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在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盆腔痛中的应用

2020-10-31 09:51
黑龙江医药 2020年10期
关键词:绝经期灌肠盆腔

陈 筠

淮安市楚州中医院中医妇科,江苏 淮安 223200

慢性盆腔疼痛(CPP)是妇女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下腹痛、腰骶部疼痛和盆腔深部疼痛不适,可伴有发烧、疲劳等全身症状[1]。疼痛一般持续达6个月以上、且有非周期性、对非阿片类药物治疗无效的特点。慢性盆腔疼痛病情隐匿,病因复杂,慢性盆腔炎、子宫内膜异位症、盆腔淤血综合症、卵巢囊肿、慢性宫颈炎、输卵管炎、盆腔粘连、输卵管结扎术后、放置节育环以及其他器质性病变都可导致盆腔疼痛,而且疼痛病程与疼痛严重程度没有相关性[2],患者即使做了腹腔镜检查或开腹探查也不一定找到疼痛病因。

围绝经期一般发生在妇女45~55 岁之间,平均年龄49岁。在该阶段,女性卵巢功能下降,雌激素水平下降,内分泌紊乱,月经不规律,月经量少直至闭经,且易出现情绪不稳,焦虑抑郁,烦躁易怒等心理症状,中医认为这些症状因肾虚导致,并称之为“经断前后诸证”[3]。绝经期女性因处于身体变化特殊时期,引起该阶段女性慢性盆腔痛的原因也复杂多变,和年轻女性的慢性盆腔疼痛原因不尽相同[4],临床上使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病程长、原因不明的慢性疾病较单纯西医使用抗生素治疗更有效,本研究主要探讨使用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盆腔痛的疗效,并与单纯西医抗生素治疗做对比研究。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淮安市楚州中医院中医妇科门诊2016 年1—2018年12 月收治的慢性盆腔疼痛患者48 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4 例。对照组患者年龄43~55 岁,平均年龄(50.6±4.7)岁,病程1~4 年,平均病程(2.4±0.37)年,其中重度慢性腔疼痛者7 例,中度慢性盆腔疼痛者6例,轻度慢性盆腔疼痛者11例;观察组患者年龄44~54岁,平均年龄(49.8±5.1)岁,病程1~4年,平均病程(2.3±0.32)年,其中重度慢性腔疼痛者8 例,中度慢性盆腔疼痛者7 例,轻度慢性盆腔疼痛者9 例。对照组与研究组门诊患者的年龄、病程及盆腔疼痛严重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学委员会通过。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患者同意本次研究的治疗方案,并同意在门诊进行灌肠。(2)患者诊断符合慢性盆腔疼痛。(3)患者有自主决策能力,无精神病史。

排除标准:(1)患者有恶心肿瘤、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2)患者不愿配合在院进行灌肠治疗或不宜灌肠等其他原因。(3)患有精神疾病者。(4)患者可供研究的资料不全。

1.3 方法

对照组给予抗生素常规治疗,采用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南京圣和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20029,0.4 g)和头孢西丁纳(1.0 g,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7973)进行静脉滴注治疗,使用剂量为奥硝唑氯化钠注射液250 ml/ 次,1 次/d,头孢西丁纳2.0g/次,2 次/d,持续该治疗方案7~10 天。观察组在使用对照组抗生素治疗方案同时,每日进行一次红藤汤保留灌肠。我院自制的红藤汤组方为:败酱草10 g,红藤15 g,丹参10 g,赤芍10 g,莪术10 g,三棱10 g,蒲公英10 g,延胡索10 g,黄柏10 g,皂角刺10 g,紫花地丁10 g,患者若有包块,增加莪术、三棱各5 g,若腹痛较重,适当增加元胡5 g,以上药物为饮片,由我院制剂室加工成100 ml/袋汤剂供病人灌肠使用。灌肠具体方法为:对于有月经的患者,需避开经期,月经结束后3 d 再进行灌肠治疗,患者采取侧卧灌肠体位并使用枕头垫高臀部;使用凡士林润滑灌肠器导管,石蜡润滑肛门,待患者放松肛门括约肌时,将灌肠器由肛门插入直肠达14 cm,倒入100 ml 红藤汤灌肠,灌肠时间控制在5~10 min;灌肠结束后,患者采取平卧并继续保持臀部抬高位,使药物在体内保留30~60 min;15 d为一疗程,2个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

