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10-26 02:28李卫东
神州·中旬刊 2020年10期
关键词:信息化教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摘要:在这个大有作为的时代,各行各业都把质量与效率当成不懈追求的目标,信息技术的优越性愈发突显。信息技术对各个领域的影响绝不只是体现在技术层面,而是引发了思想、理念、行为、态度、模式的改变。大量先进的信息技术研究成果的推广与运用,给人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了极大便利,使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满足。本文先是对信息化教学模式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然后介绍了其内涵,从多个视角出发分析了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中存在哪些问题,对解决问题、提升教学质量提出了有效建议。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信息化教学;问题;对策

在信息技术发展的过程中,计算机是一种重要的载体,但在计算机科学发展方面,我国起点比较低,存在着许多不足。尽管如此,各个领域在建设过程中却深深地感受到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几乎所有的高职院校都设立了计算機专业,并将此当成特色专业来建设。为了提高计算机专业育人质量,为了实现教学方面的突破,采用了信息化教学模式。本文重点分析计算机专业在开展信息化教学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深入分析与探究的基础上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信息化教学模式的内涵

信息化教学的开展,离不开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充分发挥出现代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将所有能促进教学质量提升的条件、力量、资源等整合到一起,使得传统教学方式发生了彻底改变,教学内容日益丰富,师生之间会以多样化的形式进行沟通,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个性化的特征,可供学生选择的信息资源更多,真正实现学习的自由、平等、民主。信息化教学模式成功地把现代技术成果与教学衔接到一起,现代技术的运用引发了教育界的变革,大量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使得黑板、粉笔等成为教学辅助手段,势必会使教学思想、理念、模式等发生改变,尽可能多地调动教学媒体,为学生搭建一个强大的学习平台,在汲取知识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信息化教学模式具备如下几大优点:一是能为学生提供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使学生能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二是提高教学活动与学生需求、个性特征等的契合度,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三是充分发挥出多种教学媒体的特长,用新工具、新形式、新手段、新策略启发学生,使他们产生创新的意愿;四是为学生提供更多互动、交流的机会,使他们进一步感受到团队力量的神奇,强化协作意识;五是运用多样化的教学媒体不仅能降低教学难度,也能让学生从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让学习成为轻松的事情。

二、计算机专业教学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信息技术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迭代周期短、升级快,尤其是近年来,在互联网的有力支撑下,信息技术日益向着精深化、智能化、数字化的方向发展,在经济建设、文化传播、治国理政、社会发展等方面贡献了巨大力量,使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满足。许多高职院校都试图将计算机专业打造成特色专业,但在专业建设、教学活动等方面却存在明显问题,最突出的问题有两点:一是教学有着明显的局限性。教学过于关注了学生是否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却忽略了对学生的个性化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协作意识等较为淡薄,这些都会对其日后发展造成制约。对这种现象进行分析,主要是由学校教学场地不足、硬件设备有限引起的,教学资源的匮乏,无法为学生搭建广阔的学习平台,只能将他们禁锢于课堂之中。二是传统教学模式不能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也没有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学生当成单独的个体,没有引导他们互相交流、合作,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独立意识、协作意识的培养。

三、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的改进建议

要想真正使计算机专业成为特色专业,要想使信息化教学模式更好地服务于学校育人工作,一定要把如下几方面当成重要的着力点:

(一)完善计算机专业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

信息化教学的开展,要围绕岗位需求设定教学目标,更要通过教学活动体现出职业特征。这就需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工作情境,把信息化教学平台建设当成一项基础工作来抓。长期以来,高职学校教师在教学活动中把黑板、粉笔、教材、教案等当成重要工具,对白纸黑字的参考资料产生了较强的依赖性,这些固然具备一定的优势,却不能成为教学的全部。特别是当代高职学生,他们自幼享受到网络信息时代的便捷,有关宽阔的视野、张扬的个性,希望能获得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因此,要通过信息化教学平台为他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学习资源,把一些已经被社会淘汰、学生无法理解,或是一些难以产生实践效果的理论知识予以剔除,为学生提供一些精彩教学案例,帮助他们更好地消化理论知识。教学资源的形式应该是丰富多样的,除了文字资料以外,还可以为学生提供微视频等,在设计教学内容时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尽量为学生搭建理解的梯子,适当降低知识梯度,使他们能更快更牢地掌握技能。还要对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梳理,使之成为若干个独立的门类,例如课件库、试题库、资料库等,为学生查找与使用资料提供方便,使他们能掌握更为全面的理论知识,并将这些知识及时转化为技能、素养。

