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香玉 刘 华 苏闫兵 段志光
健康人文是由英国诺丁汉大学保罗·克劳德福(P.Crawford)等[1]于2010年正式提出的概念。由于全球化的发展,人类疾病谱的改变以及社会环境病的增加[2],人们对于健康服务的需求不断增加,人文学科的研究领域从医生、患者扩展到和健康工作相关的所有人员,人们的目光更多关注“健康”而非“疾病”。因此,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健康人文的研究日渐增多。
本研究将以Web of Science(WoS)和CNKI中的相关文献为数据来源,利用SciMAT工具,分析国际健康人文研究主题的演化过程;利用Bicomb软件和SPSS 23.0,对国内健康人文研究的主题词进行聚类分析和共词分析,旨在观察健康人文的研究热点和发展状况,为相关的研究提供参考。
SciMAT软件是西班牙格拉纳达大学开发的可视化图谱绘制软件,特点是可以通过对研究内容时间段的划分以及聚类分析,绘制出表示关键词新生、消亡情况的重叠图,表示主题分裂、合并情况的主题演化图,以及表示主题核心度、成熟度的战略坐标图[3]。
Bicomb软件系中国医科大学开发,是书目共现分析系统,可以对文献标题、作者、关键词、年代等进行统计,形成词篇矩阵以及共现矩阵,并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以WoS核心集SCI-E、SSCI作为外文文献的数据源,检索式为:TS=(health humanities*),时间跨度为1991年~2019年,限定数据类型为article和review两种类型,获得原始数据1 388条。
以CNKI作为中文文献的来源数据库,检索式为:主题=健康人文,时间跨度为1991年~2019年,限定数据为中文文献。获得原始数据423条。
图1是关于国内外健康人文相关研究的年发文量趋势图。由图1可以看出,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文献,有关健康人文的发文量总体上均呈增长趋势,近几年增长速度加快,发文量明显增多,说明健康人文在国内外都有较高关注度,发展态势良好。
图1 国内外健康人文研究的年发文量趋势图
利用SciMAT软件的关键词清洗功能,对关键词进行预处理。自动合并单复数,再手动合并写法不同但语义相同的关键词,删除一些出现频次较高且意义较宽泛、可能会掩盖其他微观词之间关联的词[4]。
原则上以10年段将搜索文献的时间范围大致划分为三个时段: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2011年~2019年。
设置分析单元为words(author's words 和 source's words),三个时间段的数据精简阈值为1、2、3,网络精简阈值都为1,矩阵选择模型为co-occurrence,标准化网络的相似性指标为association strength。聚类算法选择simple centers algorithm,网络最大值为12,最小值为1,图谱类型为core mapper,选择sum citation作为评估聚类质量和影响力的计量指标。最后,进化图的标准化方法选择Jaccard's index,重叠图的标准化方法选择inclussion index。
2.2.1 国外健康人文研究论文关键词分析
重叠图代表了各个时间段内论文关键词数量的变化情况。如图2所示,从第一个时间段到第二个时间段,消亡了11个关键词;第二个时间段到第三个时间段,新生了106个关键词,消亡了8个关键词;第三个时间段内新生了108个关键词。可以看出,与健康人文相关的关键词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各时段新生的关键词多于消亡词,这表明健康人文目前仍是一个研究热点,研究内容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丰富。
图2 国外健康人文研究论文关键词重叠图
2.2.2 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演化情况
图3为1991年~2019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的演化图,从左到右三个纵列依次为1991年~2000年、2001年~2010年、2011年~2019年三个时间段内的类团演化情况。 图中实线代表两个类团之间共享主要关键词,虚线代表两类团共享次要关键词[3]。节点大小与所包含的文献数量成正比,节点间的线条越粗、颜色越深说明两类团间相似度越高,关联强度高,演化能力强[5]。
图3 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演化图
