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师双班制”下的学养课堂构建

2020-10-30 02:00熊欣璇
中国教育科学 2020年5期
关键词:学养助教双师

熊欣璇

通常来说,在教学活动中,学生的认识是在教师指导之下进行的,課堂学习的发生离不开教师和学生的双重主体性。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以学生的学习为课堂关注重点的观点也在不断受到重视。进一步来说,课堂搭建的重点,将由如何培养学生学习知识转而培养学生如何学会学习知识,为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学生学养能力的重要性将更加凸显。在“立德树人”的教育宗旨下,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创新变革教育教学方式,创新式采用“双班主任”和“双师授课”制,以此打造特色学养课堂,不断探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路径,努力成为一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先行示范学校。

一、学养课堂的含义及需求

所谓“学养”,指的就是学习和修养,具体地说指通过在学校的学习,学生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和思想品德上的修养。而学养课堂,是以提升学生学习和修养为目标核心的课堂。学养课堂构建的宗旨,即改革传统课堂单一的传授知识型的功能,进一步提升为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道德修养,搭建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自主学习平台,培养适合未来社会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学养课堂的构建,势必对现有的课程体系和课堂组织结构乃至于班级组织结构提出一定的改革要求。

(学养课堂重点培养学生学会学习的能力)

首先,学生需要更多成为课堂关注的核心。一方面,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需要在课堂上获得更多的关注;另一方面,教师的备课重心,也需要由自身的“教”转而关注到学生的“学”,形成一种“学本”优先的课堂。这里“学本”的涵义也很丰富,我校叶志青校长曾提出,“学本”的核心内容,包括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本,以学生学会学习为本,以学生素养提升为本。传统意义上“学习”的发生,指的是“学习者因实践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但是从多年的教育教学现象中可以观察到,学生“在学习”不一定就是“会学习”。相较于知识的单纯吸收,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一步习得、内化、迁移、创新知识的能力将更为重要。而这种学习能力也需要通过科学的训练才能获得,并进一步帮助学生在人生中形成更为稳定持续的学习状态。

其次,学生需要加强跨学科知识的学习和应用。现代社会的发展,对拥有复合型知识的人才将更为重视,由此在教育改革方面,整合学科知识间的交叉性趋势已越来越明显,在一个课堂中如果能够渗透进不同学科的知识,学生理解和应用知识的灵活度将得到一定程度的提升。以语文学科的学习为例,《课标》(2011年版)中就曾明确倡导语文课程要“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素养”。由此学养课堂的构建,对教师自身形成跨学科知识体系,以及不同学科背景教师间的协同合作也提出一定的需求。

最后,学生需要获得更多个性化、人格化教育。传统的班级模式中,各班级在一位班主任的管理之下,班级体系的唯一性、统领性更为明显。而在教学体系方面,固定的教师配比固定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实行固定的标准化培养。如此“一刀切”模式,严重制约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受到种种现实因素的制约,“小班制”管理教学模式暂时无法实现广泛的普及。因此,“分类教学”、“分层教学”、“选课走班”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应运而生,旨在最大限度实现学生的个性化、人格化教育和培养。

综上而言,双师授课及双班主任制度的实行,将更有利于实现学养课堂的构建。

二、双师授课的开展

“双师授课”顾名思义是同一个课堂上同一时间出现两位老师,这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关于双师授课的形式,目前国内学界所定义的主要有以下三种方式:第一种是两位老师同台主讲,各自负责一部分的教学内容,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第二种是借助多媒体硬件,一部分教学内容通过老师提前录制好的视频进行教授,另一部分教学内容由线下老师进行补充;第三种是两位老师通过分工合作,一位负责主讲授课内容,另一位协同参与课堂管理和教学。而在我校开展的双师授课中,以第三种形式为主,一位老师主讲,一位老师助教。主讲老师立足于自己的备课,主导整个课堂教学,把握教学的主要流程;助教老师协助课堂活动的开展,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学习情况,指导学生良好习惯,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配合主讲教师完成整堂课的教学目标和任务。这样“主辅相加式”的双师教学,增强了课堂管理的力度和效度,将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实现大班制背景下的“小班式”授课,有效推进学养课堂的构建和实施。

