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军
摘要:数学运算是高中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基本能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强化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 高中数学 运算能力
运算能力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种比较基础的数学能力,是学生开展其他学习活动的基础.所以,高中数学教师在開展数学教学活动时,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对学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培养,为学生日后的学习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明确教学目标,优化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导向,所有教学活动的开展都是围绕着既定的教学目标展开的.因此,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运算能力进行培养时也需要明确教学目标.
比如,教师在引导学生学习有关“集合的运算”这一部分的知识时,如果仅仅把“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作为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目标的话,就很容易让学生觉得学习压力大,不知道从哪个角度入手.但是,如果教师把“熟练掌握集合的运算”分散成几个如“掌握交集的运算”“掌握并集的运算”“理解子集的概念”等在内的小的学习目标,并让学生通过完成这些小目标来完成对“集合的运算”这一部分的学习内容的话,学生各个阶段的学习目标就会比较明确,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也会更具有条理.所以,教师在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需要着重对教材进行挖掘,把教材当作自己开展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不过,教师需要认识到教材是具有普适性的,在借助教材设置教学目标的时候要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更有针对性的教学目标.总之,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明确某一阶段的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开展学习活动,让学生有条不紊地学习有关集合运算部分的知识.
二、激发学生热情,提升教学成效
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的时候,需要采取必要的措施激励学生自主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找到自己在课堂教学活动中的正确地位.教师需要在核心素养理念的支持下,通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方式,将学生的主体地位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在相对自由的空间内在自身的学习兴趣的带动下开展学习活动,提升自身的运算能力.
比如,教师在讲解“不等式”时,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尝试自主探索解决与不等式相关的问题.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下,教师一般都是教学的主体,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进程是由教师来把控的,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的安排.这就导致学生过度依赖于教师的安排.此时,教师可以尝试着让学生解决类似求|x-3|≤5的解集的题目,观察学生解决问题的思路,看看学生是采取对绝对值中的“x-5”的正负情况进行讨论的方式解决问题,还是采取选特殊值进行简单画图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两种解不等式的基础方法,把握“采取分类讨论的方式容易遗漏答案”以及“采取画图法很难获得精确的答案区间”这两个结论,进而引导学生将这两种方法进行有效结合,使这两种方法互相补充,达到提升解题正确率的目的.
三、重视学习过程,提高计算能力
运算成效的显现是以过程为基础的.教师在开展运算教学活动时,需要重视运算教学的过程.可从以下四个角度加深学生对学习过程的重视:第一,进行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对一些运算法则进行推导,让其自主探索其中的规律,以加深他们对运算法则的记忆;第二,熟练使用运算法则,有意识地增加学生的做题量,让学生借助熟能生巧的方式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提高运算的准确性;第三,提高学生在运算过程中必要的推理能力,引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解决一些没有遇到过的问题,并通过类比的方式从旧知识中找到新问题的解决思路.
比如说,教师在引导学生对“导数”这一部分知识进行学习时,就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导数公式,让学生根据自己现有的知识证明这些公式的正确性,从而让学生在证明的过程中,提高对这一部分知识的理解,并提高自身的运算能力.当然,如果学生在推导的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教师需要及时地提供帮助.而随后教师则需要让学生再一次进行独立地证明,并为学生提供一些新的、类似的导数公式让其推导,以提升学生的运算能力.
综上所述,在核心素养理念下对高中生的运算能力进行培养是当前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重点,对学生未来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是学生开展接下来的学习活动的重要支撑.教师可以通过明确教学目标、激发学习热情以及重视学习过程等多个角度开展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