由图3可以看出,1991年~2000年共有9个类团,分别是健康(health)、卫生保健(health-care)、生态环境(habitat)、态度(attitudes)、疾病(disease)、遗传学(genetics)、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医生(physicians)、医疗(medicine)。2001年~2010年共有8个类团,分别是关怀(care)、医生(physicians)、健康(health)、人文(humanities)、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访谈(interview)、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态度(attitudes)。2011年~2019年共有14个类团,分别是认知(cognition)、空间(space)、移民(immigrants)、模型(model)、趋势(trends)、行为(behavior)、共情(empathy)、框架(framework)、挑战(challenges)、护士(nurses)、健康(health)、影响(impact)、感染(infection)、频率(frequency)。1991年~2000年的类团数量与2001年~2010年的类团数量基本差不多,但2011年~2019年的类团数量有所增加,说明随着时间的推移,健康人文研究的主题数量越来越多,新的研究主题不断出现,研究内容越来越丰富。
从演化图可以看出,第一时间段内,健康、卫生保健、生态环境这三个类团在之后的演化中交叉融合的更多,分裂出更多新的类团。每个时间段都有“健康”这一类团,表明该类团发展稳定。在前两个时段,医生、疾病、传染病等类团的研究数量较多,为健康人文基于医学人文的发展提供了支撑。卫生保健和医疗两个类团在2001年~2010年分化出人文这一类团,说明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医学领域越来越注重人文的作用。人文类团在之后又分化为模型、共情、护士等类团,可见人文的内容正在不断丰富,那些曾经被医学人文边缘化的学科也正在纳入其研究范围。
此外,健康人文由前期对疾病、保健、医疗和生态环境的研究逐渐演化为对共情、感染、护士等的研究。各个类团在演化过程中相互交叉融合,说明健康人文研究领域内的各个研究主题联系密切,也说明健康人文并不是一个单一学科,而是多学科交融的结果。
2.2.3 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战略分析
战略坐标图用于表示每个时间段内各类团的成熟度和核心度。坐标横轴表示向心度,向心度越大其在网络中的位置越核心。纵轴表示密度,密度越大类团内的主题词间联系越密切,发展越成熟。坐标原点是两条轴的中位数或者平均数[6]。
图4是1991年~2000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的战略坐标图。位于第一象限,成熟度高、核心度也高的类团有:卫生保健(health-care)、生态环境(habitat)、遗传学(genetics),意味着这些研究主题是当时的核心主题。卫生保健是其中文献总被引最多的类团,包含人文、叙事、关怀、观点等关键词。第二象限的类团有:社会科学(social-sciences)、疾病(disease)。这两个类团已经发展成熟,但是与健康人文联系不大,属于健康人文领域的边缘主题。第三象限的类团有:态度(attitudes)、医生(physicians),它们与其他主题联系松散,也属于边缘地带,是健康人文领域新生的主题。第四象限的类团有:健康(health)、医疗(medicine),健康类团中有伦理、危险因素、干预、家庭护理提供者、行为等关键词。它们是该领域的核心研究主题,但成熟度不高,有一定的研究热度和发展潜力。这一时期内的健康人文研究主题与医学人文研究主题联系密切,但主要在医学领域。
图5是2001年~2010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的战略坐标图。第一象限的类团有:关怀(care)、医生(physicians),它们属于这一时段健康人文的研究重点。其中关怀类团是由前一时期的医疗保健演化而来,包含叙事、医患关系、家、行为、衰老、残疾等关键词。第二象限的类团有:访谈(interview)、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它们属于这一时段的边缘成熟主题。第三象限的类团有:环境影响(environment-impact)、态度(attitudes),属于该时段的新兴学科主题。环境影响包含有社区、人口、健康风险、病原菌等关键词。 第四象限的类团有:健康(health)、人文(humanities),其中人文类团是由前一时段的卫生保健和医学演化而来,有很大的发展前景。这一时间段内,健康人文除了有与医学人文相关的主题外,还包含了残疾、衰老、社区、人口等新的主题,与医学人文的研究主题渐渐区分开来。
图4 1991年~2000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
图5 2001年~2010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
图6是2011年~2019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的战略坐标图。第一象限的类团有:认知(cognition)、移民(immigrants)、模型(model),是发展成熟、处于核心地位的研究主题。认知类团是由前一时期的关怀类团演化而来,有循证医学、视觉艺术、家、医护人员、需求等关键词。移民类团是由多个类团演化而来,有风险、人口、社会健康等关键词。第二象限的类团有:空间(space)、趋势(trends)、感染(infection)、框架(framework),这些类团发展成熟,但位于健康人文研究领域的边缘地区。第三象限的类团有:共情(empathy)、影响(impact)、频率(frequency)。其中,共情和影响都是由前一时期多个类团演化而来的。第四象限的类团有:行为(behavior)、挑战(challenges)、护士(nurses)、健康(health)。行为类团有性别差异、动机、策略等关键词。挑战类团有卫生保健、科学、衰老、成人等关键词。护士类团有人文、伦理、关怀、艺术等关键词。健康类团有人类、不平等、身体等关键词。这四个类团的被引频次都很高,发展前景良好。从这一时间段可以看出,健康人文研究提出的护理人文、性别、身体、平等、衰老等关键词,都超越了医学人文研究的范畴,这也将成为未来健康人文研究关注的中心。
