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冠心病慢性心衰患者对其血清N-BNP水平的影响分析

2020-10-27 04:38樊丽媛
大医生 2020年8期
关键词:内酯小剂量心肌

袁 峰 樊丽媛 任 宏

(1.德州市中医院,山东德州 253057;2.十二师头屯河农场医院,新疆乌鲁木齐 830022)

随着经济迅速发展与人们饮食结构明显改变,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发病人数逐年上涨[1]。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冠心病患者中十分常见的并发症类型,多见于中老年人群,病情相对急促、迅猛,而且极易出现室性心律失常等症状。若患者未获得及时、有效的诊治处理,极有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该病是由心肌梗死、心肌炎症等性质心脏病而诱发的综合征,临床主要症状为身体乏力、呼吸困难[2]。该病会造成患者左心室功能下降,血清N末端脑利钠肽(N-BNP)水平升高,运动功能受限等。治疗心衰的目标不仅是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而且还需要针对心肌重构的机制,延缓和防止心肌重构的发展,降低心衰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临床上通常将常规药物疗法,即予以患者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类、他汀类、螺内酯、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等药物,作为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主要治疗措施。但常规药物疗法难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功能,因此临床治疗效果并不理想。为降低病死率,治疗上应从改善其N-BNP水平及心功能入手,予以有效、科学的药物干预。有关研究表明[3],应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此类疾病,能够有效降低病死率。本文旨在研究小剂量螺内酯治疗该病的应用价值,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德州市中医院2018年5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共5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5例。研究组男性12 例,女性 13例,年龄51~86岁,平均年龄(68.6±3.4) 岁。对照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53~89岁,平均年龄(67.2±2.9)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家属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德州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通过。纳入标准:均符合《中国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4》[4]中相关冠心病慢性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排除标准:患者精神异常,且合并其他严重系统性疾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片(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2378,规格:10 mg/片)5 mg/次,2次/d+酒石酸美托洛尔(阿斯利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H32025391,规格:25 mg/片)12.5 mg/次,2 次/d,两种药物均为早晚服用。6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

研究组在对照组服药治疗基础上,服用小剂量螺内酯(江苏正大丰海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077,规格:20 mg/片),1 次 /d,20 mg/次。6 个月为一个疗程,治疗一个疗程。

为保障治疗效果,两组在治疗过程中,均需嘱咐患者做到低盐饮食、合理休息,避免病情发展。

1.3 观察标准

治疗前后采用酶联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清N-BNP水平[5],并应用心脏彩超测定左室舒张末直径(LVEDD)、左室收缩末直径(LVESD)、左房内径(LAd)、左室后壁厚度(PWT)、左室射血分数(LVEF)。

对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显效:治疗后,临床症状完全消退,心电图基本恢复至正常状态;有效:治疗后,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心电图的ST波段回升至0.05 mV,T波段由平坦转变为直立状态;无效:患者的相关临床症状并无明显的好转迹象,心电图未见明显的改变。总有效=(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应用SPSS 20.0进行分析,其中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以[例(%)]表示,计量资料进行t检测,以(±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P水平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N-BN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N-BNP水平均下降,且研究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N-BNP水平比较(±s,pg/mL)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对照组 25 967.26±6.74831.33±3.65 88.671 0.000研究组 25 967.33±7.93739.47±4.48125.088 0.000 t 0.037 79.482 P 0.971 0.000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

两组患者治疗前LVEDD、LVESD、LAd、PWT、LVEF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 LVEDD、LVESD、LAd、PWT显著降低(P< 0.05),LVEF显著升高(P<0.05),且研究组患者治疗后LVEDD、LVESD、LAd、PWT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 < 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的治疗结果比较

对照组临床诊治总有效率76.00%,低于研究组的9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功能情况比较(±s)

