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有效性分析

2020-10-23 04:43吕明丽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20年15期
关键词:脑梗脑血栓神经功能

吕明丽

(莒县阎庄镇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535)

急性脑血栓脑梗一般在中老年中高发,随着我国逐步老龄化,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逐年增加,严重危害我国中老年群体的生命健康。因此,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采取科学有效的康复治疗手段,在改善患者神经功能,提升生活质量及自理能力上都具有很大意义[1-3]。早期康复治疗可以有效降低患者的致残率以及死亡率,促进患者身体机能的恢复,缓解患者的治疗压力。该次将2018年3月—2019年2月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76例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早期综合康复治疗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取在该院进行治疗的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76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经检查确认为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入组患者均同意该次研究者,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有精神障碍,不配合参与研究者。通过数字随机对患者进行分配,设置观察组与对照组两组,每组38例。观察组:男性27例,女性11例,平均年龄(67.8±3.6)岁,对照组:男性 26 例,女性12例;平均年龄(67.2±4.5)岁。该次研究经伦理委员会认定批准,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资料经过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神经内科疗法:(1)患者取平卧位,根据患者情况适当给予吸氧。(2)注意患者呼吸通畅情况,对肺部感染、泌尿系统感染、压疮等卧床并发症进行有效预防。(3)静脉滴注依达拉奉注射液(国药准字 H20110007)30 mg,2 次/d,14 d 为一个疗程。

观察组实施早期综合康复疗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为患者制定急性脑血栓脑梗康复训练治疗计划,治疗人员协助患者进行关节运动,每个关节运动频率为6~8次;实施握手锻炼每日2次,平均每次锻炼15 min。合理展开进食训练,医护人员需要对患者的进食情况实时监督,及时对家人以及患者进行健康教育普及,对患者进行进食训练,患者讲解饮食相关注意事项,叮嘱患者在食用食物时需要细嚼慢咽,避免出现噎、呛、卡等情况。医护人员需要定期对患者开展记忆训练,加强患者的自身记忆,强化患者的神经系统。通过卡片或文字对患者进行记忆训练,同时强化患者自身技能,进行功能性锻炼。语言训练:在患者病情较为稳定后进行早期语言训练,如利用嘴唇张开、闭合、伸舌头等方式对患者开展语言康复训练,并指导患者进行发音练习,锻炼患者的气息和气流的引导力,引导患者进行发音,还可利用音乐、影视等形式从听觉、视觉等方面刺激患者的语言能力。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的肢体功能评分、神经功能评分及治疗效果。焦虑自评表(SAS)及抑郁自评表(SDS)满分 100 分,分数越高,患者情绪状态越差。治疗效果判定标准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有效: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明显改善,无效: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无变化,甚至加重,显效: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功能恢复正常。患者治疗有效率=(总病患例数-无效病患例数)/总病患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两组患者的计量资料用(±s)的形式表示,并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有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研究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为73.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研究结果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比较

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情绪状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比较[(±s),分]

表2 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情绪状态评分)比较[(±s),分]

组别 焦虑情况评分 抑郁情况评分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61.41±4.25 37.42±3.23 27.703 5 0.000 0 52.22±5.35 32.51±4.12 17.993 2 0.000 0

2.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3 两组患者运动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30.32±5.12 29.45±5.21 0.734 1 0.465 2 38.45±4.12 44.21±4.32 5.947 9 0.000 0 42.44±3.30 59.68±3.80 21.115 9 0.000 0

2.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周后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表4 两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比较[(±s),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1周 治疗2周对照组(n=38)观察组(n=38)t值P值30.32±3.23 30.45±3.21 0.175 9 0.860 8 18.45±3.12 13.21±2.32 8.307 9 0.000 0 14.44±5.30 9.68±5.80 3.754 6 0.000 4

3 讨论

急性脑血栓患者需要及时进行治疗,否则将严重危害患者的生命健康,进而导致患者丧失运动能力。现阶段的临床治疗方法已然不能满足急性脑血栓患者的需求。急性脑血栓脑梗为老年群体常见的疾病类型,患者的发病原因为脑血管血栓,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致死率及发病率。因此,在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主要目的就是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及死亡率,提升患者及其家属生命质量,有效减少急性脑血栓脑梗对患者家庭带来的压力。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发病后会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神经突触代偿损耗以及休眠情况,如果中枢神经不能在短时间重组恢复会降低突触阈值,受损的中枢神经系统会使突触形成神经通路,引发激活频率过高,如不进行新陈代谢治疗,神经系统会出现萎缩,对神经元造成无法挽回的损伤。因此对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恢复患者的神经功能以及肢体功能[4-6]。

在过去的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临床治疗过程中,一般只注重对急性脑梗进行转归,患者的肢体康复效果常常遭到忽视,因此,该次研究尝试对患者进行早期康复治疗。康复治疗由被动功能训练与主动功能训练相结合,可修复受损的中枢神经,使患者肢体功能及神经得到有效恢复。同时对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原因进行分析,应用各种方法进行神经通路、神经元刺激,使大脑皮层被激活,改善神经衰变状态,循序渐进地减轻肌腱挛缩及痉挛情况,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提升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临床治疗效果显著[7]。对于急性脑梗塞患者的运动康复需待患者神智清楚,生命体征平稳时再循序渐进地进行,既有助于患者肢体功能恢复,同时也有助于缓解患者因病情引发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状态,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该文研究显示,经过不同方式治疗后效果对比: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7例,显效的患者有20例,无效的患者有1例,治疗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患者经治疗后,治疗有效的患者有18例,显效的患者有10例,无效的患者有10例,有效率为73.68%。观察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之间的结果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AS评分、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后观察组患者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在急性脑血栓脑梗患者治疗中应用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及神经功能,加快康复速度,临床效果明显。

猜你喜欢
脑梗脑血栓神经功能
脑梗患者应知晓的几个事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分析急性脑血栓早期康复护理对降低脑血栓患者致残率的效果
耳鸣是脑梗引起的吗
奥托格雷联合纤溶酶用于脑血栓治疗的疗效探究
脑梗治疗过程中再次加重的原因分析
睡前一杯水可以预防脑血栓吗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优质护理在脑血栓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