图6 2011年~2019年国外健康人文研究主题战略坐标图
由国外健康人文研究的主题演化分析可以看出,近30年以来,健康人文研究的关键词数量不断增加,研究主题越来越丰富,健康人文作为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学科领域,不仅与医疗、护理领域相关,也与个人行为、家庭、社区、生态环境领域相关。目前,国外健康人文的研究对象向医学以外的其他领域扩展,研究内容也包括了行为、性别、关怀、共情、艺术等方面。
在Bicomb 软件中建立新项目,将数据导入后进行提取,选择关键字段为关键词,对关键词进行清洗摘除。选择关键词频次阈值为5,对关键词进行统计,生成词篇矩阵和共现矩阵。词篇矩阵用于考察各高频关键词间的亲疏关系,共现矩阵是一种相似矩阵。利用SPSS 23.0统计软件,可以对词篇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对共现矩阵进行多维尺度分析。
3.2.1 国内健康人文的高频关键词
利用Bicomb 软件对423篇文献进行统计,共得到1 851个关键词,设置关键词的频次阈值为5,筛选后共得到39个关键词,结果见表1。
表1国内健康人文研究论文前39个高频关键词排序
序号关键词频次序号关键词频次1人文关怀11321大健康人文92健康教育4322心理疏导93人文精神3723人文护理94人文3424人文环境95心理健康3125护理86医学人文2626护士67健康中国2427健康评估68健康人文2428医学人文精神69健康1929健康人格610人文教育1830高职院校611医学生1731生活质量612大学生1632课程体系513心理健康教育1633患者514健康知识1334健康体检515护理满意度1335人文性516人文素质1336影响517人文素质教育1237医学人文教育518人文素养1138高血压519医学院校1139人文关怀护理520人文护理关怀10
由表1可知,与健康人文相关的前10个高频关键词有:人文关怀、健康教育、人文精神、人文、心理健康、医学人文、健康中国、健康人文、健康、人文教育。从中可以看出,其研究的关键词,既包括人文方面,也包括健康方面,提示健康人文基于医学人文学科发展而来,是一个健康学科与人文学科相交叉的新学科。值得关注的是,有研究从“全人”“全社会”“全球”的角度出发,提出作为医学人文与健康人文的拓展和未来的大健康人文概念[7]。
3.2.2 国内健康人文的关键词聚类分析
高频关键词并不能反映各关键词之间的联系,因此,需要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将通过Bicomb 软件得到的词篇矩阵导入到SPSS 23.0中,选择系统聚类,图的类型选择“谱系图”,方法选择“组间联接”,数据选择“二元变量”,系数选择“落合系数”,对矩阵进行聚类分析,得到图5。关键词聚类分析时,先以最有影响的关键词(种子关键词)生成聚类;再由聚类中的种子关键词及相邻的关键词再组成一个新的聚类。关键词越相似它们的距离越近,反之,则较远[8]。
由图7的聚类结果可以看出,高频关键词被分为10个种类。前三类都与护理人文专业相关,第一类有4个关键词(健康知识、护理满意度、人文护理关怀、影响),第二类有3个关键词(护士、健康体检、人文护理),第三类有7个关键词(人文关怀、健康教育、护理、高血压、患者、人文关怀护理、生活质量)。这表明护理领域的人文关怀和健康教育等成为国内健康人文研究的重要内容。
图7 国内健康人文研究论文的关键词聚类图
此外,第四类聚类结果与医科院校医学生的人文教育有关,包括4个关键词(医学生、医学院校、健康人文、医学人文)。第五类与健康中国下的健康人文有关,包括6个关键词(人文、大健康人文、健康、健康中国、医学人文精神、医学人文教育)。第六类与人文课程有关,包括2个关键词(人文素质、课程建设)。第七类与人文素养教育和健康人格培养有关,包括3个关键词(人文教育、人文素养和健康人格)。第八类与高职院校的健康人文教育有关,包括3个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职院校和人文性)。第九类与健康评估中的人文精神培养有关,包括2个关键词(人文精神、健康评估)。第十类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人文教育有关,包括5个关键词(心理健康、大学生、人文环境、人文素质教育、心理疏导)。从这些聚类结果可以看出,目前,国内健康人文的研究重点集中于课程设置、人文素质教育、健康教育、心理健康等方面。
3.2.3 国内健康人文的关键词多维尺度分析
将Bicomb软件生成的共现矩阵导入SPSS 23.0中,选择多维尺度分析生成战略坐标图,结果如图8所示。在战略坐标图中,各个小圆圈代表各个高频关键词所处的位置,图中圆圈间距离越近,表明它们之间的关系越紧密[9]。从图8可以看出,位于第一象限,发展成熟,占据主导的关键词有:医学人文、人文护理、人文素质、护理、生活质量、健康体检等14个关键词,可见与医学人文相关的关键词仍占主导。同时,护理既是医学人文研究的重点,也是健康人文研究的重点。
