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云峰
上海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上海 200233
L-谷氨酰胺是人体内重要而丰富的氨基酸之一,占人体内总游离氨基酸的61%,人体内的L-谷氨酰胺主要生成并储存在肌肉中,是人体健康的必需,在科学和医学领域,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重视和应用[1,2]。为了提高谷氨酰胺的产量,本实验通过对菌种培养基pH进行适当调整,以较大幅度提高谷氨酰胺的产量。
黄色短杆菌(Brevibacteriumflavum)366[3]。
1.2.1斜面培养基
牛肉膏1.0%,蛋白胨 1.0%,NaCl 0.5%,琼脂 2.0% ,pH 7.6。
1.2.2摇瓶种子培养基
葡萄糖 5.0%,尿素 0.5%,KH2PO40.1%,K2HPO40.1%,MgSO4·7H2O 0.04%, 玉米浆 3%,pH 7.6。
1.2.3发酵培养基
葡萄糖 12%,KH2PO40.25%,MgSO4·7H2O 0.05%,Mn++10 mg/L,Zn++1.0 mg/L,玉米浆 1%,(NH4)2SO47%(分消),pH 6.0。
1.3.1试剂
玉米浆(上海葡萄糖厂提供),PH6.4-8.0试纸(上海试剂四厂产),L-谷氨酰胺样品(SICMA),其余均为国产试剂(化学纯)。
1.3.2仪器
721型分光光度计,SKW-3型微量呼吸检压仪,pH计,往复式无节调速摇床(上海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提供),发酵罐 NBS公司 SF-116型自控罐配有pH电极和溶氧电极。
恒温箱培养,30 ℃±1 ℃培养斜面菌种,培养1 d。
1.4.1摇瓶种子培养
1 000 mL三角瓶装液量150 mL,接斜面种子一环,置于往复式摇床(110 r/min),于30 ℃±1 ℃培养12 h。
1.4.216 L自控罐发酵培养
16 L自控罐装液量8 L,118 ℃消毒5 min,冷却后接种量3%~5%,接入发酵罐培养液中,根据试验需要控制pH,风量,转速,溶氧水平等。
发酵过程中,定时取样,检查有无染菌,并测定pH、残糖以及谷氨酰胺产量。
1.5.1菌体生长测定
取1 mL发酵液加19 mL H2O,摇匀后测定610 nm的OD值。
1.5.2谷氨酰胺测定
1.5.2.1纸层析法
发酵液经离心除去菌体等固体物质,在层析纸上定量点样,用谷氨酰胺标准液对照。以正丁醇、冰醋酸、水(4∶1∶1)作展开剂。展开完毕,吹干滤纸,用0.5%茚三酮丙酮溶液显色。洗脱液为0.1% CuSO4·5 H2O ∶75%乙醇(2∶38),洗脱30 min后在510 nm测OD值,并与标准谷氨酰胺比较,计算样品中谷氨酰胺含量[4]。
1.5.2.2瓦勃氏呼吸仪法
测定样品用碱水解前后的谷氨酸量,然后计算谷氨酰胺含量。
采用斐林定糖法。
用酸度计或精密pH试纸,发酵过程用pH电极测定[4]。
2.1摇瓶种子培养基pH 7.0时,16 L发酵罐谷氨酰胺生成量(%)的试验结果见表1。
表1 pH 7.0时16 L罐试验结果
2.2摇瓶种子培养基pH 7.6时,16 L发酵罐谷氨酰胺生成量(%)的试验结果见表2。
表2 pH 7.6时16 L罐试验结果
实践中发现某些嗜碱性细菌,如果适当提高培养基的pH,使菌种生长得更丰满,就有可能提高其代谢物的生成量。经过对产谷氨酰胺BF.366菌种的实验对比,在16 L罐中,当把菌种斜面培养基和摇瓶种子培养基的pH提高至7.6时,平均产胺达5.94%,与对照pH 7.0时平均产胺5.11%相比较,产胺提高了16%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