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丽娇
教育学家乌申斯基说:“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兴趣是学习的重要动力,兴趣也是创新的重要动力。创新的过程需要兴趣来维持。兴趣是创新的原动力,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对所学知识积极思考深入探索,甚至产生打破陈规想法,萌发创新欲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一、利用“学生渴求他们未知的、力所能及的问题”的心理,培养学生的创新兴趣
兴趣产生于思维,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在教学中出示恰如其分的出示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就摘到桃子”,问题高低适度,问题是学生想知道的,这样问题会吸引学生,可以激发学生的认知矛盾,引起认知冲突,引发强烈的兴趣和求知欲,学生因兴趣而学,而思维,并提出新质疑,自觉的去解决,去创新。
例如,教学三角形内角和时,我是这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先让学生画个任意三角形,然后我对学生说:“请大家把自己画的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量出来,只要你们把其中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我,我定能猜中第三个内角的度数。”教师这么一说,学生兴趣很浓,都想考考教师,看教师能不能猜中自己的,都认认真真的测量。许多学生把量出的两个内角的度数告诉教师,结果第三内角的度数很快被教师猜中了。学生感到教师真神,很想知道教师是怎样知道第三个内角度的。我在学生兴趣正浓之际,让学生把三角形剪下来,并指导学生把两个角撕下,拼在第三个内角拼在一起拼成了什么角?结果每个学生都拼成了一个平角。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得出:任何形状、大小不同的三角形,其三个内角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角。因为平角180度。这时,我又提出问题:“你们能解释为什么三角形最多只能有一个钝角或最多只能有一直角吗?”学生运用掌握的知识,在轻松的讨论中解答了这个问题。
二、合理满足学生好胜的心理,培养创新的兴趣
学生都有强烈的好胜心理,如果在学习中屡屡失败,会对从事的学习失去信心,教师创造合适的机会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对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是有必要的。一段巧妙的导语,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由于动机的内驱力使学生以高度的积极性,急于探索知识的心情进入了新知识的学习,引起悬念,从而引导学生自己探索知识。因此,爱护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引导并鼓励他们参与新奇、有趣的探索性学习活动,这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起点。让每个学生都处于惊奇、探索和发现的学习过程中,既激发了学生的思维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利用数学中图形的美,培养学生的兴趣
生活中大量的图形有的是几何图形本身,有的是依据数学中的重要理论产生的,也有的是几何图形组合,它们具有很强的审美价值,在教学中宜充分利用图形的线条美、色彩美,给学生最大的感知,充分体会数学图形给生活带来的美。在教学中尽量把生活实际中美的图形联系到课堂教学中,再把图形运用到美术创作、生活空间的设计中,产生共鸣,使他们产生创造图形美的欲望,驱使他们创新,维持长久的创新兴趣。
课堂教学的目的是给每个学生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条件,促进他们全面、主动、和谐发展。小学数学中图形的教学,如果采用传统的以教师讲解和示范演示为主的教学方法,学生只是听众或看客,常常事倍功半,不能唤起学生的兴趣。針对这种情况,教师可让学生看一看、摆一摆、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量一量等方法,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教学“长方体的认识”时,可先将全班学生每两人一组,每组准备12根10厘米长的红色小棒,4根8厘米长的黄色小棒,4根5厘米长的蓝色小棒,8个黑色的三角接头。再让每组的两个同学一起合作,选择恰当的材料拼搭一个长方体框架。数分钟后,学生拼出了四种不同的长方体。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比一比这四个长方体有什么不一样?又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由于所给的材料充足,学生在拼搭的过程中,凭借头脑中已有的长方体表象,选择、调整、确定所需的小棒,拼搭出不同的长方体框架。当学生把不同形状的长方体制作出来时,学生就有了主动探究的欲望。学生仔细观察,积极思考,不但主动探究出长方体棱与顶点的特征,而且明白长方体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学生的认识逐级深化,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还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利用数学中的历史人物、典故、数学家的童年趣事、某个结论的产生等等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
学生一般喜欢听趣人趣事,教学中结合学习内容讲述数学发展的历史和历史上数学家的故事,象数学理论所经历的沧桑,数学家成长的事迹,数学家在科技进步中的贡献,数学中某些结论的来历,既可以了解数学的历史,丰富知识,又可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学习其中的创新精神。
对数学产生深厚的兴趣,还必须加强思想教育。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教育形式,帮助学生认识好数学的社会意义,常常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用古今历史上数学家成就去激励学生的爱国热情,为建设大祖国而勤奋学习。如介绍祖冲之,早在1400年前算出圆周率。陈景润证明歌德巴赫猜想上获得巨大进步等等。对于其中有趣题结合教材内容,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数学兴趣小组提供给学生,让他们体察一下,我国古老悠久的数学史,从而受鼓舞对数学形成稳定深刻的兴趣,激发创新意识。
总之,只有通过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培养学生创新意识是时代赋予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教师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根本,大胆改革,勇于实践。只有这样。才能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真正把学生从被动转化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人,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一代又一代创新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