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归化法和异化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策略

2020-10-26 12:20俞悦
文存阅刊 2020年15期
关键词:辩证统一文学翻译翻译策略

俞悦

摘要:1921年鲁迅在《晨报副镌》上发表了《罗生门》,这是芥川龙之介在中国小说的第一次高潮。之后,众多著名翻译家也对《罗生门》进行了翻译。不同的译本体现了译者不同的翻译观及翻译策略。1995年,美籍意大利学者劳伦斯-韦努蒂(Lawrence Venuti)提出了归化和异化之说,突破了语言的范畴,将视野扩展到了语言、文化、思维、美学等更多广阔的领域。就文化而论,归化是对原文采取保守的同化手段,使其迎合本土的典律,以通俗易懂的方式向读者传递原作的基本精神和语义内容;而异化是偏离本土主流价值观,保留原文的语言与文化差异,力争采取与源语相应的表达方式,旨在重现原作的风格特点与文化气息。本文将从翻译策略的角度,对比鲁迅和林少华翻译的《罗生门》译本,探讨归化法和异化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

关键词:文学翻译;翻译策略;异化法;归化法;辩证统一

《罗生门》是日本近代新思潮杰出代表作家——芥川龙之介评价极高的一部短篇小说,中国众多学者都尝试过翻译此文。其中较典型的有鲁迅与林少华的译本。拜读鲁迅的译本,可以发现鲁迅提倡“拿来主义”。在翻译创作时,他提倡“扬异”而“善我”,主张吸收外语中的新元素,用以丰富传统语言文化,促进语言的交流,增强语言的生命力,使读者能够不出国门就从译者的译本中领略异国风情,欣赏异国文化特色。

而林少华的译本相比鲁迅注重归化一些,具有中式的美感,在《罗生门》译本中多采用成语和俗语等中国人广为熟知的词语来译。相较与鲁迅的“欧化”风格,林的中式表达更通俗易懂。在尽可能尊重原著的基础上,采用简单而不失传统风味的词汇,努力向读者靠拢,减少读者在阅读理解上的障碍,尽力传达原文的主旨和风貌。

1.关于《罗生门》鲁迅和林少华译文的对比

1.1例一

ある日の暮方のことである。一人の下人(げにん)が、羅生門(らしょうもん)の下で雨やみを待っていた。

鲁迅译本:是一日傍晚的事。有一个家将,在罗生门下待着雨住。

林少华译本:薄暮时分。罗生门下。一个仆人正在等待雨的过去。

评价:从译本字面意思上看,可以明显看到鲁迅采用的是异化,直译。完全根据日式的语法,语句的前后顺序都没有改变。这样的译法非常忠实于原文,但读起来感觉很生硬,不符合我们的阅读习惯。例如,他把第一句翻成“是一日傍晚的事”,虽然是完全按照原文来翻译的,但并无文采,稍显累赘。相比较,还是林译的“薄暮时分”采用了归化的手法,显得古色古香,有中国传统的韵味。从句式来看,林并没有采取原文的语序,而是把地点“罗生门下”提前了,先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框定了整个故事发生的背景,再交代后续具体发生的故事。很好地为读者打造了生动形象的场景,为引出下文做铺垫。但是,林把“雨やみを待っていた”翻成“正在等待雨的过去”不太妥,容易造成歧义;而鲁迅把“雨やみ”翻成“雨住”更晦涩难懂,笔者感觉译成“雨停”更为合适。

再看后半句,可以发现两人对“下人(げにん)”一词有不同的翻译。“下人(げにん)”在大辭林·第三版的释义:①身分の低い者。卑賤の者。②平安時代末以降、武士や有力農民のもとで、農業生産や雑用に使役された隷属民。③近世、年季奉公人。下僕。しもべ。

