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思维构建

2020-10-28 08:42兰翠芹
设计 2020年19期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教学实践创新

兰翠芹

摘要:本文以硕士研究生的教学实践为切入,探索在设计学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新思维,目的是从设计学研究生培养乱象中界定研究生与本科生培养的联系和区别,指出研究思维构建对硕士生能力培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研究生培养;研究思维;教学实践;创新;设计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0069(2020)10-0101-02

Abstract: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this paper explores the new thinking of the ability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designscience.The purpose is to define the connections and differences between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and undergraduate students from the confusion of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in design science,and point out the important signi?cance of the construction of research thinking for the 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ability.

Keywords:Cultivation of postgraduate students Research thinking Teaching practice Innovation Design

引言

我国自上世纪70年代末期恢复研究生教育以来,对于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一直不断在调整中。1981年,国家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建立了学士、硕士、博士三级学位培养标准。1999年,由于我国研究生教育扩招政策开始实施,各类研究生数量获得较大幅度增长,其中包括设计类研究生,其招生规模也因此不断扩大。至2011年,在新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艺术设计类硕士研究生培养经过多年的实践逐渐从边缘学科发展成为一级学科,“艺术学”被确立成为独立的门类,“设计学”也成为一级学科,代替“艺术设计”成为正式的学科名称。[1]在一定意义上,这是国家对艺术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教育进步的肯定。总体而言,设计类研究生的培养要求,主要聚焦在设计能力和研究能力两方面。然而,从就业反馈来看,设计类硕士研究生受欢迎程度远低于本科生。尤其在国内企业从事设计创新工作,从专业设计能力来看硕士研究生不一定比本科生强,而研究能力又远远低于博士研究生的水平。这一现象使得硕士研究生陷入了所谓的“教育陷阱”。刘宝成、关立雪提到,“一些研究生不知道为什么读研,有的知识迫于就业压力而选择继续读书。……在自身能力的培养上没有目的性和侧重性,直到研究生毕业时依旧与本科生毕业时一样茫然”。[2]即便国家一再通过学科评估推动高校研究生教育,然而,设计学硕士研究生所表现出的相关能力并未获得质的提升。近几年来,有关设计学硕士研究生能力培养的探讨甚嚣尘上,多方各执一词,专家学者仁者见仁。

刘元风认为,“研究生教育在高等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事实‘科教兴国战略的前提和保证,也是培养高素质、创新性人才的重要途径。”[3] 面对上述问题,如要探求解决方案,首先需要界定什么是研究生?即明确研究生和本科生的区别。可以说,本科生阶段的学习和教育是一种跨越专业领域博雅通识教育的理性实践,更强调知识涉及的广度,而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教育则更关注在专业领域的深入与聚焦。由此来看,硕士研究生首先要构建研究思维。

一、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如何构建研究思维

之所以称为“硕士研究生”,顾名思义,这一阶段学习和构建学术研究能力是重点,包括研究问题和分析问题能力以及学科的科研能力。而对于设计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言,以上三点都可以归结同一个问题,即如何转变思维模式,在设计相关哲学思考的引导下,建立多维度的设计视角,系统掌握设计方法论以及获得并通过相关数据作为基础展开研究。因此,硕士研究生的学习也应当以如何做研究为起点和重点。深入的研究之于设计创作的重要意义也在这里显现。问题是,大部分硕士研究生进入“研究”是一个十分艰难的过程。而我国古代早有关于文学与艺术创作的方法论系统可以借鉴。刘勰在《神思篇》里,强调做好艺术构思的4个必不可少的步骤,正好可以诠释研究思维逻辑的构建对于设计创作的重要价值。

首先,“积学以储宝”,这是进行艺术创作的基础和关键的第一步。强调要认真学习,不断积累自己的知识。文学和艺术创作需要都需要知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要在广闻博览的基础上建立属于自己研究范畴的知识体系,即建立自己研究范围内的“知识地图”。建立知识地图不是单纯梳理知识线索,而是要对知识谱系形成和发展进行解剖,发现在所研究的知识流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多少命题,以及相关命题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知识。这样才能够清晰明确地知道自己的研究边界以及研究视角。更通俗一点就是建立自己明确的研究方向。積学储宝的过程就是要多读书、梳理知识体系,了解在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方向上前辈们都做了哪些研究,自己的创新点和突破口可能在那里?没有相关的知识作为研究储备,就难以发现真正有价值、可以值得研究的问题。简而言之,研究的过程中梳理不清楚知识体系,不但难以找到合适的研究方向,难以找到合适的命题,更就无法证明命题的正确性,研究上也就不会有学术上的突破。

