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雪梅
◆摘 要:大学数学作为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对于推动数学课程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意义。在大学数学课程教学中融入思政元素是“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的需要。本文结合教学实际,对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数学文化;信息化教学
大学数学是高校的一门基础学科,教学遵循科学教程的同时,以遵循学生发展为原则,不仅教给学生理论知识,还包含实际应用知识,以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应用技术型人才。
一、充分认识课程思政的重要意义
基于“课程思政”环境下,本人不断提升对“课程思政”的认知,把挖掘“课程思政”内容纳入数学课程教学作为开展数学“课程思政”的着力点,通过对课堂教学内容,以及包括数学史、数学家身平的数学文化的挖掘,为大学数学课程的“课程思政”提供充足的教学素材。
二、把数学文化与“课程思政”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1.介绍知识的产生背景,使学生认识到数学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使学生树立辩证唯物主义思想,掌握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案例1,在讲“极限”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首先介绍一下有关于极限的思想,比如魏晋时期的刘徽利用了极限的思想求出了圆的面积,让同学们向数学家们学习这种哲学思辨的能力,可以让同学们利用极限的思想解决一些实际生活中的问题。另外极限的思想就是永远接近无限运动的过程,我们追求理想信念就是要像极限那样朝着一个目标前行,不断进取,勇往直前,无限接近目标,直到实现理想。案例2,在《解线性方程组》课上,首先简要介绍方程的产生,以及中国古代解方程的思想。通过著名的“鸡兔同笼问题”这一典型的解方程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的奥妙,使学生树立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通过这样介绍,学生不仅深刻理解所学,也认识到我们祖先的聪明智慧,增强民族自豪感。
2.用数学史上的数学家的故事对学生进行教育。比如结合数学历史上著名的数学家的奋斗过程对学生进行意志品质与成功之间的教育,结合数学史上许多数学家都是物理学家、音乐家、画家等告诉学生人的全面发展与成功之间的关系及重要性。例如,在讲到格林公式的时候,涉及到乔治·格林本人的故事。激励大家要学习数学家、科学家们身上那种孜孜不倦、勤奋探索的科研精神,珍惜求学的好时光,迎难而上、学知识、长本领,将来做对社会对国家有用的人才,.知识传授水到渠成、思政育人润物无声。
3.介绍一些数学文化。例如我国古代南北朝数学家祖冲之推算的圆周率的真值比欧洲要早一千多年。他不仅在数学界出名,还是伟大的天文学家。通过这些介绍,学生不仅深刻理解无理数的概念,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积极向上,勇于创新。
三、认真梳理课程的知识点深挖课程思政的切入点
课程思政不是每节课每个内容都去做,而是需要找到合适切入点。数学中的公式、符号、定理等一般都是含有丰富的哲理,在日常生活中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數学的影子。思考知识点背后的育人目标,拓展教学内容,最后再挖掘思政元素,用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把老师们的使命担当、价值追求潜移默化地灌输给学生,传递一种正能量,完成育人目标。例如,在讲解高等数学《第二类曲线积分》部分,在引出曲线积分知识点的时候,学生露出了费解和困惑的神情,当捕捉到这一信息时,立刻带领大家复习了定积分的相关知识,由定积分的知识很自然地过渡到新的曲线积分知识,学生们马上豁然开朗。进一步,由此引申到学生们的学习生活,告诉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对于学好各学科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万丈高楼平地起。结合大学生热衷的“三创”,告诉学生创新不是空中楼阁,有基础才有创新。不能好高骛远,要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才能向前;曲线积分本身非常复杂、难解,但是通过引用参数方程,将曲线积分转化为定积分,问题简单明了迎刃而解。由此告诫学生,平时说话、做事情要讲究方式方法,培养自己“化繁为简”的能力,比如和人交流的时候,学会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复杂的事,可以大大提高效率和避免误会。
四、充分利用“数学建模联赛”,激励学生积极向上,勇于创新
数学课程在加强课堂教学的同时,根据课程特点和后续专业培养要求,还要加大实践育人力度,积极拓展“数学建模”第二课堂,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发现、解决实际问题,实现理论学习和知识应用的有机统一,真正做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
五、创新教学方法,将课程思政与信息化教学手段进行融合
线上教学隔屏不隔爱,时刻牢记立德树人的使命,努力提升育人能力。意识到要开展丰富的在线教学活动,必须有好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手段才能有效地发挥“课程思政”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实现在线教学思想性与知识性的统一。比如通过微信分享抗疫英雄事迹和逆行天使们的故事,并告诫学生“小概率事件虽不易发生,但重复次数多了,就成大概率事件”的原理,要求大家在疫情期间少出门,出门戴口罩,从自我做起,共同抗疫。为学生提供价值观引领,鼓励同学们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做好防护的同时到社区或者村组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或者发布数学家小故事,及一些数学网络科普讲座和以疫情为背景的数学建模案例,开展思政教育,引导学生脚踏实地学习,培育家国情怀。
参考文献
[1]李洁坤等.大学数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9.
[2]丁文优.大学数学课程中融入思政教育的路径研究[J].商情.2019.
[3]郑奕.大学数学“课程思政”的思考与实践[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