(同一课堂,双师授课)

一方面,双师授课的开展有利于提高课堂上学生的主体性地位,学生学习状态的差异性得到更多关注和重视,学生学习方法的探索也能得到更多有效引导。以一堂小学一年级语文识字课教学为例,主讲老师在黑板上示范例字的书写,以及讲解关键笔画,助教老师深入学生中间,观察学生联系情况,并适时纠正个别学生的握笔姿势和书写姿势。对于汉字书写基础较为薄弱的学生,助教老师可以进行个别辅导,一对一进行讲解。这样的教学课堂,主讲老师和助教老师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同时也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获得面授的机会增多,老师的组织性和引导性加强,学生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的形成更为凸显,更好促进自身素养的提升和发展。与此同时,课堂效率大为提升,也为分层教学、分类教学打下基础。

另一方面,双师授课同时也有利于教师自身教学方式的不断复盘和更新。当教师作为主讲老师时,助教老师以旁观者视角可以为主讲老师提供更多学生课堂学习状况的反馈,帮助主讲老师更清楚地了解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式。而当主讲老师作为助教走进课堂时,又能以“学生化”的第一人称视角反观课堂各种环节的设置以及学生自身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容易被主讲老师忽略的问题。当其成为主讲老师时,也能在第一时间进行调整和纠正。一个教学空间中两种视角的转换,是双师授课制凸显出的独特优势,这样可以更好帮助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及时优化教学方式,促进自我教学能力的反省与更新。

(主讲老师老师授课,助教老师辅助)

进一步来说,当双师授课制朝着中高年段发展,不同学科背景的老师作为主讲和助教老师出现,甚至于同时作为两位主讲老师共同参与到课堂实践之中,将在同一主题下进行不同学科角度的讲解。此种双师型课堂也为学科间知识的融合和课程的整合提供可能,更加有利于训练学生跨学科创新性思维。而这种双师授课模式也等待着我们进一步的探索和实施。

三、双班主任制度的实行

传统的班主任管理模式下,一名班主任管理一个班级,涉及到对所带班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劳动、课外活动等各项工作的管理,班主任的任务多而庞杂,势必对学生的关注不可能做到尽心而全面。而从学生的发展层面来说,单个班主任的处事风格、行事习惯,甚至性格因素,都会对学生的成长产生极大影响,并具有唯一性。因此,双班主任制度的推出,将更好地改善班主任“力不从心”又“一言堂”的现象,更大限度赋予学生自由成长的空间,更好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办学宗旨,更加有利于推进学养课堂的实施。

我校选择的双班主任制,是每班设置两名班主任,两人不分正副,在共同的教育目标下协商分工,互补互促,实现班级的精细化管理。在全面推行小班制教学的条件还不是很成熟的情况下,双班主任制度可以实现让班级中的学生受到更多的关注,使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老师的关心,每一个孩子的成长都能被“看得见”,都有更多机会获得个性化发展。当学生获得的关注更多时,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特征也更有利于被尊重。两位班主任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評价学生,从不同侧面发现学生的优点,从不同层面去分析学生的不足和进步空间,更加有利于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学生也能获得更加适合其身心发展的教育,从另一个角度来说,双班主任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实现教育均衡与公平。

双班主任的分工也可以从学养课堂构建的角度出发,兼顾学生的学习和修养,如“学习班主任”可以更多关注学生学业发展的规划和方向,组织好班级的学风建设等等。“修养班主任”可以主要负责班级管理中学生德、体、美和劳方面的引领工作,打造良好班风,积极创新班级学养教育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等等。但同时,双班主任的工作分工也不会是界限分明的,而是分别身兼教学和德育的双重使命,旨在通过增强教育合力,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环境。

(作者单位:广东省深圳市龙华区创新实验学校)

猜你喜欢
学养助教双师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弘学以深根 养正以致道——福州第七中学“弘学养正·立德树人”办学实践探索
2018年全区新增“双师型”教师1107名
地方本科院校“双师型”教师职业发展初探
A study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vocational English teaching connected with the working processes
试论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政策保障
浅谈地方本科高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现状、问题及有效途径
文献馆员之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