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实施研究

2020-10-27 05:51张志欣
职教通讯 2020年9期
关键词:理论基础实施途径学前教育

摘 要: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已成为当前世界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之一,它是指以社区为纽带将社区内幼儿园、家庭、社会等多元力量有机地整合起来,使其在思想观念上达成共识,从而形成优化组合、功能互补、协调联动的社区一体化教育合力。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运作要以终身学习理论、系统论、共同体理论、科学发展观等为理论基础,做到三点:构建一体化组织机构,保证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运作的整体性;健全一体化的各项制度,确保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运行畅通;完善一体化教育内容,提升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层次。

关键词: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理论基础;实施途径

基金项目:江苏省2016年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农村学前留守儿童的社区教育研究”(项目编号:D/2016/01/81);江苏省2017年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幼儿园、家庭、社区合作共育的实践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793);常州工学院2016年科研基金重点项目“实施学前教育的社区一体化研究”(项目编号:YN1649)

作者简介:张志欣,女,常州工学院师范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终身学习和社区教育。

中图分类号:G7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9-0068-07

当前世界的学前教育发展趋势,一是普及化,二是一体化,三是优质化。一体化主要表现为合力教育,在家庭教育、社区教育、幼儿园教育等方面,推出了一系列改革措施[1]。在现代开放的社会中,生活在社区中的幼儿必然会受到社区环境中各种因素的影响;同时,学前教育也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与社区、家庭联系十分密切。2001年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提出,幼儿园要“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的生活和学习空间”。2003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教育部等部门的《关于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指导意见》。这两份文件指出我国要以社区为依托发展幼儿教育,打破各主体的独立性,形成互动与合作的关系。2016年,教育部对《幼儿园工作规程》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了幼儿园在与家庭、社区合作共育中的地位和途径。目前,在我國学前教育投入还并不富裕的情况下,更要强调教育资源的使用效率。走质量、效益性的教育发展道路,必须把社区内所有教育资源甚至全社会的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地发掘和利用起来,将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力量融为一体,实现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并发挥三方的整体优势,满足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要求。因此,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更是一个不断发展的实践问题。虽然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已经被广泛认可,但是在实践中依然存在“不协同”现象:一是幼儿园、家庭、社区三方合作中地位不对等,二是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表面化现象严重[2]。因此,有必要对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进行研究和探索。

一、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含义

在对学前教育一体化进行界定之前,往往都存在“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是什么”的价值预设,因此,对该问题的回答体现了研究者的态度和思路。具体而言,对“学前教育”和“社区教育”的界定提供了本研究的弹性空间,而对“一体化”的理解则构成了本研究的着力点。

首先,什么是学前教育。狭义的学前教育或传统意义上的学前教育是指对3到6或7周岁(入小学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20世纪80年代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等国际组织采取多种措施宣传与贯彻《儿童权利宣言》的精神,试图为广大儿童提供有利于发展的社会条件。其中,1981年巴黎的“学前教育国际协商会议”将学前教育对象确定为0岁—入学儿童。1986年11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召开主题为“低费用、多途径发展幼儿保教”的国际幼教专家会议。会议提出,要考虑儿童、家庭、社区及整个社会的利益;发展幼儿保教选择的途径要与家庭社区的期望及当地经济、文化条件相适应;要把儿童作为完整的个体对待,促进其各方面的发展,不应分属卫生、教育、福利等不同部门管理。会议明确了直接为儿童提供多种形式的保教机构有:托儿所、家庭托儿所、综合性儿童发展中心、正规和非正规的学前教育的场所等;培养保教人员(孩子的父母、兄姐等家庭成员,社区群众等)以改善儿童的生活环境;动员社区的工作人员采取积极的行动,以改善社区儿童保教的物质条件和社会环境。[3]由此,学前教育的概念转变为:出生(或包括胎儿期)至六七岁(入小学前)儿童(城市的、农村的、家庭的、入托幼机构的)的身心发展。涉及到父母(家庭成员)、托幼机构保教人员与社区有关人员。可以说,这是提倡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开端。

其次,什么是社区教育。社区教育的主要目的在于提高社区成员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以及实现社区发展。它是一种为了满足社区发展需求与个体终身学习需要,基于社区参与与公民精神,通过整合利用社区各种资源而进行的教育活动[4]。它以终身教育为指导思想,以社区全体成员的全过程为基本思路,力图创建一体化、综合性的教育体系和格局。社区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教育与社会的联系紧密性和结合一体化,它是学习社会化和社会学习化的集合体与统一体[5]。学前儿童是社区人口的组成部分,其教育是社区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础工程,也是社区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社区学前教育应是社区内为0—6岁儿童或全体居民设置的教育设施和教育活动,是多层次、多内容、多种类的社会教育,它是以婴幼儿为对象,以家庭为基础,以社区为依托的区域性教育。