鲁迅将其翻译成“家将”。根据汉语词典,“家将”一词释义如下:①谓一家的首领;家长。②旧时富豪官僚家中雇用的武装仆役。

由上可知,“下人(げにん)”指的是:①身份卑贱;②所做的事情并没有明确的专业分工。所以同样是“仆役”,“家将”是有专门分工的,属于武装保卫人员。因此,从词义上来看,“下人(げにん)”与“家将”不对等。

另外,在芥川龙之介的另一部作品《芋粥》中,有如下的句子:「この辺の下人、承はれ。殿の御意遊ばさるるには、明朝、卯時(うのとき)までに、切口三寸、長さ五尺の山の芋を、老若各(おのおの)、一筋づつ、持つて参る様にとある。忘れまいぞ、卯時までにぢや。」这里的“下人”也同样是干杂活的,并非“武装保卫人员”。

综上所述,我认为林翻译成“仆人”比较符合原文“下人(げにん)”的意思。感觉鲁迅的译法,将其译成“家将”比较类同于日本的“武士”,而林的译法译成“仆人”则显示出主人公的落魄贫穷,为下文情节发展作铺垫。

1.2例二

下人は七段あ石段の一番上の段に、洗いざらした紺の襖(あお)の尻を据えて、右の頬に出来た、大きな面皰(にきび)を気にしながら、ぼうやり、雨のふるのを眺めていた。

鲁迅译文:家将将那洗旧的红青袄子的臀部,坐在七级阶的最上级,恼着那右颊上发出来的一颗大的面疱,惘惘然地看着雨下。

林少华译文:仆人身穿洗得发白的青布褂,在七级石阶的最上一级弓身坐下,百无聊赖地望着雨丝。而右脸颊那颗大大的粉刺又给他增添了几分烦躁。

评价:首先看鲁迅的译文,前半句如果省去修饰语,则成了“家将将臀部坐在七级阶的最上级”,这种译法则完全采用异化法,根据原文的顺序来译,但非常不符合中国人的说话方式,一般省去“屁股”,直接用“坐下”即可;

后半句,关于“面皰(にきび)”一词,两人有不同的译法。鲁迅将其直译为“面疱”,其在汉语词典中其释义为:病名。因受风热而生的面部疮疱。隋·巢元方《诸病源候论面疱侯》:面疱者,谓面上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糓大,白色者是也。《养生方》云:“醉不可露卧,令人面法疮疱。”

而原文“面皰(にきび)”一词在日汉大辞典的释义为:酒刺。粉刺。脂肪堵塞毛孔形成的皮疹。青春期多发于脸、胸、背等皮脂分泌较多的部位。常见性疾病。

如此一比较,林采取归化译法,译成“大大的粉刺”稍显平淡,却比较通俗易懂,广为读者接受;而鲁迅的异化译法生动地反映了主人公的形象,显得更为凶神恶煞,比较符合《罗生门》整部作品诡诞阴森的风格。

1.3例三

雨は、羅生門をつつんで、遠くから、ざあっと云う音をあつめて来る。夕闇は次第に空を低いして、見上げると、門の屋根が、斜につき出した甍の先に、重たくうす暗い曇を支えている。

鲁迅译文:雨是围住了罗生门,从远处沥沥地打将过来。黄昏使天空低下了;仰面一望,门顶在斜出的飞甍上,支住了昏沉的云物。

林少华译文:雨包拢着罗生门,雨声从远处飒然而至。暮色逐渐压低天空。抬头望去,门楼斜向翘起的脊瓦正支撑着沉沉乌云。

评价:可以看出鲁迅采取了异化法,按照原文的语法和顺序来翻译,虽然是直译,但读起来非常生硬,而且对这一段景物的描写很抽象,无法从感官的角度給读者一个好的体验。细读第一句“雨是围住了罗生门”不太好,而林的译法“雨包拢着罗生门”是归译法,相比起来更为通顺,但笔者认为用“雨笼罩着罗生门”更为合适。而后半句,鲁迅译文“黄昏使天空低下了”是直译,感觉语句不顺且不合逻辑;而林的译法“暮色逐渐压低天空”,既表达了原文的意思,又给人一种暮色降临,天空灰暗有压迫感的氛围,处理得比较好;

