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增卓嘎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制度不断改革,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传统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状况。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历史沉淀,其中包含着很多精神值得学生们学习。而且年龄位于中职阶段的学生,还需要大量的语文积累,学习中国的传统文化就能高效地达成这一目标。本文将分析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现状并提出一些有效措施。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中职语文;教学渗透
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个人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需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努力所能实现的。在中职语文教学中也是如此,只有通过学校、教师、家长以及学生本身共同努力,才能使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有所提升。但是从目前的调查情况来看,大多数语文教师都过分地注重于学生的文化课成绩,忽略了对学生进行中华传统文化的熏陶。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能力有所提高,还能够使学生掌握更多的语文知识。
1当前中职语文传统文化渗透现状
1.1教师对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通过对中职语文教学的状况分析发现,大多数中职语文教师都不重视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的教育,并且还错误的认为传统文化不能提升学生们的语文成绩,属于课堂外的教学范围。其实并不是如此,学生学习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不仅能够使学生了解掌握课本知识内容,而且还能调动学生们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所以说,在中职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高自身修养,了解并传播更多的传统文化知识,同时还要运用合理的教学方法将语文课本知识点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内容紧密结合,使学生们的语文综合水平有所提高。
1.2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不够敏感
现如今是一个网络发达的年代,学生们都喜欢网上冲浪,在网络上良莠不齐的信息影响下,大多数学生对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根本不敢兴趣,甚至还错误的认为传统文化是过去式,對当今毫无意义。并且通过对学生们学习状态的调查分析发现,目前采用的快速教学方式让学生们很容易静不下心来,无法专心学习。在这个时刻,教师就需要安排一些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因为穿插式教学安排会适当地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并且减小目前语文带给他们的压力。而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有一部分优秀的教育理论,中职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运用这些理论基础,让学生渐渐平静下来,调整自我,以一种全新的心境重新投入到语文的学习中去。这样做不仅能够使学生高效地学习语文,而且还明显地提高了他们的成绩。
2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渗透措施
2.1创设学习情境,感知传统文化精髓
为学生们创造好的学习情境,能够使学生们掌握更多的知识内容。教师可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设置一些问题的情景,让学生们通过小组合作,找到相应的答案,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教师通过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可以激发学生们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一旦他们掌握较多的语文知识点,就可以获得高分,进而增强他们对语文学习的信心。除此之外,教室还可以运用一些智能教学设备像多媒体之类的,让学生们感知中华传统文化的奥妙。比如说,教师进行备课阶段时,可以在网上找一些相关音频、视频等,在课前给他们播放。这样说的话,不仅可以使学生快速地进入到课堂中来,而且还能拓宽学生们的知识面。
2.2诵读体验,品味古典作品之美
中华文化大多都是一些古诗文,而诵读是我们学习古诗文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中职教师在日常的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们通过诵读的方式体会到古诗的韵律之美,当然了诵读的方式有很多种,可以自我诵读,也可以小组诵读。在诵读完整篇文章以后,教师可以用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们的诵读感受,并引领学生们认真仔细地分析文章内容,使他们感受到古诗词的多样美感,进而提升他们的综合语文素养。
2.3活动体验,践行感悟
学校可以多举办一些有关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活动,这样做不仅能营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而且还能够使学生们学到更多语文文化知识。比如说,可以让语文教师们经过探讨选择出课本中的一个知识点,举办知识竞赛并说着一些物质上面的奖项,鼓励同学们积极参加。通过这样丰富多彩的活动,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进而才能更好的传承发扬中华民族精神。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使学生们更加直观的、亲身的感受到中华文化的魅力所在。
3结束语
综上所述,中职语文的教学中应该多加渗透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学生在进行中职教育以后,会直接进入到社会,所以说中职的语文教师应该在日常的教学中,多多渗透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让学生们深刻地学习传统文化精神,树立更好的人生价值观念。学校还可以通过举办多种多样的文化活动,加大学生们的参与度,在活动中让同学们产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
参考文献
[1]张永乐.中华传统文化在中职语文教学中的有效渗透课题结题报告.文教资料,2019(28):43-44.
[2]潘蓓.浅析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现状[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9(02):76-79.
[3]卢连青.对中职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教育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20(12):4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