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超?乔洁琼
摘要: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以来,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工作,多次在各类讲话和指示批示中强调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1],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因此如何将新时代青年培养成为具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当前高校面临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成长成才观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对当前高校在进行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培养过程中具有丰富的理论探索和实践指导意义。
关键词:习近平青年观;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实践意义
一、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的理论内涵
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成长成才观蕴含了丰富的科学内涵,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2]也是对当前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以及未来发展等问题的总体思考、认知和理论成果。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青年大学生培养的历史沿革和社会影响。青年大学生作为一个国家和社会最具活力和热情的群体,历来受各个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二是青年大学生成长成才对国家和民族的重要作用和意义。大量历史现实证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青年一代如果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和民族就有前途和希望,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就有强大的动力[3]。三是青年大学生的培养任重道远,道阻且长。青年大学生要勇敢承担起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人民的幸福等时代重任。青年大学生要树立远大理想,认真学习科学理论知识,增长才干,苦练本领。
二、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的实践方法
高校要深入学习和掌握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的理论精髓,同时也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将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的科学认知和发展理念应用到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践中去,具体实践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高校要当好青年大学生进入社会前的人生导师
高校承担立德树人的重大历史使命,要教育和引导青年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社会主义接班人。
1.加强青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高校当前面临的根本问题就是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工作,多次强调“要系好青年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努力把青年培養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高校要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定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要充分利用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加强对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和培养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养成无私奉献的高尚品德,引领全社会形成良好的道德风气。
2.高校要充分发挥思政课教师的主体作用。青年大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远离父母家人,与其相处时间最长的当属学校教师,学校教师尤其是思政课教师要切实担负起立德树人的职责,以学生为本,培养青年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和为人处世的正确方法[4]。高校教师同时还要加强政治理论学习,提升业务能力,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各种教学手段让青年大学生学会真善美,分辨假恶丑。只有教师用心对待学生,用心对待教学,青年大学生才会真正耳濡目染,真正入脑、入耳、入心。
3.高校要真正健全和营造“三全育人”的体系和良好氛围。高校要注重加强自身建设,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积极构建“三全育人”体系,营造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浓厚氛围。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对青年大学生能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在潜移默化中促使青年大学生刻苦学习,奋发向上。[5]一所大学只有形成良好的校风和学风,才能发挥立德树人的积极作用,才会引导青年大学生思想进步,表现积极。
(二)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理想信念,争做社会主义事业优秀接班人
1.青年大学生要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人生的动力源泉,青年大学生有了正确的理想信念,才会树立远大的人生目标,才能勇敢的面对人生当中遇到的任何挫折和困难。青年大学生的理想信念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发展,因此,青年大学生必须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信念[6],严格做到坚定“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2.青年大学生要认真学习专业知识,苦练本领。青年大学生若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必须学好科学理论知识,练就过硬本领。青年大学生是整个社会中最具活力和朝气的群体,也是学习能力最强的群体。青年大学生要刻苦学习,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长才干,养成终身学习的优良习惯,[7]只有这样,才能在当今网络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脱颖而出,成为社会的精英。
3.青年大学生要养成和具备高尚的道德品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青年一代要“锤炼品德修为”,当前我国的综合国力已经位居世界前列,同时也要更加注重精神文明建设,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齐头并进,协调发展,一个国家才能在国际社会上巍然屹立。青年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其道德品行的水平决定了国家和民族的整体道德水平层次,因此,青年大学生要在平时学习生活中注重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提升道德品质,丰富自己的精神内涵,[8]做一名有理想有道德的高素质大学生。
三、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的实践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成长成才观是以马克思主义青年观为核心,结合新时代中国发展的国情社情,围绕当代中国青年大学生的培养现状,对青年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成才的方法路径进行了高度概括和系统阐述,其对高校开展立德树人工作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9]。
