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敬涛
(宁安市中医院,黑龙江宁安 157499)
骨折是临床骨科中的常见疾病,高发群体是老年人和儿童,骨折是指骨结构出现全部断裂或者部分断裂的情况,一般是由于暴力或者累计性劳损的情况导致[1]。一般情况下,骨折需要实施手术治疗,患者在接受骨折手术之后,若不能得到适当的护理干预,容易产生较多的并发症,常见的关节并发症有关节僵硬、关节肿胀等情况,对患者生活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患者一旦发生骨折,会对其关节功能产生影响,而且伤筋动骨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患者的关节功能恢复时间较长,致使发生关节并发症的概率逐渐增加。因此为患者进行骨折手术之后应实施有效的康复治疗,以保证患者的临床疗效[2]。该文选取2015年7月—2018年7月在该院接受骨折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对患者实施康复治疗的效果进行分析研究,报道如下。
该次研究选取在该院接受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共58例,在患者及家属完全知情的情况下,根据入院时间将其分为康复组和常例组,每组29例。康复组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在20~59岁之间,平均(39.52±5.74)岁;常例组中男16例,女13例,年龄在21~60岁之间,平均(40.58±5.37)岁。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经过临床诊断为骨折患者,且均接受手术进行治疗;(2)患者年龄范围在20~60岁之间;(3)所有患者以及患者家属均自愿加入该次实验,且知晓该次实验的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所有患者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
排除标准:(1)患有恶性肿瘤的患者;(2)存在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3)精神异常,无法与之沟通交流的患者;(4)不愿参与该次研究实验的患者。
常例组实施常规治疗,由主治医师为患者进行患处的复位和固定,每日嘱患者服用适量的药物,不做康复治疗。康复组实施常规治疗之后进行康复治疗,如下:(1)手术后的第1周:完成手术的隔天为患者进行环绕训练、抬腿练习、始踝泵训练、股四头肌的收缩训练等,每天进行3项训练,次数保持在20~30次。(2)手术后的第2~4周:根据医师的建议安排患者进行屈膝练习,患者坐在病床边缘,进行膝关节的屈曲,使用此锻炼方式时可于踝关节部位增加负重物。时间为10 min,每天进行1次,若患者的恢复状况较为良好,则可选择阻抗方式进行适宜的训练。日常生活应鼓励其多下床运动,协助患者用站立的方式锻炼,每天2次,每次30 min。(3)手术后的第6周:此时可进行负重锻炼,负重物的重量以患肢重量的10%为起始,之后的每一周可增加5%~10%,在锻炼时要关注患者的情况,不疼痛为宜,运动锻炼持续到12 周为止[3-4]。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显效代表患者骨折的临床症状已经全部消失,且无并发症发生;有效代表患者骨折的临床症状消失50%以上,且无明显并发症;无效代表患者骨折的临床症状未消失,且出现加重的情况。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
对比两组患者的并发症情况,常见有:关节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僵硬等,总发生率为以上几种并发症的发生率之和。
通过简易生活量表(SF-36)进行测评,其中包含8个维度,36个问题,主要针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心理状态、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情感职能以及精神健康进行测评,每个维度满分均为100分,分数越高代表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通过t进行检验,以(±s)为表示形式;计数资料行χ2检验,通过[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康复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n(%)]
康复组患者中出现关节疼痛、关节肿胀以及关节僵硬的患者数量各有 1例(3.44%),总发生率为10.34%(3/29),而常例组患者中出现关节疼痛和关节僵硬的患者各有3例(10.34%),关节肿胀有2例(6.89%),总发生率为27.58%(8/29),相比之下,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415 6,P=0.002 1)。
康复组患者的总体健康、心理状态、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以及情感职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表2 对比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分[(±s),分]
项目 康复组(n=29)常例组(n=29)t值 P值总体健康心理状态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情感职能85.38±3.45 83.57±3.17 84.36±3.58 83.93±3.57 83.03±3.17 83.14±3.58 84.74±3.59 73.35±5.59 71.36±4.47 72.64±5.58 70.53±4.47 71.13±5.66 70.34±5.44 73.45±6.33 10.681 9 11.998 8 9.519 9 12.614 1 9.878 3 10.584 6 9.354 7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0.000 0
关节并发症一般发生在骨折手术之后,尤其患者的年龄偏大时,产生并发症的情况相对较多,故在接受手术之后需要实施合适的护理措施,否则患者会出现较为严重的后遗症。临床中针对骨科患者的术后护理应以康复治疗为主,督促患者进行适量的康复训练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恢复骨骼机能,提升生活质量,减少家庭负担。因此,为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减少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的情况[5]。
骨折患者在手术之后出现关节并发症的主要原因是患者的骨骼关节功能恢复速度缓慢,另外患者自身由于抗拒疼痛而不愿过早接受康复训练,致使术后愈合缓慢,从而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活动量较少是由于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在术后需要实施加压包扎,需要在患处通过石膏进行固定,患者在此期间需要长期卧床,活动量逐渐减少,致使关节功能的恢复速度缓慢。与此同时,患者接受手术之后会实施适量的镇痛药物,会使患者的肌肉出现松弛状态,影响关节结构[6-7]。
根据该文的研究结果可知:康复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3.10%,常例组治疗总有效率为79.31%,康复组的治疗效果更加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10.34%,常例组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7.58%,康复组患者出现并发症的情况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组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高于常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临床疗效的结果数据与韩文武[8]等人的《骨折康复治疗对骨折术后病人关节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分析》研究结果相近,在其研究报告中,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为96.30%(26/27),说明在骨折患者接受手术之后,予以患者康复治疗的效果较为显著,可以使患者的生活质量有所提升,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决心,促进患者对于治疗的积极性和配合程度。另外该文研究术后关节并发症发生率时研究结果非常明显,观察组患者出现关节并发症的概率更低,与卢丽杭[9]的《骨折康复治疗对术后降低关节并发症发生率的作用研究》研究实验结果非常接近,在其实验报告中患者经过骨折康复护理后产生关节并发症概率为10.00%(3/30),说明实施骨科康复护理可以有效减少术后关节并发症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提升治疗过程的安全性,进而提高治疗效果的稳定性,同时也说明该文的研究结果具有可靠性。
综上所述,为接受骨折手术的患者实施康复治疗,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出现术后关节并发症的情况,还可以提升患者的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相比常规对症治疗,康复治疗的效果更加显著,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