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怡,李宇麟,彭嘉健,邝敏华,罗健
(佛山市中医院,广东 佛山 528000)
膀胱过度活动症(overactive bladder syndrome,OAB)是一种以尿急、尿频、夜尿为主要特征的症候群,伴或不伴有急迫性尿失禁,没有尿路感染或其他病变[1]。OAB是常见的女性膀胱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可以导致性功能障碍,给患者的身心造成痛苦。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显示,目前全球范围内OAB的患病率为11.8%,女性患病率为12.8%,而且随着年龄的增加OAB发病率逐渐上升[2]。目前治疗OAB主要以药物治疗、行为疗法和手术治疗为主,其中药物治疗是最主要的方式,主要以M受体阻滞剂,但是疗效仅为65%,而且伴随不同程度的口干、便秘、视物模糊等不良反应[3]。行为疗法需要患者的长期坚持[4]。膀胱药物关注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膀胱癌中。本研究团队前期试验表明伤科黄水膀胱灌注可以改善OAB患者的症状,但是样本量较少。因此,本研究拟设计一项前瞻、随机、对照组试验,将女性OAB患者随机接受常规治疗和常规治疗+伤科黄水膀胱灌注,旨在探讨伤科黄水对OAB患者的疗效、症状、生活质量、尿动力学指标的影响。
采用前瞻、随机、对照研究,选择2018年6月—2020年1月佛山市中医院收治的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共9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注组。对照组49例,年龄30~70岁,平均(51.26±10.4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2.31±0.26)年,24 h排尿(15.26±2.35)次,24 h夜尿(3.29±0.38)次。灌注组49例,年龄34~69岁,平均(52.16±8.73)岁,病程1~6年,平均(2.45±0.37)年,24 h排尿次数(16.12±2.35)次,24 h夜尿(3.41±0.32)次。两组患者在的年龄、病程、24 h排尿次数和24 h夜尿次数等一般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试验通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1.1.1 诊断标准
参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5]中关于OAB的诊断标准。
1.1.2 纳入标准
①符合OAB的诊断标准;②年龄在18~70岁之间;③病程≥6个月;④近2周内未进行OAB的药物治疗;⑤患者自愿参加本试验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1.3 排除标准
①合并泌尿系感染、泌尿系统结石、逼尿肌收缩功能异常、神经源性膀胱功能障碍、尿路畸形等泌尿系统疾病者;②合并严重肝肾功能异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免疫系统疾病以及血液系统疾病等严重原发性疾病者;③精神障碍者;④对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⑤压力性尿失禁或以压力性尿失禁为主的混合性尿失禁者;⑥膀胱残余尿量≥50 mL者;⑦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⑧年龄<18岁或>70岁。
1.2.1 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遵照《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5]给予常规治疗。①口服琥珀酸索利那新片(安斯泰来有限公司,规格:5 mg/片,10片/盒),5 mg/次,每天1次。②生活方式调整:减轻体重和控制液体摄入。③行为疗法:遵膀胱训练、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活反馈治疗。
1.2.2 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伤科黄水膀胱灌注。采用输尿管插管方式进行膀胱灌注,嘱咐患者排空膀胱,将50 mL伤科黄水进行膀胱灌注,然后取仰卧位、俯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及座位各12 min,以使膀胱和伤科黄水充分接触。伤科黄水于膀胱内保持1 h后患者自行排出。第1个月每3天进行1次膀胱灌注,第2~3个月每周进行1次膀胱灌注。连续治疗12周。
1.2.3 评价指标
①临床疗效[6]:临床治愈:症状和体征消失,OABSS评分减少≥90%;好转: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OABSS评分减少70%~89%;有效:症状和体征减轻,OABSS评分减少30%~69%;无效:症状或体征无改善甚或加重,OABSS评分减少<30%。总有效率=(临床治愈+好转)/总例数×100%。②膀胱过度活动症评分(overactive bladder symptom and 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questionnaire,OABSS)[7]:包括尿频、尿急夜尿、急迫性尿失禁4个方面,分值0~15分,分数越高,提示症状越严重。③尿急程度评分(IUSS)[8]:分值0~4分,4分代表存在急迫性尿失禁。④感知膀胱症状量表(PPBC)评分。⑤尿失禁影响程度相关问卷(IIQ-7)评分。⑥泌尿生殖道疾病相关问卷(UDI-6)评分。⑦膀胱过度活动症调查表(OAB-q)[9]:包括症状困扰和应对方式、关注的事情、睡眠、社会关系4个维度,其中症状困扰得分越高表明症状越严重,其他维度得分越高提示生活质量越好。⑧尿动力学指标:测量尿量(VV)、平均尿流率(Qavg)、最大尿流率(Qmax)、残余尿量(PVR)、急迫尿意容量(VUD)、初始尿意容量(VFD),记录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
1.2.4 统计学分析