要充分发挥出虚拟化管理平台的优势,将多样化的资源整合到一起,创建庞大的数据库,能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学习资源,为他们自主学习效率的提高做好准备。PaaS是公共软件平台,该平台不仅能为使用者提供良好的公共资源环境,也能协调好多个子系统之间的关系,形成强大的协同效应,为使用者提供方便。SaaS属于应用软件层,这是一个由多个平台组成的层级,除了资源平台以外,还包括学习平台、服务平台、资源平台等,并能将这些平台整合到一起。

(二)基于学生个性需求推进教学方式改革

个性化教学就是要极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学生需求为导向组织教学活动,使课堂教学质量得到保障。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教师先要在网络平台之中为学生发布学习任务,不仅要让学生明白学习的范围,要为他们设定合理的目标,还要提供导学案、练习题、学习资料、教学视频等内容。在学习任务的引领之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灵活安排学习时间,调整学习进度等。在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会遇到许多新的知识点,也会面临着许多困难,在多样化学习资料的辅助下,在与教师和同学沟通的过程中,有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也有一些凭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这些未能解决的问题就成为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墨守成规,可以采用小组学习法,把班上成绩不同、能力不同、个性不同的学生搭配到一起,为每个小组安排同样的任务,组织竞赛活动,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获得锻炼机会。教师也要及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点评,也可以通过在线练习、测试等把握住课堂教学的优缺点。

(三)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改进实践教学

教学模式的转变不可能在短暂的几节课之内完成,既要摆正心态、调整理念,也离不开信息化教学平台的有力支撑,要运用虚拟化的技术打造良好的实践环境。在实践活动中,教师既要对学生进行指导,也要为他们安排一定的训练任务,但教师不能将过多的时间和精力用于这方面,而应该关注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适时对他们提供有效指导。运用信息化教学平台,教学时间与空间都得到了无限的延伸,以虚拟化的形式进行实践活动,不需要投入过多的设备成本,也不会造成硬件损失,这就是将虚拟技术运用于教学实践中的最大优势。

在运用Windows Server期间,为了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具备组网、建网的能力,要安排小组学生一起参加网络工作,以多人的力量与智慧克服困难。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在信息化教学平台中找到相应的实训环境,积极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多项能力的提升。

(四)注重采用多元化的教学评价手段

信息化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向教学评价提出了新的要求,不能只是将目光停留在学生学业成绩方面,而要发现学生的潜能,了解他们的需求,引导学生对自我产生正确的认知,达到培养自信的目的,最大化發挥出评价的教育功能,通过评价引领学生成长。评价并非只是体现在语言与文字两方面,教师的举手投足都能向学生传递评价信息,既要关注学生的现有情况,也要从纵向对学生进行对比,通过评价落实三维教学目标。不能再把纸笔测验当成唯一的评价手段,而要实施多元化评价。这种“多元”体现在多个方面,一是对学生的特点与发展潜能做出评价,向他们提出合理建议;二是请多方参与到评价之中,包括学生本人、家长、学校领导等;三是对学生的自主学习情况、课堂参与热情、小组合作等多个环节的内容纳入评价体系之中。信息化教学平台具有强大的数据采集与处理功能,为实施多元评价做好了准备。

结语

将信息化教学模式引入高职计算机专业教学之中,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价值观等方面将会起到巨大作用。在下一阶段的教学实践中,既要改善硬件与软件环境,也要对教师进行培训,确保信息化教学模式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以教学方法、评价体系的变革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单天宇,刘仓军,余升.信息化教学平台在士官计算机教学中的需求思考[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234-237.

[2]叶小莺,谢云,吴瑞然,苏康,罗显松,张彤宇.多途径融合信息化“教、学、管、评”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19,41(S1):67-71.

[3]袁韬.云计算对高校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的影响探究[J].中国教育学刊,2015(S2):175-176.

作者简介:李卫东(1968.4.4)男,汉族,籍贯:河北省蛟河县,毕业于辽宁大学,自考学历本科,现为辽东大学实验师,研究方向为多媒体管理。

猜你喜欢
信息化教学计算机专业课程教学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信息化教学学生学习效果评价体系的构建
浅析视觉传达设计专业信息化教学课程改革研究
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国际化的探索性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非计算机专业C语言教学探讨
新形势下技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