最后,什么是一体化。一体化可分解为“一体”和“化”两个部分。其中“一体”包含两个意思:其一,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其二,全体。根据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价值诉求,这里的“一体”主要指“关系密切,如同一个整体”的意思。由此可见,“一体”具有明显的系统论特征,即学前教育的“一体”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要素所构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系统,具有目的性、整体性、层次性和动态性。对于“化”而言,此处指一种后缀,加在名词或形容词之后构成动词,表示转变成某种性质或状态。“一体”本来是名词,其后加上一个“化”字,“一体化”构成一个动词。一体化的英文为integration,意为融合、合并。但学前教育的社区一体化更多地指融合。就“XX化”的字义而言,至少有两种解释:一种指某种事物的性质或状态所发生的根本性变化,指一种“质的转换”;一种指某种事物向某种性质或状态所做的改变或变化,指一种“转换的过程”。[6]由此不难发现,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有着双重特征,既可以认为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是一个过程,一个永无止境的追求,也可以把它当做一个预设的目标,在不同的时期和环境下彰显一定的、不同的主题。因此,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是过程性和目标性的统一。

(四)科学发展观为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确保了发展方向

科学发展观首先是全面发展,就是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与人的全面发展具有内在一致性,而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最终价值取向。“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在建设和发展过程中应以幼儿为中心,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学前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和社会系统中起着奠基的作用,它的发展关系着整个教育和社会系统的全面进步,“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最终目标也应是为了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其次,科学发展是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体,社会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满足人的需求,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人作为社会的主体,既是可持续发展的目的,又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也应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因素,在发展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即“幼儿”为中心,把促进幼儿的可持续成长和发展作为主要任务。最后,科学发展观也是整体发展的观点,是整合、协调、互动发展的观点。在这个意义上,“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就要求把社区教育加以整合、协调、互动。“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就是学前教育朝向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科学发展。

三、实施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途径

实施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的社会化和全面发展,而且确保了整个教育目标的一致性,从而促使学前教育走上良性循环的道路。要想形成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格局,保证这个复杂系统能够协调、高效地运作,必须在实践中探索有效的途径和方法。

(一)构建一体化组织机构,保证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运作的整体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的报告《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中指出:“未来的教育必须成为一个协调的整体,在这个整体内,社会的一切部门都从结构上统一起来了。这种教育将是普遍的和继续的。”[11]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正是这样一种发挥整体、协调作用的教育模式,是一种整体性、系统性的运作。因此,必须发挥各级组织机构的整体协调性,使各方教育力量真正形成一种教育合力。

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首先需要上下协调,构建一体化的组织机构。例如,可以成立“教育一体化”委员会或领导小组,成员主要由幼儿园领导、家长代表、社区领导等组成,旨在以促进幼儿发展为目的,沟通协调幼儿园、家庭、社区等主体关系,负责研究和拟定一体化教育发展工作目标、年度计划、规划,并组织实施,制定一体化教育的制度,使其逐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

其次,不同层面的各级组织机构在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中也应发挥不同的作用和承担相应的责任。如区委、区政府领导根据上级政策和要求充分发挥领导、规划、协调的职能,负责领导、规划、协调启动社区一体化教育的运作。通过责成区委区政府有关部门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支持学前教育,形成整体育人合力。区委区政府应同有关委、办、局及街道办事处明确各自为学前教育办实事的具体内容和考核要求,由分管教育的副区长牵头,统一协调区层面的“社教委”“青保委”“关工委”等各种群团组织的力量,发挥他們的优势。在实际操作上,由各委的常设办公室督办使工作落到实处。此外,在社区这一层面上的组织机构必须分工明确,职责分明。区社区教育办公室作为区社区教育委员会的常设办公室必须会同区教育局制定实施规划,向各街道社区、幼儿园下达工作实施意见,负责协调街道社区之间、幼儿园之间的教育资源、教育力量,由街道文教科负责实际操作,基层幼儿园作为社区成员责无旁贷地发挥自己的指导和参与作用,而家长既是教育的对象,也是教育的力量。这样一种统一指挥、分级实施、横向协调的组织运作保证了运作的整体性。

(二)健全一体化的各项制度,确保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运行畅通

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正常运行必须有一系列科学健全的制度,才能保证其运作的规范、畅通。根据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运作可以考虑建立以下制度。

1.区联席会议制度。根据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内容和要求,建立区联系会议制度,来保证计划的制定、贯彻、检查。如儿童假期工作领导小组联席会议制度,街道社区教育的联席例会制度等。

