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莹
摘 要:写作能力是对一个人对于某种语言掌握程度的综合检测,同时作文也是高中语文考试的题型之一,约占卷面总成绩的40%。根据新课标的要求,高中语文的教学内容愈加广泛,由此而生的材料分析类型的作文也逐渐成为考试难点。本文以人教版教材为例,结合一定的教学经验,分析高中语文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高中语文 材料分析 高中作文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
引言
材料作文常用的形式是提供一段或几段文字材料,学生需要在通读材料后做出自己的分析,从审题到立意,构建文章架构,到最后的成文都需要考生按照材料中所提供的中心思想来写。学生在面对不同类型的材料时,常常会有因分析失误而导致写作方向错误的情况发生。因此,教师如何开展材料分析确立题意方向的教学十分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开展材料作文分析教学的三个方面。
一、重视教材课文教学,从名家作品中学习基本分析方法
高中的教材课文均为精心选取、精心截取、精心编制的,几乎没有争议的经典作品才会被设置为课本内容。在课堂上,教师要有效利用课本文章,由整体框架到词句字的细节都要进行分析,文学家的作品往往在细节中展现其高妙之处,而教师在课堂中要引导学生注意到文章的巧妙之处,准确判断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整体走向。同样的方法只有通过不断的练习才能掌握一套完整的分析技巧,学生在考场上有效的时间内才会发挥得更出色。
例如人教版的必修四册语文教材中,由俄国作家安东·巴甫洛维奇·契诃夫创作的《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中的多处描写值得分析,契诃夫的写作风格以批判现实为主,一般会选择平静的日常片段来幽默地讽刺社会的污浊。故事开头整体气氛平静而和谐,但故事整体内容却忧郁沉闷,强烈的反差实际上暗指自然的平静安逸和人世间生活的不易。除此之外,在文章的结尾处开放式的描写也相当精彩,最后伊凡·内奇已经无法入眠,他选择站起来坐在了外面,或许他的确是想到了生活不能按照现在的方式继续走下去了,这种结尾既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结局,又耐人寻味。由于文化差异,学生在分析像这样外国的文学作品时初期比较困难,教师要适当地给予提示,比如文章的写作时代背景,作者的遭遇对文章写作风格的影响等方面。学生在分析过程中会明白作者的用意,并掌握作者表达用意的写作关键,再次遇到相同题材的幽默讽刺文学材料时,分析立意便轻而易举。
二、多种材料分析实践,提高学生精准审题立意能力
除去课本内容以外,教师也要准备大量的典型和非典型的材料供学生做分析练习。在典型材料中反复熟练分析技能,明确大多数材料的表达“套路”,整合通用的快速分析技巧,有助于学生在答题时快速精准地定位材料中心思想。但是对于学生来说,想要获得这些技巧,单看教师列出的分析方法是行不通的,实践出真知,学生只有经过大量的练习才能领悟技巧在实际阅读当中的应用方法。
例如,人教版必修一册中出现的两则新闻,新闻是文学作品中比较特殊的题材,学生日常接触的新闻以电视和音频为主,文本类的新闻写作手法和技巧通常很少接触。新闻是时效性很强的文章,但经典的新闻文本却不受制于时间。“请过路吧,亲爱的藏羚羊”一则新闻中值得分析之处很多,结构上这则新闻属于散文式,即描写消息的一种。这篇新闻作为经典之作,被人反复提及,新闻的作者亲身体验了长达一个月时间身处海拔4800米的生活,保证真实性的同时加入了独特的散文写法,这种相对自由的写法突破了写作规则的禁锢,且新闻本身具有故事性,适合用作分析材料举例。新闻往往有多重形式,不同的新闻分类和属性会影响新闻文本的写法,教师可以借此机会准备多种类型的新闻文本,让学生了解新闻类材料的审题方法。
以此类推,其他类型的材料也可以遵循以上方法来加强练习。材料分析题中出现的材料题材往往有固定的类别,教师在分析大量的试题后总结出大方向,再根据方向找到与其相拟合的文本材料,能够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练习,有效提高分析准确性,避免审题失误导致的立意错误。
三、多方面文化补充,加强文化背景修养
一则材料往往会涉及新的知识点,或者新的时代背景,或者某个作家特有的写作风格和习惯,一旦考场遇到此类材料,不少考生会因为对作家、创作背景不熟悉而发生分析失误。若是平时做好素材积累,则上述情况发生的概率会大大降低。学生自主探索课外文化类材料时,遇到的材料质量参差不齐,尤其是现在网络社会信息传播迅速,传播限制少,导致一些文章含金量不高,会浪费学生宝贵的学习时间。教师应当提前准备并筛选出适合高中语文教学的题材,并做好分析,这样可以大大提高学生了解不同层次,不同背景和不同国家文化的学习效率。需要注意的是由于课堂时间的限制,教师在准备材料时应当尽量准备长短合适,发表时间距离上课时间较近的材料。
例如,用人教版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举例来说,教材中选取的课文长度较长,通常教师会安排多个学時并结合课后的作业来讲解这一课。在做这一课的文化拓展时,教师可要求阅读指定章节的指定部分并要求学生自主分析,以小组为单位撰写分析报告,选择在课堂上进行汇报交流的形式,不必花费课堂时间集中阅读,教师只需在汇报后进行客观点评即可。如此一来,既不会因为考虑课堂时间而压缩原文片段,也不会错过原著中其他版块的经典分析,让学生对《红楼梦》这部作品有了更深的理解。
结语
材料分析类写作考题在大型考试中屡见不鲜,出现概率逐年增加,难度相对其他类型较大,考生在面对材料时的分析手段需要平时的积累。教师在平日的课文讲授中要有意识地带入分析方法的教学,配合适当的练习总结,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积累意识,让学生面对材料分析时能够审准题,立好意,写出好的文章。
参考文献
[1]冯璐.试论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J].新课程,2019(04):65.
[2]林丽静.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分析[J].青年时代,2019(03):250,252.
[3]张衡.高中语文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教学策略分析[J].高考,2019(15):123.
[4]朱晓钗.立足材料以法析意——高中叙事类材料作文审题立意方法探究[J].中学生作文指导,2019(003):1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