运用SPSS 25.0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并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并以率(%)表示,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后,灌注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的比较(例)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OABSS、IUSS、PPBC、IIQ-7、UDI-6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OABSS、IUSS、PPBC、IIQ-7、UDI-6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的OABSS、IUSS、PPBC、IIQ-7、UDI-6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应对方式、关注的事情、睡眠、社会关系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应对方式、关注的事情、睡眠、社会关系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的应对方式、关注的事情、睡眠、社会关系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的症状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ABSS、IUSS、PPBC、IIQ-7、UDI-6评分的比较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OAB-q评分的比较分)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VV、Qavg、Qmax、PVR、VUD、VFD、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VV、Qavg、Qmax、VUD、VFD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的VV、Qavg、Qmax、PVR、VUD、VFD、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VR、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的PVR、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尿动力学指标的比较
OAB与逼尿肌收缩异常、膀胱感觉敏感、盆底肌功能异常、精神行为异常以及性激素水平的改变等密切相关。据调查,我国女性OAB患病率为6%,40岁以上女性患病率高达11.3%[10]。OAB可以引起患者步态变异性增加,步行稳定性降低,跌倒风险增加,睡眠质量下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11]。同时打击患者的自信心,导致患者出现自卑、焦虑、抑郁等心理精神问题[12]。目前指南推荐治疗OAB主要以行为疗法和药物治疗为主,行为疗法主要包括生活方式调整、膀胱训练、盆底肌功能锻炼和生活反馈治疗等,但是枯燥的行为疗法让患者难以坚持长期,依从性差,导致治疗效果欠佳[13]。药物治疗主要以M受体阻滞剂为主,琥珀酸索利那新是新一代M3受体阻滞剂,可以抑制逼尿肌的不自主收缩,降低膀胱兴奋性,缓解尿频、尿急、尿失禁等症状,但是其引起的口干、视物模糊、大便秘结和排尿困难等副作用同样不容忽视[14]。因此,寻找一种有效的综合治疗方法或辅助疗法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药物的不良反应成为目前临床研究的重点。
中医学无OAB之病名,根据其临床表现,可归属于中医学“劳淋”范畴,中医学认为湿热内生,下注膀胱,日久生瘀血,湿、热、瘀阻滞膀胱,气化不利,水湿运化异常,导致尿频、尿急、尿失禁等[15]。因此,治疗此病应以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为主要原则。伤科黄水为佛山市中医院院内制剂,方中黄连、黄芩、黄柏具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功效,膀胱过度活动症病位在膀胱,而黄柏专解下焦膀胱湿热;栀子具有泻火除烦,清热利湿,消肿止痛的功效,苦参可清热燥湿,利尿,虎杖清热利湿,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白矾清热解毒,紫草清热解毒,活血消肿,薄荷清热。诸药合用,全方共奏清热利湿,活血化瘀,解毒之功效[16]。膀胱药物灌注作为一种传统的治疗手段,将伤科黄水与膀胱灌注相结合,一可以发挥伤科黄水清热解毒,利湿化瘀的功效,二可以发挥膀胱灌注局部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位,通过膀胱内壁细胞将伤科黄水中有效分子充分吸收,在局部达到最大药物浓度。
OABSS、IUSS、PPBC、IIQ-7、UDI-6是评价OAB症状的量化指标,具有良好的信效度,临床使用广泛。OAB-q是评价OAB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量表,包括症状、健康生活质量等方面,对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信效度。VV、Qavg、Qmax、PVR、VUD、VFD、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等尿动力学指标是评价疗效的可靠指标。本研究将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灌注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灌注组在上述的基础上加用伤科黄水膀胱灌注,结果显示,灌注组的临床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OABSS、IUSS 、PPBC、IIQ-7、UDI-6评分、24 h排尿次数、24 h尿失禁次数较前显著降低(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上述指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OAB-q量表中症状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应对方式等4个维度评分均较前升高(P<0.05),且灌注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V、Qavg、Qmax、VUD、VFD均较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灌注组上述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
综上所述,伤科黄水膀胱灌注可以提高女性膀胱过度活动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调节尿动力学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