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内涵、发展困境与战略选择

2020-10-27 05:51张家勇
职教通讯 2020年9期
关键词:教育治理现代职业教育战略选择

摘 要:为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职业教育需要从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当前,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体系、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职业教育治理体系等依然存在短板或弱项。发展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价值内涵,优化层次结构体系,突出技术技能优势,完善类型考试招生制度,健全跨界治理体系。

关键词:现代职业教育;价值内涵;战略选择;层次结构体系;教育治理

作者简介:张家勇,男,教育部教育发展研究中心综合研究部副主任,副研究员,教育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教育政策研究。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47(2020)09-0016-05

新时代科技迭代、经济转型、产业升级,全民终身学习需求日增,职业教育需要从传统向现代加快转型。现代职业教育需要重新定位价值内涵,优化层次结构,突出技术技能优势,完善职业类型考试招生制度,健全跨界教育治理体系。

一、新时代职业教育的价值内涵

(一)职业教育具有精准扶贫的独特优势

职业教育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是造血式扶贫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谋民生之利、解民生之忧、补民生短板,是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的民生教育。职业教育大部分生源来自贫困家庭,职业教育对象与我国精准扶贫对象高度契合。职业教育应该是人人考得上、读得起、用得着的致富教育,是应对相对贫困、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法宝。

(二)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途径

职业教育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有效途径,最容易与全民终身学习无缝对接,能够将中国人口压力转化为人才优势,将我国从人口大国转变为人力资源强国。职业教育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帮助劳动者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增长新本领,把知识形态的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是科学技术再生产的重要手段。职业教育在教育普及、教育结构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8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数约为高中阶段教育在校生数的39.52%,高职(高专)院校在校生数占普通本专科在校生数的40.05%[1],实现2035年教育普及目标,还要继续发挥职业教育的重要作用。

(三)职业教育是现代化强国建设的重要基石

职业教育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与生产、生活、生态联系紧密,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引擎。职业教育对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适应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实体经济迈向中高端,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是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跃升的强大武器,是全面提升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的重要举措。

(四)职业教育是“一带一路”倡议的开路先锋

技术本身不含意识形态,不会附带价值观,没有种族和文化隔阂,是国际最流通、最时尚、最适用的“硬通货”,技术交流是职业教育助力大国外交的重要途径。职业教育要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与中国企业走出去同步或提前部署,展示中国制造硬实力,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中国教育走向世界的“开路先锋”,发挥其作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润滑剂和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二、职业教育转型面临的现实困境

十八大以来,我国现代职业教育已现雏形,体系框架基本形成,但依然存在层次结构有待优化、技术技能培养有待强化、考试招生制度有待完善、治理体系有待健全等问题。

(一)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需要破难题

职业教育层次结构比例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中职和高职规模相对可观,但本科以上层次的职业教育是突出瓶颈。当前,中职毕业生已从就业为主转向升学为主,高校和职场反映很多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职业技能水平偏低、发展后劲不足。伴随产业升级,中职学生直接就业将面临更多挑战,因此,中职学校的功能定位亟待调整。本科教育是蓝领和白领的标志性分界线,也是家长们望子成龙的基准线。2012年以来,我国通过多种途径、多种渠道发展本科职业教育,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仍然规模不大、质量偏低、特色不明,不能满足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需求。由于本科职业教育这块土壤匮乏且贫瘠,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嫁接在普通高校“砧木”上,难以体现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办学特色,被讥为学术学位的压缩饼干。从治理上看,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处于游离状态,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中尚未发挥应有作用。

(二)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体系需要强弱项

职业技术技能是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和办学优势,是职业院校学生的核心竞争力。目前,职业技术技能培养体系仍不健全,职业院校毕业生的社会满意度、美誉度和认可度不高;职业院校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困难大,对接方式、途径、力度和效果不甚理想,没有及时反映行业企业需求;各级各类技术技能标准不够明确,层级间的纵向衔接不够系统,与行业的横向对接不够畅通;职业院校办学普教化,中职教育与普通高中培养目标趋同,中职数控机床专业的课程名称80%与清华大学数控机床系相同;“双师型”教师培养也只是停留在硕士阶段,全国仅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设有2个方向的博士点,导致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急需的“双师型”领军人才和优秀专业带头人供不应求。

(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制度需要补短板

职业教育既是就业教育也是升学教育,制定符合职业教育类型特征和办学特色的考试招生制度,是增強职业教育吸引力的重要基础。目前,职业教育不同层级之间贯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的具体要求和选拔标准不是很清晰,职业教育学生多样化选择、多路径成才的“立交桥”没有系统建立,国家资历框架和学分银行建设仍停留在蓝图阶段。

