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前急救绿色通道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影响

2020-10-31 09:51王志娟董俊燕孙秋艳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绿色通道入院心肌梗死

王志娟,董俊燕,孙秋艳

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急诊医学科,河南 焦作 454001

急性心肌梗死临床较常见,属于内科危急重症[1]。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心肌血流中断。临床表现为心肌缺血[2]、心率失常、休克及心力衰竭,常见于中老年人群。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法。院前急救是保证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疗效果的前提与基础[3]。开通绿色通道能减少患者院外时间,增加抢救成功率。本文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年3月—2019 年5 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给与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干预,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2018 年3 月—2019 年5 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 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将其分成常规组与干预组,每组100 例。常规组患者中男性51 例,女性49 例,年龄52~78 岁,平均年龄(63.81±8.19)岁, 发病至入院时间0.28 h~6.87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4.10±1.54)h。干预组患者中男性53 例,女性47例,年龄52~77岁,平均年龄(63.84±8.11)岁,发病至入院时间0.28 h~6.47 h,平均发病至入院时间(4.12±1.57)h。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至入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诊断标准[4]:符合中华医学会分会制定的急性心肌梗死相关诊断标准。纳入标准:(1)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2)自愿参加;(3)病情稳定;(4)成年患者。排除标准:(1)妊娠期、哺乳期患者;(2)合并肝肾功能障碍患者;(3)免疫系统紊乱患者;(4)精神病患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接受传统急诊模式干预,再此基础上常规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干预。培训护理人员了解及组建院前急救路径,急诊科在接到患者后立即通知导管科、放射科等,将患者直接送至导管科,完成急救。干预组患者接受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1)院前急救同于常规组。建立绿色通道,科室接到电话后根据患者家属的描述了解患者基本情况。确保患者能快速进入导管室,并给与对症干预。患者住院费用、基础信息等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再进行交费及了解。要求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在患者入院1 h 内完成基础工作,包括降低颅内压、给与镇痛及镇静等。(2)减少评估时间。急诊科护理人员必须在1~2 min 内完成病情评估,提前准备清洁呼吸道的物品,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便于排除分泌物。(3)减少分诊时间。准确分诊,明确患者手术指征后立即通知外科医生,密切交流,配合医生完成手术。在绿色通道模式下无需在院前进行评估,以稳定及解除患者体征为首要原则。

1.3 评价指标

(1)抢救质量:统计两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2)护理满意度:出院前采用我院通用护理满意度评价表评定本次护理服务满意情况,选项包括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临床护理总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人数×100%。(3)并发症:统计两组患者住院期间出现的并发症,计算并发症发生率。。(4)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情况:统计两组患者发病2 h 内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发病2~6 h 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发病6~12 h 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发病>12 h 接受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3.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其中患者的年龄、发病至入院时间等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 检验,同时患者的并发症、性别等计数资料使用例数和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护理满意度采用秩和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抢救质量比较

干预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10.91±2.83)min、急救反应时间(3.61±1.83)min、住院时间(10.84±2.93)d 均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抢救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抢救质量比较(±s)

组别常规组(n=100)干预组(n=100)tP心肌再灌注时间(min)29.58±2.81 10.91±2.83 24.621<0.001急救反应时间(min)5.58±1.87 3.61±1.83 21.957<0.001住院时间(d)14.98±2.98 10.84±2.93 63.219<0.001

2.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常规组及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比较 例(%)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干预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4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两组患者>2 h、2~6 h、6~12 h、>12 h 接受治疗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例(%)

表4 两组患者治疗情况比较 例(%)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中老年患者最常见的心脑血管疾病之一[5-7]。其发生及发展与患者机体内出现大量的心肌细胞坏死而导致的供血不足有关[8-10]。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病情变化较快[11],如得不到及时救治很容易导致患者死亡。有报道发现[12],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肌梗死时间越长预后越差。尽快解除梗死心肌,恢复心肌再灌注[13],能明显提升急救质量,减少并发症[14]。院前急救是急重症患者较常见的干预途径,在减少急救时间及死亡率上有价值[15]。绿色通道在我国开展较晚,但发展较快。开通绿色通道避免一切可能影响急救的负性因素,缩短急救时间,并能为患者提供专业性、综合性的急救方案。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干预组患者心肌再灌注时间、急救反应时间及住院时间少,说明本组患者无论是从抢救时间上,还是从抢救质量均优于常规组,提示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质量,恢复心肌再灌注上有价值。干预组患者护理满意情况佳,说明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具有提升畸形心肌梗死患者护理满意度的作用。同时本组患者并发症少,表明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干预急性心肌梗死能减少患者抢救过程中心律失常、休克、心力衰竭等并发症发生。最后干预组患者>2 h 内得到及时救治的人数明显多于对照组,且整体治疗情况佳,证实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干预能促使患者尽快得到治疗,进而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

综上所述,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提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质量及神经功能、减少并发症上有价值,推荐使用。

猜你喜欢
绿色通道入院心肌梗死
1型、2型心肌梗死的危险因素分析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入院教育指南(2021年版)》解读
以剑突下疼痛为首发症状的急性心肌梗死1例
全膝置换术后再入院可以预防吗?
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征分析
青海:建立“绿色通道”保障农民工合法权益
急诊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探索构架
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观察
一种基于“绿色通道”思想的短信下发模型研究
绿色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