1.4 观察指标

根据患者症状消失或减轻程度分为四个指标,分别为治愈、明显好转、好转及无效,其中治愈为患者临床腹痛症状消失且2 个月内未复发;明显好转为患者盆腔疼痛明显缓解,疼痛程度和频次明显减少;好转为患者盆腔疼痛有缓解,疼痛程度或频次有减少;无效为患者盆腔疼痛未见减轻,或有加重[5]。治愈、明显好转、好转均为治疗有效。实验室检验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CRP 值、血清IL-2值和红细胞沉降率变化。

1.5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21.0 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以例数和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观察组24例患者中,治愈5例,明显好转13例,好转3 例,无效3 例;对照组24 例患者中,治愈3 例,明显好转7例,好转5例,无效9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21 例(87.5%)和15 例(62.6%),其中满意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对比 例(%)

2.2 两组患者CRP、IL-2、红细胞沈降率指标对比

在实验室检验中,两组患者的CRP、IL-2 及红细胞沉降率在治疗前后的对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认为,盆腔内组织慢性水肿、炎性反应是引起疼痛的主要原因[6],慢性盆腔痛发病率高,病因复杂,临床治疗效果不明显,对于围绝经期女性而言,生理上病痛和心理情绪不稳定共同刺激下,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由于西医在病因不明情况下不易对慢性盆腔痛做到对症治疗,中医和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痛成为临床研究热点,如张坤明[7]研究证实利用中医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疼痛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李路标[8]研究显示阿奇霉素联合红藤汤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效果明显高于单纯阿奇霉素治疗,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和盆腔炎复发率明显降低。

表2 两组患者CRP、IL-2、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对比 例(%)

本次研究证实,观察组的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慢性盆腔痛治疗的有效性明显高于对照组单纯抗生素治疗,且治疗前后的CRP、血清白介素-2及红细胞沉降率指标变化,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对照组的西医抗生素治疗围绝经期女性慢性盆腔痛中效果一般,与慢性盆腔痛病因复杂,且不同年龄病因构成比不同有关,陶柳,郭方珍[4]等对402 例盆腔痛患者的调查研究发现,41~50 岁女性子宫内膜异位症和盆腔淤血综合征导致的慢性盆腔疼痛明显高于年轻组女性,且有过生育史女性上述两项病因比也明显高于未生育的女性。除此之外,慢性盆腔炎、宫颈炎、术后及盆腔粘连等都是导致慢性盆腔痛的常见病因。常规的抗生素治疗对于病因明确的慢性盆腔痛能做到很好的对症治疗,且用药方便、见效快;但对于大部分病因不明或多种病因造成的慢性盆腔疼痛,由于病情迁延时间长,长期抗生素治疗副作用大,且菌株容易产生耐药性,临床治疗出现反复,易复发,远期疗效差,根治困难[9]。

慢性盆腔痛属于中医理论的痛症范畴,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中医方法治疗慢性盆腔痛,重视辩证治疗,重在治本,通过补肾亏,调节阴阳气血,活血化瘀,散结止痛,提高免疫力[10],虽治疗疗程长,效果慢,但副作用小,长期治疗效果明显,段本次研究所调制的红藤汤由11味中药饮片制成,其中红藤具有活血通络的作用,莪术、三棱具有行气止痛和消肿作用,败酱草、紫花地丁、皂角刺、黄柏具有凉血消肿、清热解毒的作用,蒲公英、丹参等均具有活血通络和补气的功效[11-13]。另外,采用保留灌肠的方法,是利用女性盆腔内器官和生殖系统与肠道间隔近特点,红藤汤通过灌肠进入肠道,再通过肠道壁的半透膜直接作用于盆腔内器官组织,达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且肠道附近静脉丛丰富,能够进一步起到延长药物作用时间,增加灭菌效果,促进炎性分泌物的吸收,缓解盆腔粘连[14]。利用红藤汤保留灌肠联合抗生素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能够取长补短,发挥协同优势[15],从而达到理想治疗效果且能防止慢性盆腔痛的复发。

综上所述,对于围绝经期女性慢性盆腔痛的治疗,红藤汤灌肠联合抗生素治疗效果良好,且明显优于单纯抗生素治疗,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绝经期灌肠盆腔
妇科超声见盆腔积液诊断探讨
护理干预对围绝经期妇女不良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芬吗通联合坤泰胶囊治疗绝经期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红藤汤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护理体会
以盆腔巨大包块就诊的宫颈微偏腺癌2例报告
开塞露联合温盐水滴注灌肠法在脑卒中便秘病人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健康教育在围绝经期阴道炎预防中的效果研究
灌肠疗法在犬病诊疗中的应用
“灌肠” 治疗有副作用吗
围绝经期避孕失败的原因及必要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