后半句“門の屋根が、斜につき出した甍の先に、重たくうす暗い曇を支えている。”译起来颇有难度。鲁迅将其译为“门顶在斜出的飞甍上,支住了昏沉的云物,”采取异化法把“甍(いらか)”直接译为了“飞甍”,读起来原汁原味,且“飞甍”在词典中的释义为“飞檐”,用在此处也是合理的。但用词稍显文雅深奥,需要一定文学功底的读者才能领会其文采。而从准确性上来看,“甍(いらか)”在日汉大辞典中的释义为:①甍。屋脊。脊瓦。②瓦房顶。瓦房盖。③山墙。双坡屋顶下呈三角形的墙壁部分。由此可见林的译法“门楼斜向翘起的脊瓦正支撑着沉沉的阴云”,把“甍(いらか)”译为“脊瓦”采取了归化法,更为读者熟知,准确度高。

2.归化及异化的辩证关系

归化和异化不是对立的关系,一味地支持或否定某一方都是片面的。一般来说,应该在语言层面尽量归化,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使译文读起来眼熟、耳熟、无碍;而在文化层面则相对保持异化,尽力向读者传达原著的精神,坚持源语异国文化的异域传播。

归化是辩证统一的归化,是忠实于原文的归化;反之,异化也是辩证统一的异化,是传递源语特色的异化。过分强调归化,则会产生“宁顺而不信”的问题,译者的主观创作性太强,导致译文偏离原文使其失去本来的风味,失去了翻译的本质目的。归化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传达异国语言和文化,因此,归化是基于“异”基础上的,其本质是异文化的归化。而异化的本质则是为了更好的归化,努力将异国文化原汁原味的归化回来。因此,在异化时要尽量保持源语的表达习惯以及风格特色。

对比鲁迅和林少华的译文,双方各有特色,有各自的优缺点。例如,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在今天看来其译文可能生涩难懂,但结合当时“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其努力向国人传达“洋风”,创造新词,丰富语言表达形式的初心不容置疑。文学翻译离不开时代背景,翻译应该与时俱进,“求同存异”。“求同”即归化: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将可以同化的内容归化为读者容易接受的目的语,以此增强读者的同化感、亲近感;而“存异”即异化:将一些无法同化的异语言或异文化传达给读者时,尽量保留“洋风”,借鉴引入,以此可以丰富目的语及其相应文化,并且可以满足读者的好奇和认知期待。

归化和异化的关系,其实是辩证统一的,不存在孰优孰劣。并且有很高的语用相对性,相对于译法、原语文本、体裁、风格、题材、翻译目的、意识形态等都会对其产生影响。

结语

作为一名译者,在翻译过程中要注意归化与异化相结合,在对立统一的基础上结合两者优缺点,采用取长补短的翻译策略尽量完善译本。翻译过程中要注意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偏重译入语读者及其理解力和接受度,或在译入语中有恰当合适的表达方式时,采取归译法;反之,偏重原语作者及其写作风格,在译入语里难以找到准确合适的表达方式时,采取异化法。

参考文献:

[1]芥川龙之介.鲁迅等译.芥川龙之介中短篇小说集[M].湖北:湖北人民出版社,2006:35-42.

[2]罗生门:日汉对照全译本/(日)芥川龙之介著;林少华注译.--北京;中国宇航出版社,2013.6:3-22.

[3]孙立春.从《罗生门》的翻译看中国文学与翻译文学的关系[J].日语学习与研究,2010(1):113-118.

猜你喜欢
辩证统一文学翻译翻译策略
平面设计中实用性与艺术性思辨
例谈散文中的借景抒情
企业文化与内部控制关系刍议
文学翻译主体的诠释学研究构想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经济发展与和谐社会的关系
以《傲慢与偏见》为例探讨情景语境理论观下的文学翻译
《作者自述》两个译本的对比赏析
旅游景点名称翻译的原则与策略研究
汉语叠词及其英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