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的效果和对患儿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

2020-10-23 04:43朱斐斐马颖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脑瘫小儿康复

朱斐斐,马颖

(苏州科技城医院康复医学科,江苏苏州 215000)

小儿脑瘫是儿科比较棘手的疾病之一,研究发现本病多发生在出生后1个月内,作为脑部损伤性疾病,常有中枢性运动障碍、姿势异常以及智力低下、癫痫、感知能力降低、行为障碍等症状。一旦罹患脑瘫,不仅对患儿身心健康及发育造成不利影响,也会给家庭、社会带来巨大负担[1]。为此,针对小儿脑瘫应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改善预后及其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目前,可应用于小儿脑瘫临床治疗的方法较多,但从过去文献报道中看出,单一疗法治疗效果有待考究,而随着综合治疗逐渐成熟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综合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改善预后。该院近几年采取综合康复治疗小儿脑瘫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就2018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40例患儿相关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收治的小儿脑瘫患儿40例实施研究。入组对象临床资料完整,经临床表现、颅脑CT或MRI确诊满足脑瘫诊断标准[2],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排除其他严重器质性病变、对该研究药物过敏等患儿。以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男12例、女 8 例;年龄 2~6 岁,均值(3.5±0.6)岁;脑瘫轻度 7例、中度8例、重度5例;痉挛型9例、四肢瘫痪3例、双瘫4例、偏瘫2例、三肢瘫2例。观察组:男13例、女 7 例;年龄 2~6 岁,均值(3.4±0.5)岁;脑瘫轻度 8例、中度6例、重度6例;痉挛型8例、四肢瘫痪3例、双瘫5例、偏瘫3例、三肢瘫1例。两组患儿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儿接受单一疗法治疗:选择常规药物方案治疗,药物包括巴氯芬(国药准字 H20010423)、安定片(国药准字 H33020250)、丹曲林(国药准字H10970372)等,均按照药品说明书及小儿具体情况、医嘱等用药,用药期间严密观察不良反应,发现有任何异常及时上报与处理。

1.2.2 观察组 患儿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综合康复治疗:(1)Bobath神经发育治疗:包括关键点控制、易化技术、反射性抑制模式、本体与皮肤刺激等,首先促进患儿肌张力恢复正常,然后让患儿完成平衡反射发育及立直反射等训练,最后开展随意动作训练,在训练期间根据环境、患儿情况指导其进行正常动作训练。(2)物理治疗:采取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选择Vital-Stim治疗仪 (便携式吞咽障碍治疗仪,VitalStim 5900型,国械注进 20152090141),输出强度 0~15 mA,固定频率,2个输出通道,且对应2个电极。将通道1电极放于颏下方,对舌外附肌群与部分舌内附肌肉组织等进行刺激,促进咽部的上抬。通道2电极放于面神经颊支,对面神经刺激,诱发面部肌肉的收缩。神经肌肉电刺激疗法每天1次,左右两侧交替完成,每侧30 min,连续8周。(3)针灸:根据脑瘫类型,选择不同穴位针灸,比如痉挛型选择天宗、风市、太冲等穴位,迟缓型选择手三里、足三里、血海等穴位,隔天1次,连续治疗10次。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疗效,以及治疗前后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

1.4 评价标准

1.4.1 临床疗效 (1)显效:治疗后异常姿势明显改善,肢体运动与肌张力明显改善,行走正常,发育基本正常,智力、语言、反应力等与治疗前有所提高;(2)有效:治疗后异常姿势、运动功能、肌张力、反应能力、智力等有一定改善,但未达到显效标准;(3)无效:治疗后未能达到前述标准或恶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3]。1.4.2 肢体运动功能 用粗大运动量表 (GMFM)[4]评定,评分 0~88 分,从站立、卧、坐、跑跳、翻身、爬等行动能力开展评估,评分越高表明肢体运动功能越好。

1.4.3 生活质量 用巴氏指数(Barthel指数)[5]评价,主要对患儿日常生活能力进行评估,评分越高表明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率(%)表示,行 χ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效果比较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

表1 两组临床效果对比[n(%)]

2.2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比较

两组治疗前GMFM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对比[(±s),分]

表2 两组治疗前后GMFM评分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33.29±5.11 33.61±5.01 0.117>0.05 71.29±5.42 60.59±5.12 4.397<0.05 7.832 5.487<0.05<0.05