此外,从中职到高职的升学通道相对通畅,但从高职院校升学到本科职业院校、从本科职业院校通往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通道没有贯通。真正意义上的职业院校“专升本”渠道尚未开通,普通“专升本”以学科成绩为主要选拔依据,成为高职院校学生从职业教育向普通教育转移的重要通道,对高职院校教育教学造成较大冲击,为此,山东、湖南、黑龙江、宁夏、广西等地被迫对高职学生参加“专升本”设定一定的条件和比例限制。此外,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照搬学术型学位招生模式,生源主要来自普通高校应届毕业生。

(四)职业教育治理体系需要除积弊

职业教育是涉及多部门监管的跨界教育,各部门之间职责交叉分散,给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带来了不利影响。教育行政部门主管学历教育,人社部门主管职业培训,发展和改革部门主导产教融合。同是从事职业教育培训的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分别由教育部门、人社部门主管,技工院校采用自成一体的办学标准和招生渠道,只能开展学制教育而非学历教育,学生毕业只能颁发学业证书。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选择性地为技工院校出台教师职称、毕业生待遇等政策,由其组织的世界技能大赛选拔赛与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捆绑,主要面向技工院校师生,职业院校师生无法获得公平的选拔资格。分属两个部门主管的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各自独立运营,但试点目标、内容和方式等高度趋同,造成了不必要的渠道资源浪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也存在类似弊端。部分职业院校为获得更多资源,加挂技工院校的牌子,学校内部管理实行两套制度,徒增不少管理成本和行政负担。

三、职业教育转型的战略选择

(一)突出职业院校技能培养优势

1.健全职业技能标准体系。建议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联合教育部门、行业企业,以职业大类(岗位群)为单位,以提高职业能力为目标,共同制定覆盖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不同层级的职业技能标准,重点明确“1+X”试点中的“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系列标准。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据此构建专业标准、课程教材标准、顶岗实习标准、教师和校长专业标准、实训条件建设标准、评价标准等,实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工作岗位与技能等级的精准对接。

2.改革职业院校办学模式。2019年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今后两年继续扩招200万人,越来越多不同年龄、不同学习背景、不同工作经历的退役军人、农民工、残疾人、下岗职工、农村富余劳动力、转岗就业劳动力等非传统学生将走进职业院校,这必将催生职业教育新样态、新业态、新形态,给职业院校带来全新挑战。职业院校必须调整培养目标、课程方案、教学方法和招生办法,以弹性学制取代学年制,为学生提供远程学习、在线学习和部分时间制等学习方式,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住、学得懂、用得上。

3.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实训基地是产教融合的最佳结合点。政府、企业和职业院校可以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将其作为职业技能孵化器、实践教学场所、校企人才双向流动站、企业真实生产车间、社会技术服务站、社会培训工作站,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实习实训,让学生就业有能力、升学有基础。

(二)健全职业教育层次结构体系

1.巩固中职教育基础性地位。中等职业教育是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基础。据统计,即便到2035年仍将有35%的适龄人口不能接受高等教育,因此,很有必要继续保留并发展一定规模的中等职业教育,但必须调整中职教育的教学内容和培养目标,在加强文化基础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岗位群或行业大类需要的综合性、通用性、基础性能力,为学生升学或就业打下坚实基础。必须打通中职和普通高中之间的围墙,中等职业学校可以为普通高中提供职业技术必修课和选修课,联合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和职业体验课程,让所有学生都掌握1~2个职业技术技能。中等职业教育不全是15~19岁年龄组人群的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在学校内部进行,也可以在职业教育中心或社会培训机构进行。

2.加快发展本科职业教育。应积极探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实现形式,适当扩大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突破职业教育发展瓶颈问题。建议扩大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试办本科职业教育的专业范围和招生规模,条件成熟后将其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继续引导更多地方普通本科高校转型为应用技术型大学;鼓励高水平工科院校设立二级职业技术学院,开设应用技术类型专业或课程;重点发展几十所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培养“双师型”教师;以民办高职院校为主,将部分高职院校升格为职业技术大学;在现代制造业、现代服务业发达地区,新建本科层次应用型大学。

3.发展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在本科职业教育取得突破的基础上,以高水平本科职业院校的骨干专业为依托,推进以职业需求为导向、以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以产学结合为途径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借鉴日本、德国等国的职业教育学历学位制度,构建体现职业教育属性和特色的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学位体系,培养先进制造业、现代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急需的大国工匠、能工巧匠。

(三)完善职业教育类型考试招生制度

明确职业教育不同层次之间衔接、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的具体要求和选拔标准,出台能够体现职业教育类型属性的本科职业院校招生方式、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考试办法。

