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汉语推广是一项民族的事业,对外汉语教师的作用在日益凸显。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写,分别是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心理、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心理和对外汉语教师对待学生的心理。让对外汉语教师更大程度上,认识到自己的角色与重要性。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师;自身;教学;测试评估
一、对外汉语教师自身心理研究
(一)课堂中对外汉语教师的角色
1.教学的组织者。每节课,教师都需要进行精心地设计,从教案设计、教材选择、教学内容的难度设定、对教学起点与教学对象语言现有水平的掌握到教学计划的实施、教学活动的开展等等。
2.教学的指导者。对外汉语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同时也是教学的指导者。帮助学习构建起更完善的知识体系,尤其是对于一门语言的掌握。对于初级汉语水平的留学生来说,学习汉语语法就需要循序渐进,在老师的指导下,使其语法体系不断完善。
(二)对外汉语教师的人格特征
1.热爱对外汉语教育事业。汉语国际教育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教师们,普遍表现出了对于汉语与中华博大精深文化的热爱。
2.有理想与信念。在2019年末赴韩的汉语教师志愿者的培训,在北京语言大学如期举行。其中就有一个关于“理想与信念”的演讲比赛。有一位同学的演讲,现在还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通过她的演讲,坐在台下的我,能够深深地感受到她对于弘扬中华文化的坚定理想与信念。至今还记得,当别人问她的妈妈,您女儿去国外干什么工作?她妈妈笑称:“国家找她有点事儿。”从这句轻松的回答中,更能明显地感受她母亲对女儿选择的支持与满意。
3.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习“汉语国际教育”专业的本科生或研究生,在读专业课时,都会涉及到一门《跨文化交际概论》这门课,也就是说在对外汉语教师们正式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前,对外汉语老师已经学习了相关的跨文化的知识与技巧,已具备了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三)对外汉语教师的专业能力
1.深厚的专业素养。对于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来说,其个人的知识结构是以汉语语言本体学科知识为基础的,同时掌握与对外汉语教学相关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正如一句话所说“如果想给他人一杯水,自己首先要有一桶水。”对外汉语教师深厚的专业素养是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保证。
2.教学操作能力。教学操作能力指教师在教学中使用策略的水平,其水平高低主要看他们是如何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积极思考、运用多种策略解决问题的,它是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集中体现。
二、对外汉语教师的教学心理研究
(一)教学设计
1.了解教学对象。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要了解教学对象的学习起点与当前的语言水平,选择合适的教材与教学内容,细心研究教材,对每一堂课进行精心的设计。同时要考虑到教学对象的年龄段,对于年龄较小的孩子,可以在课堂中,多进行一些游戏或活动,来增强他们对学习汉语的兴趣。对一些年龄在成人阶段的留学生,可以增加一些关于中华文化与才艺方面的课程,扩展留学生对中国的了解,提高他们对学习汉语的兴趣。
2.精心设计教学各环节。作为一名对外汉语教师来说,认真地课前准备,对每一个教学环节(导入、讲新课、练习、总结、布置作业)进行精心设计,都是一个必不可少的准备工作。这也是成为一名优秀的对外汉语教师的必经之路。
(二)有效的课堂教学
1.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在对外汉语课堂中,要求教师能够使用简洁的教学语言,尽量使用短句、使用学生能够明白的简单词汇,要知道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对教学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老师,在讲课中,连续使用多个生词及难句,会给听课的学生造成心理畏难情绪,甚至会从此放弃学习汉语。
2.难度适宜的教学内容。对于难度的界定,我认为是克拉申的输入假说中提到的“i+1”理论。i代表学习者当前的语言水平,“i+1”代表学习者下一阶段应达到的语言水平。如果过于简单,对于学生来说是没有什么提高空间的,收获会很小。如果过难,教授的知识过多,就会让学生的大脑兴奋细胞产生饱和,从而变为不活跃细胞,让学生昏昏欲睡。
三、对外汉语教师看待学生的心理研究
(一)教师看待学生的错误心理倾向
1.晕轮效应。晕轮效应,即以偏概全。主要指把某位同学的不足扩大了,掩盖了他还有的优点。比如,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一位老师发现一位留学生学习汉语十分吃力,便对他产生了不好的印象,认为他没有什么强项。可是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了解到这名留学生的社会活动能力很强,这才改变了这位老师对他的看法。
2.刻板印象。刻板印象,指在教师的头脑中某类学生的固有印象。刻板印象虽然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可以帮助我们进行快速地分类学生的个性特征。但仍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那就是往往会抹去学生的个体差异,从而产生不全面的认知。
(二)教师看待学生的正确心理倾向
1.尊重学生个体差异。作为对外汉语教师,面对的是来自世界各国的留学生,每个人的文化背景与文化习俗都不尽相同。因此,教师们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
2.用发展眼光看待学生。要用发展变化的眼光来看待学生,当学生遇到难题、不会的题时,要耐心、细心地向学生讲解,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学有所获,一点一点进步,并最终学有所成,成为一名优秀的汉语学习者!
参考文献:
[1] 徐子亮.对外汉语教学心理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献给教师的书[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 陈琦、刘儒德. 当代教育心理学 [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
马佳宁(1995-),女,朝鲜族,黑龙江省肇东市,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