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

2020-11-03 06:09曾婷婷
数理报(学习实践) 2020年36期
关键词:意义建构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曾婷婷

摘要:在小学数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能够使得学生的创造性、实践性、主动性得以有效的发挥。创设有效问题情境指的是学生作 为学习主体,在数学课堂中所产生的参与、能动、选择、认知发生的过程,能够激励和引导学生对数学知识进行能动自主自觉建构的一种 行为,对于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有着积极影响,继而使得记忆中的数学知识得到有效唤醒。

关键词:小学数学教学;有效问题情境;创设;意义建构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育工作者创设有效问题情景有着不容忽视的重要价值和意义,在创设有效问题情境过程中,应当意识到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小学教育阶段孩子的认知特点,以此对创设的问题情境进行优化。通过问题的引导,促进学生合作与创新意识的提升,继而融合群体智慧和个体智慧,带动学习效果增强。

一、教育工作者要对优质的学习情境进行创设

(一)密切联系小学数学学习内容

创设问题情形应当关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首先应当保障就业工作者提供的信息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切记不能只是走形式、走过场。其次,教育工作者应当给于课程教学目标来对情境进行设置,符合学生的认知需求和学情实际,应当深度融合教学过程中的各个步骤。比如说教育工作者在讲授"角的认识"这一课程内容时,可以先引导学生们抽象日常生活情境中和脚相关的图形,然后能够发现脚都有两条边一个顶点。然后可以准备一个图和两个硬纸条,引导学生对角进行制作,这样能使得学生们更直观的观察角。最后,引导学生们在生活中进一步的认识角的不同部分,这样的教学情境创设,使学生们主动积极的探索新知识。

(二)促进学生的课堂思考和联想

教学情境的创设本质目的是为了对学生进行启迪和强化,比如说教育工作者在讲授"圆的认识"课程内容时,可以对"车轮的轴"这样的情景创设,引导学生们对"车轮的轴为什么要在圆心上安装"进行讨论,并引导学生们想象"假如说汽车轴不在圆心,自行车会是怎样的:"。通过这样的情景,让学生们认识到圆心至园周都有着相同的距离,也就是半径有着一样的长度。学生们完全掌握了圆直径、半径等知识点之后,可以将圆的半径进行引导,想象生活中哪些物体是圆,学生们可能想到盘子、麦田怪圈等。通过设置情景,能够使得学生的思维联想得到激发,一方面能够让学生们更好的认识到圆的半径决定圆的大小,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提升。[1]

(三)具备形象生动的强烈认知刺激

教育工作者应当对现代媒体技术进行有效运用,现在媒体技术带有形象、直观的特点,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构建数学学习情境,能够使得数学问题得到有效凸显。比如说在讲授"分数意义"这一课程内容时,为了将单位"1"的含义显示出来,教育工作者就可以用1箱、1盒和1支粉笔对计量单位变化进行显示,然后引导学生们认知建构单位"1"。

二、教育工作者要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创设

教育工作者应当关注,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情意中的新知识,要引导他们基于自身的知识经验展开数学学习对题进行尝试性的解答、实践,对自身的创新能力和思维进行发展。[2]

(一)授课之前的尝试

教育工作者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可以引导学生复习旧知,展开相应的问题解答,使得学生已有知识和新知识形成认知冲突,进而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究。比如说在讲述有余数除法""这一课程内容时,教育工作者就可以给予学生的等分物品,然后对等分的总数和份数进行变化,让出现的余数成为学生的需要探索的新知识。

(二)练习之前先猜测

教育工作者在布置练习作业和提出问题之后,先引导学生对具体的结果进行猜测,再进行相应的解答和计算。当有了明确的答案和结果之后,引导学生对之前猜测进行核对、验证,这样就是的解决问题的悬念得到增添。当结果在估测、考量之后,就会形成自我校验、判断、推理的数学认知建构平台,进而在教师所提出的解答练习中更加主动积极。[3]

(三)鼓励学生大胆猜想

教育工作者在講述小学数学知识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刻地认识到结论的形成需要深入的思考,同时在解题中应当运用多样化的方法或者变化解答过的问题,有效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学会一题多解。比如说圆柱侧面展开之后会变成长方形。当学生用小刀将圆柱罐的商标纸划下,那么就会形成平行四边形。学生这样的发现,会对圆柱侧面形成新的认知。

三、丰富主体创设经验

教育作者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创设问题情境中来,组织学生主动、积极的思考、合作、交流以及实践;同时,有效地体验创设的情境。数学经验是教育工作者在实施多样化的数学活动之后的产物。数学学习经验包括以下几方面:首先是逻辑活动经验,教育工作者应当积极的引导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对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辨析,并展开推理、演绎、概括、抽象和综合,通过多样化的思辨,形成数学逻辑活动经验。其次是感悟数学思考策略经验,所谓的策略也是对思考进行优化的手段和方法。再次,"做"数学的实验操作经验,教育工作者展开数学教学过程中,应当引导学生进行动脑、动手,这样才能使得他们的感性认知基础增加,引导学生们通过对学具摆弄、折纸、测量、模型制作等方式展开社会调查、观察、设计学习方案等等。最后,是增加学生学习的交往经验,教育工作者应当多样化的组织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协作和分工,学会提出问题、倾听和表达,积极的与他人进行合作、竞争,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和高效优质的数学建构。

总而言之,本文通过对当今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实践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并对改善的具体策略进行详细的阐述,希望广大教师能够加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努力去探索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最佳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秦诚忠.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家长,2021(20):26-27.

[2]王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进行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文理导航(中旬),2021(07):16-17.

[3]刘宏洋.分析小学数学教学中有效问题情境的创设[J].小学生(中旬刊),2021(06):74.

猜你喜欢
意义建构有效问题情境小学数学教学
浅析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
浅析如何在小学数学中创建有效的问题情境
关于情景认知与意义建构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教学中问题情境创设之我见
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
基于意义建构视角的企业预算管理优化路径探究
阅读本质的多角度思考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小学数学教学生活化
任务驱动, 启发学生自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