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
七十年代末,美国发现油菜素内酯是一个很好的促进植物生长的调节剂。八十年代初,日本进行了仿生合成。但起初合成的目标化合物的结构比较复杂,合成成本高,后经研究发现仿生合成不必合成油菜素内酯本身,只要合成它的立体异构体——表-油菜素内酯即可。虽然它的生物活性为油菜素内酯的10%左右,但合成方法比油菜素内酯简便,易于推广应用。
1985年,在上海市科委主持下,由中科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与药物所协作研制表-油菜素内酯,其中药物所负责表-油菜素内酯的合成研究。这项工作就由时任药物所所长的谢毓元指导课题组的人员开展。
經过7个多月的摸索,谢毓元迅速打通合成路线,还对原有路线做了许多改进,使之适合大规模合成,并突击合成出了11.5克的表-油菜素内酯样品。同时,他又发现日本人在合成表-油菜素内酯的时候,只取了24表-油菜素内酯。另一个同属于油菜素内酯的立体异构体,也同样有效的副产品——3表-油菜素内酯被丢弃。
他认为,如果单取表-油菜素内酯,而丢掉副产品,成本会比较高。如果不丢掉副产品,而是把它们混在一起,这样每亩地大概只需要几毛钱,农民是完全可以接受的。这就是后来的混表-油菜素内酯。
当时,年近七十的谢毓元,不顾年迈体弱,亲自赴外地联系农田实验,通过大量试验,肯定了“混表-油菜素内酯”比其他多种植物生长激素的效果更显著,经喷洒过的作物其营养价值还有所提高。
1995年该成果在上海科学技术博览会荣获金奖;1996年被国家科委批准列为“九五”期间国家级重点科技成果推广技术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