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建新
摘要: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表达全球治理方案和世界秩序重建理念的中国话语,为世界范围内全球问题的解决提供了新的话语范式。基于意识形态维度的中西方话语权争夺,思维方式维度的整体与个体出发点差异以及国际政治秩序和政治格局渐进变革三大原因,人类命运共同体陷入了话语困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是提升中国话语世界范围认同度的应有之义,具体来说,应该从增强话语自信、丰富话语内涵、融通话语表达、推动话语传播这四个方面着力。
关键词: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理论;中国话语;话语建构;话语传播
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是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的集中表达,追求中国利益与世界利益的统一。目前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本质有多种解读,但从根本上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一种表达全球治理方案和世界秩序重建理念的中国话语。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理念在推进世界共识方面遭遇了瓶颈,而话语建构困境是深层次原因。提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世界认同度,首要一点就是要明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逻辑,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
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本质探析
通俗意义上的话语是指概念、语词的表达,但是在现代语境下,话语已经完全超越了文字本身,体现为以价值观作为内核的理念追求、行为模式和制度安排。话语体系反映了一国的立场和观点,蕴含着一国的文化思想,体现着一国的价值追求,是国家软实力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全球化不可逆转的当今时代,哪个国家拥有最具感召力的话语体系,哪个国家就能够掌握更多的话语权,在国际交往中占据主动性。
2012年11月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第一次明确了“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2015 年 9 月,在第七十届联合国大会第一次详细阐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随后,在联合国的演讲中将人类命运共同体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的总路径进一步总体概括为“坚持共建共享,建设一个普遍安全的世界;坚持对话协商,建设一个持久和平的世界;坚持合作共赢,建设一个共同繁荣的世界;坚持绿色低碳,建设一个清洁美丽的世界;坚持交流互鉴,建设一个开放包容的世界。”在《咬文嚼字》编辑部发布的“2018年度十大流行语”中,“命运共同体”入选,凸显出作为话语表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价值。人类命运共同体不仅是中国提出的新概念,也是中国向世界贡献的新话语,为解决人类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话语范式。
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困境归因
十八大以来,我国加快构建中國话语体系,尤其重视对外传播话语体系的建设。然而,人类命运共同体在话语建构上仍存在着宏大叙事视野下话语阐释力和影响力不够的问题,深入剖析话语困境产生的原因,是进行话语建构的逻辑前提。
从意识形态角度来看,这是中西方话语权争夺的必然结果。人类命运共同体概念由中国提出,别有用心者对其进行抹黑和亵渎,曲解它本来的意思,将其污化为意识形态输出战略的包装,渲染中国在呼吁领域的权力扩张,迫使中国对话语进行合理阐释,想方设法动摇其合法性基础,这无疑阻碍了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内涵的彰显。在西强我弱局面还未得到颠覆的情况下,掌握较多话语权的西方国家必然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指手画脚。
从思维方式角度来看,这是中西方思维出发点不同的必然结果。由于文化历史背景的差异,中西方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中国是寻求最大共识的整体性思维,主张整体统一、直觉感性、中庸调和以及内在超越,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范式并未体现出国强必霸的逻辑。西方则是主客二分的个体性思维,主张个人独立、逻辑论证、矛盾斗争以及外在超越。西方学者鼓吹“中国崛起论”和“中国威胁论”,这是西方以“我”为主体建立霸权地位的思维方式使然。
从政治格局角度来看,这是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渐进变革的必然结果。中国推动国际秩序和国际体系向着更加合理的方向变革,主张放大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声音。然而,这种国际格局的变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推进过程中必然会遭遇西方国家的阻挠,因而对中国话语体系的不认同也在意料之中。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后发国家,如何改变根深蒂固的话语局面,让全世界认同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对外政治话语,是一项任重道远的事业。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途径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虽然面临着一些问题,但是应该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坚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科学性。即使消解话语困境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也应该不遗余力地朝着构建更大范围的话语认同和掌握更高程度的话语权去努力。
增强话语自信,树立国家形象。客观来看,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需要中国自己发声,寄希望于西方无异于痴人说梦,因为出于政治目的和国家战略的考虑,西方国家很难摆脱意识形态的偏见去客观地描述中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建构不能指望西方话语的东方再现,而是需要打破西方话语迷信,树立中国话语自信。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一中国话语的自信根植于中国的实际行动、中国的客观真相。只要我们以事实为依据,就应该自信满满地发出中国的吼声。提升话语自信,要变“被动”为“主动”,把中国国家形象的塑造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而不是迷失在西方的“中国叙事”中。
丰富话语内涵,彰显真理意蕴。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范式想要赢得更大范围的认同,提高在全世界的影响力,最根本的还是要用真理的力量感召全世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既继承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理论,也传承创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表达的理论内涵,需要从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入手。一方面挖掘马克思主义中的共识性因素,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深度和思想高度审视世界发展趋势及其所面临的难题;另一方面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表达,以中华传统文化的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推动话语建构。
融通话语表达,讲好中国故事。要精心做好对外宣传工作,创新对外宣传方式,着力打造融通中外的新概念、新范畴、新表述,为我们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指明了方向。能否融通中外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能否实现科学化、国际化、大众化以及掌握国际话语权的重要衡量标准。中国故事能不能讲好,中国声音能不能传播好,关键要看受众是否愿意听、听得懂,能否与我们形成良性互动,产生更多共鸣。融通中外,就是我们传播的概念范畴表述既要符合中国国情,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又要与国外习惯的话语体系、表述方式相对接,易于为国际社会所理解和接受。
推动话语传播,增强辐射范围。在丰富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内涵,创新话语表达方式的基础上,还要采用恰当的传播策略,提升传播的广度和深度,以实现良好传播。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传播体现在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和学术交往活动中。需要明确的是,推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话语传播,不能仅停留或局限于某个方面,而应该借助全局思维和大局意识,从各个方面探索多样化传播方式,进而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对外传播的良好格局,以力推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走向世界,得到他国人民的认知、认同与赞赏,为中国在国际舞台上获取更多的话语权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2]习近平.论坚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8.
[3]马丁·雅克.当中国统治世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4]刘永涛.话语政治:符号权力与美国对外政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4.
[5]塞缪尔·亨廷顿.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M].周琪,等译.北京:新华出版社,2009.
[6]肖贵清.如何向世界讲好中国故事[J].理论导报,2016(10).
[7]桑建泉.十八大以来国内学界“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评述[J].社会主义研究,2018,(1).
[8]马俊峰.人类命运共同体话语体系的内在逻辑和时代价值[J].学术论坛,2018(2).
[9]朱人求.话语分析与中国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J].学术月刊,2016(9).
[10]宋婧琳,张华波.国外学者对“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研究综述[J].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20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