2.集约化指导制度。为了使规划实施通畅、评价准确,以及在运作的各个环节层确立的规范要求更科学、更具操作性,应充分发挥区教育督导室、区教研室、科研室等有关方面的力量,形成集约化的指导机制,指导社区一体化教育活动的开展,从而保证教育活动的质量和专业层次。

3.督导评估制度。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受区委区政府委托,发挥督导评估的功能,对社区的教育工作,形成不定期的专项督导制度,并逐步在督导评估的对象上扩大到区有关委办局的“督政”上,发挥一种监督保证作用。

4.表彰激励制度。区建立表彰激励制度,定期表彰在组织和实施社区教育一体化实践活动中卓有成效的街道社区、幼儿园、基层单位、教师及家长,定期表彰社会方方面面支持社区教育的先进单位和个人。这不仅能够激发幼儿园、家庭和社区各单位及个人的工作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还能引起强烈的社会反响,进一步推进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

有了一系列制度保障,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才能走上制度化的轨道,一体化才能有可能真正实现。

(三)完善一体化教育内容,提升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层次

从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基本特点可以看出,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内容首先具有社会性,因此,其教育内容必须贴近幼儿的生活,贴近社会生活,这样才有可能充分发挥社区一体化教育力量的自身优势。具有社会性的丰富多彩的教育内容也是深受家长和幼儿欢迎的,开展这些内容的教育也能够促进参与社区教育的各企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的自身发展。其次,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内容具有实践性,一般都是在实践操作中完成的。幼儿是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接受新知识、新技能、锻炼能力的,家长也是在实践中学会不断优化家庭教育环境的。最后,社区一体化的教育内容还具有实用性。它不一定强求教育内容体系的完整,它可以从家长和幼儿成长的需要出发,从社区资源的特点因人制宜、因地制宜设置,充分挖掘社区教育资源,满足家长和幼儿成长的实际需求。

从社区教育内容的社会性、实践性和实用性出发,在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发展中,可以从不同方面开发教育内容。从满足幼儿发展的维度,可以开设满足幼儿兴趣爱好的内容系列,如声乐、器乐、舞蹈、球类等,还有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内容系列,如自我保护训练等;从优化育人环境的维度,可以开设优化家庭育人环境、提高家长素质的内容系列,如心理健康指导、早期教育指导、社会交往指导等,还有优化社区育人环境的内容系列,如亲子活动、家庭读书活动、文娱活动等。

有了丰富多彩的、高质量的教育活动内容,学前教育社区一体化的专业层次才能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陶西平.当前学前教育发展趋势是普及化、一体化、优质化[EB/OL].(2019-01-08)[2020-07-26].http://chn588.com/xqjy/201901/14.html.

[2]李曉巍,刘倩倩,郭媛芳.改革开放40年我国幼儿园、家庭、社区协同共育的发展与展望[J].学前教育研究,2019(2):12-20.

[3]尹坚勤.0岁—3岁婴幼儿早期教养纳入学前教育体系之分析[J].早期教育(教科研版),2012(1):18-21.

[4]张永.社区教育内涵发展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8:10.

[5]沈光辉.转型发展中的社区教育问题研究[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6:15.

[6]邬志辉.中国教育现代化新视野[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20.

[7]李春生,康瑜.终身学习背景下学校和社区关系的重建[J].比较教育研究,2002(4):44-47.

[8]顾保国.坚持系统思维 寻求经济动态平衡——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系统思想方法[J].新湘评论,2020(4):37-39.

[9]胡群英.共同体:人的类存在的基本方式及其现代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0(1):73-76.

[10]李玲.构建城乡一体化的教育体制机制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5:37.

[1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6.

[责任编辑    曹   稳]

Research on the Implementation of Community Integ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ZHANG Zhixin

Abstract: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gration has become one of the current world development trend of preschool education. It refers to the community as a link to the community kindergarten, family and society and the power organically integrate, make its reach a consensus on ideology, thus forming optimum combination, complementary functions, coordinate linkage community integration education resultant force. The ope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gration should be based on lifelong learning theory, system theory, community theory, and scientific development concept, etc. It should: build an integrated organization to ensure the integrity of the integrated ope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improve the integrated system to ensure the smooth operation of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gration; improve the integrated education content to upgrade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integrated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Key words: preschool education; community integration; theory found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猜你喜欢
理论基础实施途径学前教育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创新教育督导方式 推动学校内涵式发展
浅议中职计算机基础课自主学习教学模式
会计准则变革的非预期效应理论框架构建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论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的引领艺术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