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睡眠障碍的抑郁障碍患者事件相关电位P300指标的变化

2020-10-29 05:09邵慧林沈宗霖许秀峰陈靓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20年5期
关键词:脑区年限总分

邵慧林,沈宗霖,许秀峰,陈靓

抑郁障碍(MDD)是以显著而持续的情绪低落为典型特征的情感障碍性疾病,患者常伴有睡眠障碍[1]。有研究[2]表明MDD患者认知功能下降,且有睡眠障碍的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更为严重[3]。事件相关电位P300是客观评价认知功能的方法[4];有报道[5]MDD患者P300潜伏期明显延长,波幅明显降低。经昆明医科大学伦理委员会批准,本研究对18~45岁首次发病未服药的MDD患者进行P300检测,并观察伴有睡眠障碍的MDD患者P300指标的变化。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为 2012年2月至2016年6月在昆明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招募的MDD患者。入组标准:①经两名主治以上职称的医师使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轴 I诊断用定式临床检查手册(患者版)(SCID-I/P)筛查,符合DSM-IV MDD诊断标准;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14 分; ③年龄18~45岁;④首次发病,未接受任何抗抑郁治疗。排除标准:①伴有躯体疾病(心血管疾病、风湿免疫病等);②合并其他精神疾病、精神活性物质及药物依赖、智力发育障碍或明显精神运动性抑制者。

共有136例MDD患者符合入组标准,入组者均自愿参加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一般资料收集及分组 收集入组者一般人口学资料(性别、年龄、受教育年限)、病程等;参照任雁娟等[3]方法,以HAMD-17中睡眠因子分≥4 分定义为有睡眠障碍,≤3分定义为无睡眠障碍。

1.2.2 听觉诱发电位P300检查 在本院神经内科神经电生理室完成,采用美国 NicoletVikingQuest肌电诱发电位仪,参照国际脑电图学会10/20系统法在Pz、 Fz、Cz点安置电极,并在FPz点安置地线,在双侧耳垂安置参考电极。电极及皮肤阻抗<5 kΩ,同时记录3组电极,分析时间为1 s。检查室室温 25 ℃,入组患者取坐位,嘱咐患者全身肌肉放松,保持安静闭目状态,保持头脑清醒。采用听觉“靶/非靶刺激”序列模式刺激双耳,靶刺激 (T)频率为2 000 Hz,出现概率为20%,要求患者当此频率出现时,辨认并统计靶刺激出现的总共次数;非靶刺激(NT)频率为 1 000 Hz,随机出现的概率为80%,患者不用辨认;声音刺激频率1次/s,持续时间10 ms,灵敏度为5 μV,带通低频滤波750 Hz,高频滤波2 000 Hz,叠加100~150次。受试者首先进行预测试,待掌握要领后进行正式测试,记录两组间Fz、Pz、Cz点上N1、P2、N2、P3潜伏期及P3波幅。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136例患者中,睡眠障碍组82例,男25例,女57例;年龄29.5(23.8,36.0)岁;病程6.0(3.0,15.0)个月;受教育年限12.0(9.0,15.0)年;HAMD-17总分25.0(22.8,28.0)。非睡眠障碍组54例,男24例,女30例;年龄27.5(23.8,4.3)岁;病程7.0(4.0,12.0)个月;受教育年限12.0(9.0,16.0)年;HAMD-17总分23.0(20.0,27.0)。

两组病程、年龄、受教育年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睡眠障碍组HAMD-17总分明显高于非睡眠障碍组(Z=-2.45,P=0.014)。

2.2 两组P300结果比较

睡眠障碍组Fz点的P3潜伏期较非睡眠障碍组明显延长(t=2.115,P<0.05);其他观察指标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P300指标比较

2.3 影响Fz脑区P3潜伏期的因素分析

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Fz脑区P3潜伏期与患者病程、年龄、受教育年限及HAMD-17总分无相关(r=0.025,0.083,0.014,0.163;P>0.05)。

3 讨论

事件相关诱发电位一般分为两种,一种为易受物理刺激影响的外源性成分,其潜伏期较短,包括N1、P2;另一种为不易受物理刺激影响的内源性成分,其潜伏期较短,包括N2、P3[6]。有文献[7]指出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Fz、Pz、Cz点上的N1、P2、N2、P3的潜伏期较无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延长,推测相关位点的潜伏期长短与认知功能相关。P300能准确地反映被试者记忆、注意力等认知功能,故该指标被认为是研究认知功能最有价值的指标[8]。

本研究对首次发病、未接受任何抗抑郁治疗的136例MDD患者依据HAMD-17中的睡眠因子评分,分为睡眠障碍组及非睡眠障碍组。对两组进行事件相关电位P300检测,结果发现睡眠障碍组Fz脑区P3潜伏期较非睡眠障碍组明显延长。有研究[9-10]发现正常人的睡眠被剥夺,其警惕性及注意力等认知功能受到损害,并且P300潜伏期延长;杨战强等[11]研究发现单纯睡眠障碍患者也存在P300潜伏期延长。伴有睡眠障碍的MDD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是不伴睡眠障碍2~4倍,其记忆力、注意力及解决抽象问题的能力更差[12]。既往研究[13]发现,Fz脑区P3潜伏期反映认知功能的推理判断能力,与额叶功能连接相关;而额叶与记忆等方面的认知功能密切相关[14]。本研究发现有睡眠障碍和无睡眠障碍的MDD患者之间P300潜伏期(Fz 点P3潜伏期)也存在差异。睡眠越差的MDD患者Fz点P3潜伏期越长,因此可推断MDD患者伴睡眠障碍组比无睡眠障碍组认知功能更差;这一结果与既往研究[5]结果相一致。并且Fz点P3潜伏期可能与伴有睡眠障碍患者的记忆力、注意力及解决抽象问题相关。

本研究对可能影响Fz点P3潜伏期的因素进行相关分析,未发现伴有睡眠障碍的MDD患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HAMD-17总分与其相关。因此MDD患者年龄、病程、受教育年限及病情可能不是影响Fz点P3潜伏期的因素。

本研究通过客观指标发现伴睡眠障碍的MDD患者认知功能损害更明显。但样本量较少,没有认知功能量表检测结果与P300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论有局限性。

猜你喜欢
脑区年限总分
腹腔注射右美托咪定后小鼠大脑响应区域初探
影响种公牛使用年限的几个因素与解决办法
脑自发性神经振荡低频振幅表征脑功能网络静息态信息流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不同产地、生长年限银杏叶总多酚含量比较
止咳药水滥用导致大脑结构异常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
丙泊酚对机械性刺激作用脑区的影响
郑树忠:职工基本医保缴费年限应与工作年限相适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