图8 国内健康人文研究主题的战略坐标图
第二象限的关键词有人文关怀和人文性,它们成熟度高但核心度低,是边缘关键词。第三象限的关键词有:医学生、人文教育、大健康人文、护理满意度、心理健康教育、健康人格等9个关键词,它们成熟度低也不属于核心,一般视为新兴研究主题。第四象限的关键词有:人文精神、健康知识、健康人文、心理健康、健康教育、健康中国等8个关键词,它们成熟度低但核心度高,发展前景良好。
自1997年以来,国内健康人文研究的发文量不断增加,说明国内健康人文的发展态势良好。从聚类分析和战略坐标图可以看出,国内健康人文研究主要涉及护理人文关怀、医学院校人文教育、大学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以及学科课程建设等方面,同时,大健康人文、健康人格等新兴研究主题,也为国内健康人文的研究注入新内容。
国内第一篇与健康人文相关的中文文献发表于1997年,研究起步晚于国外。截至2019年,有关健康人文的相关研究文献中,国外是1 388篇,国内是423篇,国外的发文量明显多于国内。反映出国外健康人文的研究起步早、速度快、力度大。
从健康人文研究热点的主题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的侧重点各有不同。国外健康人文重视对内容的深度研究,涉及医疗、社区、生态、家庭等领域。由战略图可以看出,国外健康人文的研究热点包括身体研究、残疾研究、性别研究、艺术研究等,几乎涵盖了狭义健康人文的全部内容。国内健康人文研究内容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学科的基础建构层面,更侧重于探究健康人文的视域及其与医学人文的界限,构建健康人文的教育环境,培养相关人员的人文素养。
国外的健康人文通过艺术和人文,探索加强人文学科与健康之间联系的新途径[10],研究包括影响人类健康的阶级、教育、职业、环境、种族等社会与文化因素[11],力图让人们了解健康与个人行为、家庭、社区关系、环境、经济限制和结构不公正等复杂系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12],研究程度明显深于国内。国内健康人文研究提出了广义的健康人文即大健康人文的概念,相比国外狭义的健康人文概念,其研究范围更广,更富有包容性、开放性、实践性和时代性[13]。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健康观念的改变,医学人文越来越显得鞭长屋窄[7],健康人文作为一个“更具包容性、更加开放和更面向应用”的学科概念的提出,拓展了医学人文的研究范围[14]。健康人文相关文献的发文量逐年增加,特别是关键词数量的不断增多显示出健康人文研究内容的日趋丰富。此外,健康人文的一些热点研究主题,如共情、艺术、环境影响、大健康人文、心理健康等内容作为健康人文新兴主题的出现,使得健康人文与医学人文之间的区分逐渐清晰,健康人文的特性更加明显。
在健康人文发展初期,诸如医疗、疾病、医师等研究主题,都与医学人文的研究领域密切关联,二者的研究内容常出现一些交叉。从国内外健康人文研究热点的对比可以看出,国外健康人文涉及家庭、社区、身体、性别、衰老等方面的研究,几乎涉及健康服务的各个领域。提示健康人文并不只是医学人文的延伸,也不仅仅是简单地深化了医学人文探究的理论或哲学问题,而是拓展到了那些传统上“非医疗”的健康相关领域[14],值得国内研究者注意和学习借鉴。
从热点分析可以看出,国内外的健康人文研究均与护理主题联系密切。在护理研究中,人文学科长期以来就占有一席之地,人文被认为是护理教学与研究的恰当内容,可以促进人们对于人类经验丰富性和复杂性的理解[15]。护理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人文性关怀。“护理不是冷冰冰的技术操作,人文关怀才是护理的基础。除了探索如何在护理的科研、技术上创新,更重要的是坚持人文理念。”[16]虽然护理是医疗救治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但护理并不仅仅存在于医疗领域。相反,随着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成为疾病致死主因,“以疾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的转变,赋予护理在健康方面的更多新内涵。全方位护理的理念被提出并渗透到临床医疗、社区医疗卫生、康复医疗、医养结合等诸多领域[17],护理的范围扩展到所有与健康相关的领域,预示着护理的健康人文特征将更加鲜明。
在“健康中国”的提出和大健康、大卫生、大医学的背景下,主要强调传统医患关系的医学人文和有着多元化概念的健康人文就显得力不能及,因此,大健康人文应时而生[18]。作为健康人文的拓展,大健康人文是我国参与全球健康行动的有利抓手[7]。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下,大健康人文符合世界发展潮流,并将在战略图中从第三象限走向第四象限,最终走向第一象限,成为健康人文的研究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