其次是“酌理以富才”,指的是明辨事理来丰富自己的才华。作为设计师,首先要能够从纷复繁琐的现实生活中发现真谛,掌握客观事物的发展规律,于繁琐复杂的表现中洞察问题的关键,并以此给出合理的解决方案。在日常的学习中要做到明辨事理提高自己的洞察力,掌握各种知识点的关键之所在,知道目前所研究的本体问题的关键点是什么?要明确所要研究的问题方向和路径。所有的“事理”均是建立在合理、合适的知识架构的基础上的经验审视,并非任意创新。如果不是这样做,作为艺术审美主体经验则大有可能是“狡辩”或者“诡辩”之言,经不起专业的推敲和时间的检验。

第三,“研阅以穷照”。是要求对照实践来获得对事物的彻底理解。做研究只做到知识的积累和分析还不够,研究主体的构建,还需要建立在社会生活的经验基础之上,要有丰富的实践。也可以理解要用实验去验证“理”。用实践经验建立研究主体的参照系,通过实验和实践来准确地把握研究的方向和目标定位。

最后,“驯致以怿辞”。则是要训练自己的情致来恰切地运用文辞。什么是“恰切”?即“合理又合适”,这是评价设计的标准。而我的理解是如何做到“学术的表达”,既不浮夸,也不保守。文学创作是这样,设计研究同理。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这四句话及其简洁明了地阐释了如何通过建构研究思维指导创作。而研究逻辑建立的基础中的基础则是“知识的累积”,因此,硕士研究生阶段要多读书、读好书。导师们提供的书目是一个重要的专业指引,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导师通过书本和课程对学生进行启发和引导,而学生获取知识的途径则不仅仅是课堂上。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藏在书里,也在日常实践的点点滴滴中。章学诚在《文史道义·博约》说“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类必要于扩充,道必抵于全量”。治学如做人,学习的根本是使自己懂得怎样为人处世,此为修心。而专研学业一定要贵在坚持,全力以赴,达到精益求精的境地。

二、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如何构建跨学科多元思维

设计是人与理想目标之现实世界关系的构建。[4]这种“关系”需要通过元素和信息来构建。信息包括审美、文化和价值;元素涵盖物质、技术与生命。仿生学家珍妮·班纳斯(JanineBenyus)认为“物质加上信息就有了功能”。可见,与艺术学门类下的其他学科相比,设计学学科涵盖面广,与音乐、美术等学科相比存在更多的交叉性,是处在科学技术、人文美学之间的连接键。对于设计学硕士研究生而言,培养并获得跨学科的多元思维方式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具体而言,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学术背景通常都是本科阶段学习艺术或者设计学相关专业,对艺术创作方面的思维和创作比较熟悉,而对科学研究的所需要的方法论支持和思维方式缺乏了解。从本科生进阶到硕士研究,无可避免的需要进行研究性的学习,学生通常会感觉无能无力或者不知如何研究,乃至无从入手。如前文中所提,设计是人与理想目标之现实世界关系的构建。无论何种设计的构想或者计划、创意或者表达,本质上都只是这种现实关系构建的方程式。在这个方程式中,“理想目标”、“现实条件”是自变量,“关系构建”是因变量。[5]因此,设计学科的内涵和外延均会随着社会、时代、科技条件的变化而变化。在当下,对于设计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言,设计学科研究与科学技术研究相互结合的趋势愈演愈烈,设计学科研究选题也越来越倾向于实用型研究。[6]为了顺利完成这类研究型项目,设计学硕士研究生需要培养自己多元的、逻辑性的科学研究思维,创造性思维与逻辑性思维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就如同艺术对科学的质疑,科学开启艺术的新视角一般。在硕士研究生阶段,学药通过大量实验、实践,以多种途径获取可靠数据作为研究支持,以完成相关研究,并使研究成果得以实实在在产生社会以及商业价值。

