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效果及对功能障碍程度影响的观察

2020-10-27 04:38王鹏翔
大医生 2020年8期
关键词:成形术经皮椎体

王鹏翔

(南通市中医院,江苏南通 226001)

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多发于老年人群体,机体骨质疏松为诱发脊柱骨折的首要原因,是临床上常见的骨折类型。该病以疼痛为主要临床症状,随着病情加重对患者生活质量、生活能力均有显著影响。当前我国处于人口老龄化阶段,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发病率逐年升高,故临床对该病关注度较高,为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需进行积极、有效治疗。临床多将经皮椎体成形术应用在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治疗中,但临床证实该术式康复时间长,且患者术后需长期卧床,易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效果理想,术后可提高患者肢体功能恢复效果。盛东[1]的研究结果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出血量及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因此,本研究选择60例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如 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8月至2019年2月南通市中医院收治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6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30例。试验组中,男性17 例,女性 13例;年龄 65~88岁,平均 年 龄(76.52±10.38)岁;病 程 4~ 82 d,平均病程(40.26±35.61)d。对照组中,男性18例,女性12例;年龄62~87岁,平均年龄(74.51±12.04)岁;病程8~ 72 d,平均病程(40.31±31.52)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及其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南通市中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有腰背部疼痛者;结合X线、磁共振检查、骨密度测定,参照《脊柱骨折诊疗指南》确诊者[2]。排除标准:心肺功能不全者;脊柱神经根受累者;依从性较差者;有免疫系统疾病者;有血液系统疾病者;有脊柱畸形者;有恶性肿瘤者;有手术禁忌证者[3]。

1.3 方法

①经皮椎体成形术:为患者行全身麻醉,而后协助其取俯卧位,借助C臂X线透视机准确定位损伤处,待明确手术部位后,对手术区域进行消毒、铺巾,明显伤椎上方、左侧10点位、右侧2点位方向,矢状面15°位置经皮穿刺,穿刺时经过椎弓根深入椎体前1/3处,确认穿刺位置后拔出枕芯,在椎体处注入骨水泥,待骨水泥成功硬化后拔除穿刺针。

②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为患者行全身麻醉,麻醉后指导患者选择合适的卧位经皮穿刺,穿刺方法与经皮椎体成形术相同。待成功穿刺后更换工作套管,建立工作通道,而后拔除穿刺导针,并将球囊置入工作通道,待球囊扩张至满意高度,便可在椎体处注入骨水泥(Osteopal®Ⅴ型骨水泥,德国进口产品,由杭州椰克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提供),根据骨水泥渗漏情况停止推注,拔除穿刺针。

1.4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后1个月患者的活动受限情况进行疗效评价:①显效为日常活动不受限,脊柱恢复正常;②有效为日常活动轻度受限,脊柱基本恢复;③无效为日常活动无明显改 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总例数 ×100%。

评价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情况[根据X线片测量伤椎前缘高度,伤椎前缘高度丢失=(正常高度-伤椎高度)/正常高度×100%],术后24 h疼痛程度(参考数字模拟法评价,分值为0~10分,0为无痛,10为剧痛)[4],功能障碍程度(参考ODI量表评价),下肢功能评分(参考JOA量表评价)等指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统计学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

试验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33%(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丢失、疼痛程度评分、功能障碍程度、下肢功能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老年人骨质中钙含量的部分流失易发生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该病以背部疼痛、后凸畸形、神经损伤等为临床症状,若未进行及时有效治疗,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较为明显。在治疗方面主要有开放性手术和微创手术,其中开放性手术能在直视下精准操作,能实现较好的解剖复位,但是风险大,手术创伤大,术后伤口愈合慢。微创手术则具有创伤小、治疗效果较好等优点。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是目前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的一种微创术式,该术式是在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基础上改革优化而成的新术式。其通过复位塌陷的椎板来纠正骨折畸形,恢复正常的脊柱生理结构,而且双侧入路利于双侧对称,避免术后畸形的发生。术中使用球囊扩张使得上下椎体结构恢复正常,然后利用骨水泥注入维持复位和保持骨折椎的刚度。该术式结合生物学和力学原理,恢复患者的椎体原有结构,改善骨折畸形,减轻患者的疼痛感,促进术后脊柱功能恢复。而且还能预防骨性炎症渗出对周围正常组织的压迫,减轻术后损伤,促进患者术后康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患者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临床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73.33%,这一结果与姚维[5]的研究结果一致: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临床疗效为92.50%,高于对照组的82.50%,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具有极高的临床价值。既往对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大多开展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该方法虽可达到镇痛的目的,但对骨折部位复位效果并不理想。陈玮等[6]研究指出,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在胸椎、腰椎新鲜骨折中有极高的价值,治疗中由于脊柱空腔四周骨壁较为完全,可对骨水泥起到支撑作用,避免骨水泥出现渗漏情况,该手术方法会减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的概率,还可增加伤椎高度,减少伤椎前缘高度丢失。这与本次研究结果一致,本次研究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后伤椎前缘高度丢失为(4.08±1.32)mm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12.21±1.81)mm,证实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提高临床疗效,且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后疼痛程度评分为(2.12±1.05)分、出血量为(15.72±1.25)mL,均低于经皮椎体成形术的治疗,表明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可降低手术实施风险,以及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7]。但骨水泥注入过程中若出现渗漏情况,需借助MRI、CT对椎体压缩程度进行检查,并停止骨水泥的注入[8]。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比较(±s)

组别 n 手术时间(min) 出血量(mL) 伤椎前缘高度丢失(mm) 疼痛程度(分) 功能障碍程度(%) 下肢功能评分(分)试验组 30 25.41±3.12 15.72±1.25 4.08±1.32 2.12±1.05 28.05±12.32 18.42±2.05对照组 30 26.21±5.15 16.21±1.24 12.21±1.81 5.24±1.32 68.21±16.52 24.05±1.21 t 0.728 1.254 19.878 10.132 10.678 7.561 P 0.470 0.133 0.028 0.000 0.000 0.000

综合上述,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骨折患者开展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对降低患者疼痛程度,改善功能障碍,以及减少伤椎前缘高度丢失均有积极的作用,可以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成形术经皮椎体
经皮迷走神经刺激对抑制控制的调节机制*
不同通道经皮肾镜治疗上尿路结石的研究进展
单纯慢性化脓性中耳炎患者行鼓膜成形术治疗的效果观察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快速取出残留骨水泥柱2例报道
特立帕肽与唑来膦酸治疗绝经后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
提防痛性瘫痪——椎体压缩性骨折
迟发性骨质疏松椎体塌陷的2种手术方式的比较
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脊柱压缩骨折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的麻醉方式的现状及展望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