1.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有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实现。青年大学生的的发展与国家的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青年大学生要把自己的人生目标与国家和民族的发展紧密结合,抢抓时代机遇,在为国家和社会不断奉献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2.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有利于促进社会良好风气的形成。习近平总书记将曾经指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一代作为社会当中的先进分子,对形成良好的社会公德、社会风气具有十分重要的引领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一代的道德品质培养进行了重要指导,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全社会人民心中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3.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有利于青年大学生创新创造。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青年大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正适合创新创造。因此,青年大学生一代要不断培养自己的创新创造意识,同时注重养成吃苦耐劳、踏实肯干的优良品质,通过创新意识的指导和社会实践的磨砺锻炼,未来一定能在漫长的人生道路上建功立业,有所作为。
四、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工作,多次在各种座谈会、报告、大会上做出指示批示要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关于青年成长成才工作的讲话和指示精神,为国内各大高校立德树人,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理论依据,也为高校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式方法提供了重要启示。要通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创新,以党建带动团组织建设,将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纳入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三全育人体系等方式来为大学生成长成才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志愿实践服务平台以及丰富的理论课程内涵。
(一)习近平青年成才观要求高校要不断改革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
立德树人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高校在面对“培养什么人,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等历史重大问题时,要始终把牢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努力培养理想信念坚定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在当今全球化进程飞速发展的新时代背景下,高等学校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首先要打破传统思维方式,要时刻秉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对高校的办学定位、毕业要求、课程设置、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不断改革创新;其次是要充分发挥思想政治课程的作用,要抓好“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互相转化和不断融合,要注重提升思政课教师的理论修为和教学水平,进一步增强思政课程的理论性、趣味性和实用性;第三是要加强和完善高等学校的办学条件和软、硬件设施保障,为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搭建优良的平台。
(二)将习近平青年成才观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工作体系
由于当前在校大学生基本屬于95后,这一群体当中的大部分学生属于独生子女,他们的成长环境相对优越,这就决定了当前很大一部分在校大学生比较自我,缺乏吃苦耐劳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实践能力相对比较薄弱。但与此同时,他们又容易受外界纷繁复杂的各类不良信息所影响,因此,高校必须深刻领会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三全育人”体系的引领和启示,将习近平青年成长成才观全面、科学、合理的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体系和“三全育人”工作体系,进一坚定在校大学生的政治立场、思想境界和道德品质。
(三)将习近平青年成才观要求高校以党建带动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全面从严治党,共青团中央也相应号召各级团组织要全面从严治团。党组织和共青团组织作为在校大学生当中影响最广泛、最受欢迎的组织,在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充分发挥党组织作用,党团联动,以党建带动团组织建设,深入掌握在校大学生的思想动态,面临的现实困难以及关注热点。与此同时,高校各级团组织要时刻关注在校大学生的学习生活、身心健康、人际交往、就业创业等方面的动态,及时为在校大学生健康成长提供优质服务,让各级团组织真正成为在校大学生信任和热爱的温暖大家庭。
参考文献:
[1]潘铎印.《青年党员干部勿当"佛系"人》.[J].《杭州(党政刊)》.2018年1期.
[2]周金堂 丁艺龙.《习近平总书记的青年观研究》.江西省教育厅,江西南昌.《青年发展论坛》.[J].2018年1期.
[3]陈思思.《中国梦视域下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哈尔滨理工大学.2018.
[4]王爽.《高校青年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培养问题研究》.[D].马克思主义理论硕士学位论文.《长春理工大学》.2015年.
[5]李静.基于学生管理视角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研究--以天津铁道职业技术学院为例[D].天津大学.2013.
[6]曹丽娅.《当代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与教育》.河北师范大学法政学院.《今日湖北(下旬刊)》.2015年10期.
[7]秦虹《构建终身学习体系把天津建成学习型城市》.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职教所.会议名称:天津市社会科学界第六届学术年会.2010年10月11日.
[8]毕然.大学生道德能力及其培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9]鲍翠翠.《习近平青年观研究综述》.[J].安徽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鞍山.《活力》.2019年10期.
基金项目:
1. 2019年度江苏省教育系统党的建设研究会课题:“基于社会化视角下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价值研究”(编号:2019JSJYDJ02046);
2.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阈下在校大学生文化自信意识培养路径探究”(编号:2018SJSZ017);
3. 2019年南京邮电大学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校级规划项目课题:“社会化视阈下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价值研究”(编号:XC219025)。
4. 2018 河海大学年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资助《习近平青年观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践价值——基于社会化的视角》成果之一(课题编号:2018B50714)
作者简介:张超(1988.05-)男,甘肃张掖人,汉族,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