1.完善高职院校考试招生办法。完善“文化素质+职业技能”考试考查方式,今后职业教育招生计划单列,不再从普通高考中录取新生。高职院校以招收中职毕业生为主,继续探索单独招生、中高职贯通、技能高考、普职融通、注册入学、综合评价招生、技能拔尖人才免试、师傅收徒弟等多种考试招生办法,降低纸笔考试分数所占比重,逐步扩大招收有实践经历人员的比例。本科职业院校招生也应将职业技术技能作为基本条件,并将职业技术技能发展潜力作为重要依据,兼顾特定职业领域或岗位群需要的理论知识,进行针对性的选拔录取。

2.开辟职业教育“专升本”升学通道。在保留并完善现有普通“专升本”通道的基础上,专门为高职院校毕业生开辟职业教育“专升本”升學通道,直接服务于本科职业院校招生,在考试内容、选拔方式、录取标准等方面体现职业教育属性,将学生单纯追求学历的过程变为职业技术技能提升的过程,避免对高职教育教学造成冲击或干扰,着重培养学生具有理论支撑的实践能力、新领域技术的研发能力[2]。

3.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考试招生制度。专业硕士、专业博士应以培养能工巧匠、大国工匠、技术技能大师为目标,重点以本科职业院校学生为招生主体,以高级技师职业技能标准和综合职业能力为重要依据,确定考试内容、录取标准和选拔方式,在理论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形成与学术型研究生并行的独立选拔通道,让职业院校学生也能实现硕博梦。

4.建立各种学习成果互认与转换制度。建立国家资历框架,明确国家资历框架等级和相应标准;畅通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互通渠道;为各种学习成果互认、积累和转换提供基准,将工作经验转换成相应学分,为技术技能人才終身学习、持续成长拓宽通道;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促进学历、学位、资历互认与对接,为技能人才跨国创业就业创造条件。

(四)完善职业教育跨界治理体系

1.明确职业教育监管部门职责分工。建议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指导和管理职业院校与技工院校,按照规范程序将达到统一设置标准的技师学院、(高级)技工学校纳入职业院校序列,归并职业院校学历教育和技工院校学制教育,统一使用国民教育招生平台和毕业证书查询系统,统筹整合现代学徒制和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和全国技工院校技能大赛。

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门统筹指导和管理面向城乡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培训,牵头拟订职业分类、职业技能标准,拟订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政策、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计划,拟订技能人才培养、评价、使用和激励制度,完善职业资格许可和认定制度,健全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政策。

完善由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发展改革、工业和信息化、财政、农业农村、国资、税务、扶贫等单位组成的职业教育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在战略规划、经费保障、项目安排、税收政策、就业援助、教育扶贫等方面形成政策合力,发挥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书证融通、训育结合的办学优势。

2.建立健全职业教育监管评价体系。建立第三方教育评价机制,采用市场机制筛选培育高水平、社会化、专业化的培训评价组织,发挥行业企业等用人单位在人才评价中的作用,促进其参与实施职业技术技能考核、评价和证书发放等活动。建立职业教育质量综合评价制度,突出学习者的职业道德、职业能力、就业质量等核心指标。教育督导机构通过督导报告、约谈、奖惩等手段,开展职业教育定期督导和专项督导;各级人大通过立法修法、执法检查、专题询问、提出议案、代表视察等多种方式,助推职业教育现代化;各级政协通过递交提案、委员视察、专题调研、民主监督等方式,保障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18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0L].(2019-07-24)[2020-04-16].http://www.moe.gov.cn/jyb_sjzl/sjzl_fztjgb/201907/t20190724_392041.html.

[2]张家勇.突出现代职业教育的类型属性[N].光明日报,2019-10-29(15).

[责任编辑    贺文瑾]

The Valu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Dilemma and Strategic Choice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ZHANG Jiayong

Abstract: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new requirements of the new era, vocational education needs to speed up the transformation from traditional to modern. At present, there are still some shortcomings or weaknesses in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system,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skills training system, vocational education examination and enrollment system, 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governance system. In order to develop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it is necessary to reorientate the value connotation, optimize th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system, highlight the advantages of technical skills, improve the enrollment system of type examination, and improve the cross-border governance system.

Key words: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value connotation; strategic choice; hierarchical structure system; governance system

猜你喜欢
教育治理现代职业教育战略选择
教育治理背景下班级文化建设的策略分析
基于创新理念的我国核电可持续发展思路探究
试论现代职业教育校企合作机制
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影响因素的文献综述
现代职业教育背景下环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论现代职业教育的本质
论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战略选择
治理定义下的教育治理引论
自治与问责的平衡:高等教育治理的保证
语文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在外语课程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