注:*表示与对照组比较,P<0.05;#表示与治疗前比较,P<0.05。

组别 n 时间 LVEDD(mm) LVESD(mm) LAd(mm) PWT(mm) LVEF(%)研究组 25 治疗前 57.24±8.34 43.04±6.21 45.54±9.35 11.23±1.75 36.74±3.23治疗后 52.22±3.15*# 38.94±4.25*# 34.92±5.31*# 8.22±0.84*# 50.15±6.96*#对照组 25 治疗前 57.30±8.73 43.25±6.58 45.57±9.19 11.37±3.35 36.62±3.75治疗后 53.21±4.43# 40.27±3.58# 39.72±4.20# 9.71±0.73# 48.23±5.37#

表3 两组的治疗结果比较[例(%)]

3 讨论

心力衰竭属中老年人群体中较常见疾病,是指患者心脏的收缩、舒张功能受到损伤,心脏无法排出静脉回心血量,静脉系统内的血液发生淤积,动脉系统内的血液灌注不足,出现心脏循环障碍症候群的状况,临床统一表现为肺淤血、腔静脉淤血[6]。心力衰竭属心脏疾病发展的最后一个阶段,一般是由心血管疾病进一步加重而引发,但某些心脏疾病同样能够造成心肌受损,导致心肌结构、功能发生改变。大部分心力衰竭的开始点为左心衰竭[7]。

心力衰竭治疗的关键是尽早治疗和充分准备,对梗死的相关动脉进行长久性的开通,对心肌进行保护,促进左心功能恢复,减少心力衰竭的死亡率。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为血管扩张法、利尿法,治疗效果较为明显。有关研究表明[8],在该疾病治疗过程中,采用口服小剂量螺内酯的方式进行辅助治疗,有利于改善患者心功能各项指标,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概率。

在增加心室容量负荷的情况下,大量脑钠肽被释放,经裂解后生成N-BNP,因此将N-BNP作为评价患者心功能的指标较为准确客观,受机体其他因素影响较小,成为判断心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螺内酯是一种醛固酮竞争性抑制剂,可有效作用于集合管,防止机体离子交换,提升氯离子、钠离子及水分子排泄水平,进一步发挥缓解心脏压力、提升心电稳定性。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螺内酯可改善血管内皮,促进血氧释放、合成,并降低N-BNP水平,提高左心室收缩射血能力,促进患者心功能恢复。螺内酯的本质为人工合成的甾体化合物,与醛固酮结构相似,且作用部位为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属于低效利尿剂。螺内酯进入人体后,会迅速被人体消化系统吸收,生物利用度、血浆蛋白结合率均处于较高水平,肝脏将其代谢为有活性的坎利酮[9]。此外,螺内酯还可防止醛固酮受体复合物形成,加快血管内盘功能恢复,促进一氧化氮释放生成,进一步改善心功能、降低慢性心衰患者病死率。本研究中,对研究组给予常规药物+小剂量螺内酯药物治疗一个疗程后,研究组患者LVEDD、LVESD、LAd、PWT低于对照组(P<0.05),LVEF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后N-BNP水平和治疗效果也均优于观察组(P<0.05)。由此可见,小剂量螺内酯药物对心功能的改善作用明显。

综上所述,采用小剂量螺内酯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N-BNP水平及心功能指标,治疗效果理想。

猜你喜欢
内酯小剂量心肌
不同类型桃果实内酯芳香物质构成与重要性评价
小剂量喹硫平对文拉法辛治疗抑郁症增效作用的比较研究
超声诊断心肌淀粉样变性伴心力衰竭1例
小剂量左甲状腺素对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治疗效果及促甲状腺激素水平分析
小剂量右美托咪定复合瑞芬太尼对全麻拔管期呛咳的影响
水囊联合小剂量催产素应用于足月引产的临床疗效观察
芸苔素内酯与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应用技术
心肌桥是什么病?
对科研工作要有锲而不舍的精神
CCTA联合静息心肌灌注对PCI术后的评估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