2.3 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治疗前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对比[(±s),分]

表3 两组治疗前后 Barthel指数对比[(±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t值 P值观察组(n=20)对照组(n=20)t值P值41.82±4.52 41.92±4.46 0.104>0.05 80.95±6.26 68.69±5.61 4.885<0.05 7.908 5.186<0.05<0.05

3 讨论

脑瘫是儿科常见脑损伤疾病,同时也是导致小儿残疾最为主要的疾病类型,其病因复杂,可分为产前、产中、产后等环节,发病进程复杂,可能是多因素共同作用所致。脑瘫患儿因持续存在中枢性运动与姿势发育障碍以及活动受限等,常有知觉、行为及言语障碍,部分甚至伴有骨骼肌肉疾病或癫痫等。国外有报道显示脑瘫发病率约为2~2.5/1 000,而我国发病率约为1.8‰~4.0‰,但不同地区可能存在一定的差异[6]。比如有报道对6省区1~6岁小儿调查,脑瘫发病率为1.92%,而也有报道通过整群抽取调查发现脑瘫高居非遗传性残疾病变首位[7]。近几年,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进步,新生儿救护技术得到提高,早产儿与极低体重儿等救治成功率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脑瘫患儿发病率居高不下。脑瘫实际上是一种无法彻底治愈的疾病,需长期不间断的康复治疗,这就需要照料者花费时间与精力去陪伴照顾,且治疗费用较高。此外,研究证实早产、低体重可能是最为主要的原因,产龄越小,出生体质量越低,发育越不成熟,出生后脑瘫率越高。针对脑瘫,应尽早明确诊断,积极治疗,该院予以综合康复治疗,初见成效。

随着综合治疗逐渐成熟开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综合康复治疗可进一步改善预后,成为研究热点。该次就收治的40例脑瘫患儿比较研究,对照组用单一药物治疗,观察组加用综合康复治疗,发现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00%,对照组则为70.00%,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GMFM评分与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综合康复治疗可提高疗效,更好地改善运动功能与生活质量。综合康复治疗在国内起步较晚,但随着近几年的快速发展,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综合康复治疗中科学的健康教育十分关键,对于提高照料者的认知程度,促使其更好地照护患儿有着积极的意义。健康教育不仅可以提高照料者的认知程度,而且还可以对有认知能力的患儿进行教育,提高他们的依从性,促使他们更好地配合完成其他康复治疗,比如运动训练、语言训练、智力训练等,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明显提高治疗效果[8]。常规运动功康复训练十分必要,因为运动功能是小儿生活自理能力的体现之一,可使其较好地参与日常肢体有关的活动,提高患儿的治疗信心。通过常规的体位转换、增加肌力、扩大关节活动度等运动方式,可提高患者的GMFM评分。Bobath神经发育治疗在国内开展较早,其治疗体系相对比较成熟,治疗原则在于抑制异常姿势,促进正常运动,关键点在于控制,能有效降低肌张力,从而对原始反射产生抑制作用。通过语言治疗,诱导患儿发音,从简单单音节着手,慢慢地恢复正常的词语、句子,鼓励其多与家属、医护人员沟通,刺激患儿的语言功能,之后逐渐加大训练频度,从而不断提高语言功能。物理治疗通过仪器的稳定、高效性,使得治疗更平稳,但是治疗期间应做好防护,避免患儿哭闹、移动身体等影响仪器的正常运行。针灸治疗已有多年历史,根据不同的病型辨证取穴,使得治疗更有针对性,从而改善了患儿的症状,促进了运动功能的恢复,不过为了提高依从性,在治疗期间应做好宣教,促使家属协助患儿做好配合[9]。

综上所述,小儿脑瘫应用综合康复治疗,相比单一疗法而言,不仅可提高疗效,而且可更好地改善患儿的肢体运动能力与生活质量,值得应用。

猜你喜欢
脑瘫小儿康复
引导式教育在小儿脑瘫康复治疗中的应用研究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脑卒中患者康复之路
脑瘫姐妹为爸爸征婚
29年前为脑瘫垂泪,如今却为拳王欢笑
残疾预防康复法制建设滞后
辨证论治小儿慢性咳嗽40例
中医康复学教学方法探讨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