大、场景变化比较频繁,还受一些外界因素的干扰,学生在进行微课学习时容易视觉疲劳,它对于一些实际操作的实验型微课具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录屏型微课视频主要采用Camtasia Studio、超级录屏等屏幕录制软件对计算机的屏幕或操作过程进行全程实录,然后通过分割、添加音频和字幕或更换背景等编辑活动进行后期操作完善。该类型微课的特点是可以同步录制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操作演示步骤,教师的讲解外音比较突出,教学内容的呈现重点突出,教学环节清晰可见,授课场景不受具体场所的限制,学生易于接受,教师操作方便(王松美、徐国辉 2015)。
手写板型微课视频常用SmoothDraw和Camtasia Recorder,同时加上手写板硬件或手绘模拟软件共同制作完成。该类型微课适合一些涉及计算操作的微课,可以更直观地呈现思维过程。
混合型微课是指有效整合拍摄式和录屏式微课视频,运用包括图像、动画或视频制作软件,或者Flash,Premier等编辑软件,在微课设计脚本的指引下,创设虚拟演播室,并通过后期技术处理,从而输出教学视频短片。此类型的微课增强了情境性功能,在中国大学、学堂在线等慕课平台中得到广泛运用。利用此类型的微课进行学习,学生能够身临其境,不仅可以学习相关的知识型内容,增强认知水平,还可以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互(宛鹏云 2016)。
如何应用微课辅助教学是教师面临的最实际的问题。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兴趣爱好、学习水平等,从以下两个角度出发进行微课设计:一是将微课作为课堂授课环节。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借助微课进行精炼的知识点讲解,帮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理解知识内容,从而将更多的课堂时间用于知识点的操练和运用,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率。二是将微课作为辅助学生自主学习的工具。部分学生可能在课堂上没有掌握或遗忘了部分知识点,课下可以通过观看微课进行学习、巩固,加深印象。
在设计微课时,教师要以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为出发点,以促进学生学习为目标;要确保微课内容始终紧密围绕主线展开,不能生硬地穿插;要注意把控各环节的时间节点。
在策划、制作微课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微课的教学目标应与整体的教学目标相辅相成;二是要明确知识类微课、情境类微课等不同类型微课的应用特点和教学设计差异,从而更好地使微课为教学服务。
完整的微课内容构成模式为“4+1”,“4”即与微课教学主题相对应的“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微学习任务单”,“1”即以微视频为核心。
以人教版(PEP)小学《英语》四年级(上)Unit 4 We love animals中this与that的辨析教学为例。
教学目标:学生能通过情景练习掌握并巩固this与that的用法,能正确发/ð/音;能够在互动中增强英语学习兴趣。
教学重难点:this与that在情景中的应用与发音。
教学背景:四年级学生初学英语,词汇量非常有限,习得的词汇大多为实物名词或基础实意动词。英语中的代词、指示代词及冠词是不可或缺的,是构成完整句子的基础。结合学生的学习现状,选取容易出现混淆使用this和that的情景实例进行意义区分讲授,以加强学生在情境中正确使用this和that的能力。
制作方式:录屏、演示文稿、动画、手绘视频。
教学设计理念:首先,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感知this与that的用法。通过形象性的演示,帮助学生理解this与that的含义。其次,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习得本堂课的教学目标,给他们自由练习朗读的时间,让他们边朗读边进行自我检测。再次,引导学生练习发音,攻克重难点。通过播放影像资料,指导学生练习、巩固发音,组织他们在情景中进行个性化演绎。
具体采用何种类型的微课,选取何种类型的微课制作方法,都应结合具体的课型和课题决定。在微课教学之后,教师要进行评价。
微课辅助传统课堂教学主要应用在英语课堂内,作为教材资源的补充,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由教师统一播放或学生自主播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教师可能需要重复讲解某个重要知识点的负担,同时便于学生课后进行自主学习。
在小学英语翻转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微课作为主要的教学资源供学生在课前预习阶段加以使用,在随后的课堂上,再针对具体的知识点进行实践练习,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实现传统课堂教学与微课的优势互补。
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有利于学生牢固掌握知识点。“学困生”能通过反复观看微课掌握知识点,从而有效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可以参考以下模式(见右上图):
微课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模式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开展在线教学。在线教学是未来教育的趋势。在“互联网+”背景下,教师需要积极转变自身角色,做好在线教学目标的制订,注重对学生线上、线下学习的指导及思维品质的培养,既要发挥自身的主导作用,又要调动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混合学习(Blended Learning)强调传统课堂教学和E-Learning(数字化学习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常见的应用于基础教育阶段的混合学习模式主要有转换模式、弹性模式、菜单模式和增强虚拟式模式(张慧勤 2015)。
微课作为数字化、网络化学习方式的重要核心资源,为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授课提供了有力支撑,将课堂面授和课前预习、课后巩固有机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学习效果,丰富学习形式。
微课作为一种新型教学资源与教学方式,突破了传统教学的限制,更加突出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它一方面强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保证其在学习中有自主选择的权利;另一方面主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尤其是在对整个课程的把握和对课堂教学设计上,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以往单一化教学模式的弊端,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交互提供了更加多样化的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