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彩菊
[摘 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估算教学是其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也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经常用到的重要方法。在实际的教学估算教学中,如果教师不合理,科学地设计教学计划,也没有精心准备课程如何导入的方式,就很难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影响实际的教学效果,也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关键词:小学教学;估算内容;教学方法教学研究]
估算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及测量中无法准确计算或没有必要进行精确计算时所采用的一种计算方法。在实际数学与生活中,估算是解决实际数问题中的一种用效策略。作为有效、重要的数学思想与计算方法,近年来,估算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而且随着新课改的持续推进和深,数学新课标也明确强调了“鼓励计算方法多样化”。同时也指出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的教学策略。
一、巧妙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
众所周知,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是密切联系的。因此,在教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巧妙设计生活情境。这样能帮助学生将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起来,理解为什么要进行估算,什么时候进行估算最好,从而更加地理解并掌握估算的意义。例如:在教授教学加法估算的内容时,老师设计了这样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小花过生日时,一家人去饭店庆祝,爸爸点了这样几道菜:鲶鱼焖豆腐68元,锅包肉51元,肉片炒丝瓜39元,芹菜炒牛肉58元,清水大虾61元,皮蛋芥菜22元。请问大约需要多少钱?对于这个教学情境,很多学生都有切身的体验,也会很受容易理解。而且老师在题目中没有6个数量,精确计算的话会浪费一定的时间,而远用估算就可以很快得出答案。
二、传授学生估算的技巧
在传统的教学中,估算只是选学内容,而且在教材中安排的内容既少又分散,但随着课改的深入,估算在新教材中成为重要的内容。因此,教师必须得向学生传授估算的技巧,以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根据已有的教学经验,估算的技巧可以分为如下几方面:
1.用凑整法进行估算
这种方法是最基本的估算方法,也是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只要让学生明确把数量转变为最接近的整数,然后进行运算即可。例如:在教授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中《多位数乘一位》内容时,教材里有道例题:每箱西瓜48元,王大伯带了200元钱,买4箱西瓜够不够?对于这道题,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把48看做50,4×50=200,而48<50。因此,4×48<200,因此,就可以得出答案,200元钱可以买4箱西瓜。
2.根据运算的性质进行估算
在混合运算的估算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运算的性质进行估算。如判断题:是否正确?根据运算性质“减去的数比加上的数大,其结果应比原数要小”,我们就可以判定这道题的结果是错误的。
3.根据尾数进行估算
在连加或连减运算中,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尾数进行估算。例如:155-35-28=68。像这道题,学生们只要计算个位数:5-5=0,10-8=2,就可以马上判断出来得数是错误的。
4.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
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根据新课标编号写的教材,在内容方面更贴近学生的生活。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估算。例如:折小红花,甲同学2个小时可以独自完成,乙同学3个小时才能完成,那么甲乙两名同学一起拆需要几小时?根据生活经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两个人一起折用的时间一定会比一个人单獨折花费的时间要少。如果计算出来的结果比甲同学要多,甚至比乙同学要多,那么结果肯定是错误的。
三、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
在小学阶段,每个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各不相同,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也各不相同。因此,在教授小学数学教材中估算的内容时,教师就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让学生们表达出自己的算法。同时了解到其他内当家的算法,这样能帮助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考虑问题,从而促进人们思维的发展。例如:在学习“100以内加法,减法估算”的内容时,教师设计了这样的问题:爸爸妈妈带着小华去参观狮虎馆,门票票价钱成人36元,儿童18元,请问爸爸拿出100元钱买三张门票够吗?在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下,学生们讨论了五种估算方法:①将成人票看作400元,40+40=80(元),80+18=98(元),98<100;②将成人票看作40,儿童票看作20,40+40+20=100(元);③将36元看作35元,35+35=70(元),70+18=88元,88<100;④将成人票看作40,100元买两张成人票后,大约还剩20元,20>18;⑤将36元看作35元,买完两张成人票后,大约剩下30元,30>18。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教学中,估算知识十分重要,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和生活都具有很重要的影响。因此,教师必须巧妙设计生活化教学情境,传授学生估算的技巧。采用小组合的习学方法,这样才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促进他们未来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丽芳.小学教估算法要以人教版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8,5(02):350-351.
[2]丁伟.小学教学估算教学设计策略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7,14(12):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