三、设计学硕士研究生如何做研究

研究生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接受者,同时也是知识的生产者。研究生需要拥有也有创新的基础,同时具备一定的创新能力,而更应该拥有的能力则是“研究能力”。也就是说,硕士研究生三年的培养,并不单一是本科教学的延续。这一阶段学生的自发性和自主性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在导师的引导下,自主学习,学会专注于自己的研究领域步步深入,反思自己的专业性和专业局限性,敢于抛弃和质疑传统,建构属于自己的学术路径是这阶段主要学习目标。如果说本科四年学生要通过学习了解设计是什么?设计做什么?和怎么做设计?那么硕士研究生阶段则需要弄明白“为什么这么做设计?”這是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本质区别,教育的延续和升级也要求硕士研究生,要做有“厚度”的设计,需要更高层次的方法论和方法的支撑,设计需要设计的思想的引领。通过三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不论选择何种职业,毕业生们都应当发展出活跃的思维,独立的思辨能力,将“观念”不断深入发展的能力,独立研究能力,多学科合作和教授他人的能力等。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这是第一种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第二种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是第三种境界。

首先,研究生要努力进入第一种境界,做到执着的探索,登高望远,纵览全局,通过大量的阅读和长期的积累,明确目标与方向。这也是研究生就读阶段跟本科阶段最不一样的地方。本科还属于追求跨专业领域的博雅通识教育阶段,重点在于知识涉猎的广度,研究生阶段则重在专业领域的深入与聚焦。当然,本科阶段的广度也正是研究生阶段深入研究某一个课题的必备基础。这个阶段就是研究积累的阶段,可能很漫长,但是非常有必要。在研究生阶段,不论是完成论文还是设计实践项目,前期在知识方面的积累和调研都非常重要。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形成无论是做设计还是写论文都有依据、有详实可靠的文献或者数据支持的科研习惯。以上这些都是开展研究的必要条件,是进入研究的必要基础。

其次,才能进入研究的第二重境界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其中的“伊”指的是自己选择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不论遇到什么样的困难,选定了研究方向就要坚定目标不放弃。废寝忘食,孜孜以求,才有可能获得最大的收获。说到底就是确立研究范围后,要梳理知识流,确立研究的技术路线,反复研究和实验。要承受实验的失败挫折,也要有从头重来的勇气。

最后,王国维所说的“第三重境界”是在谈“专注”,当然也是在说研究的一种蓦然回首的“顿悟”。尤其是对于设计学的研究生同学而言,习惯了创造性思维主导设计的模式,在论文写作过程当中,有时候总觉得自己写不下去了,实验也做不下去。能够做到“顿悟”其实不是凭空来的。“顿悟”来自持续的专注,依靠反复的琢磨和研究。只要工夫下够了,自然会豁然开朗,融会贯通。

结语

研究生的培养,总的来说还是要聚焦研究生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根源在于研究生研究思维的构建。“创新精神的培养,是研究生教育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的根本途径。” 近几年,笔者总是不忘记告诉新入学的研究生要正确理解本科生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标的区别,如何尽快的构建研究思维,如何用多元思维开展课题研究等,然而,设计学研究生要实现从“设计”到“研究设计”的转变还是非常有难度。因此,有必要从研究思维构建的视角谈一下设计学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问题,也许可以以此为视角揭开设计学研究生能力培养的尴尬面皮,为设计学科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   孙彤,研究生设计教育比较研究[D],中央美术学院,2016:7.

[2]   刘宝成、关立雪,论设计艺术学硕士专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J],教育与职业,2013(32):127.

[3]   刘元风,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探析[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9(12):60.

[4]   许平,序,黄厚石,现代设计思潮(第一卷)造物主[M]. 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8.

[5]   许平,序,黄厚石,现代设计思潮(第一卷)造物主[M]. 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7:7-8.

[6]   喻峥人,科研同构异化背景下设计学专业学生科研思维的培养[J],辽宁丝绸,2017(03):65.

[7]   胡文娟、张宗登,设计艺术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与策略思考[J],艺术与设计(理论),2009(08):203.

猜你喜欢
研究生培养教学实践创新
研究生培养中导师与辅导员联动机制的构建
基于非形式教育理论的研究生素质培养的研究
对当前研究生教育的一些思考
研究生创新培养的“步态追踪”模式
中职计算机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反思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浅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测量平差课程教学改革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