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鑫,于玲,张芳,费秀婷
(日照市中心医院,山东日照 276800)
压力性尿失禁(SUI)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疾病,是指由于盆底支持组织断裂、松弛使女性于行走、跳跃、咳嗽或打喷嚏时因腹压突升导致尿液自动流出的情况。随SUI病情进展、病程延长,可因患者肌肉功能降低、肌肉萎缩等而严重降低患者生活质量,降低患者体质量而引发营养不良等[1]。目前,临床可通过多种方式治疗SUI,但在诊断SUI上以往常用的盆底肌力测试、尿垫试验等在测量盆底脏器所处位置及功能上效果有限[2]。近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不断深入,SUI诊治开始愈加广泛地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3]。基于此,该文以该院2019年1—6月收治的5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为例,经盆底超声检查,分析其在SUI患者诊治中的作用,现报道如下。
将该院收治的5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 (SUI)患者设为实验组,患者均确诊为压力性尿失禁,且患者及家属均知情同意该研究,并已排除依从性差、严重沟通障碍、精神异常、泌尿系统感染、心肝功能不全、严重外伤及合并其他严重盆腔占位性病变患者,患者年龄 26~37 岁,平均年龄(27.56±5.72)岁;BMI19.6~26.3kg/m2,平均(22.07±4.28)kg/m2;产次 1~3 次,平均产次(2.18±1.07)次。将同期的55名健康女性设为对照组,经体检检查均身体健康,且均知情同意该研究,年龄 25~38 岁,平均年龄(27.69±5.80)岁;BMI19.8~25.9 kg/m2,平均(22.14±4.31)kg/m2;产次 0~3 次,平均产次(2.09±1.02)次。该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已批准该研究,经统计学计算后,两组研究对象的基础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予以对比。
1.2.1 予以两组研究对象盆底超声检查,即:先经尿垫试验分度,其中渗尿量低于2 g为轻度,渗尿量在2~10 g为中度,渗尿量在10 g以上为重度。行检查前4 h,护理人员应叮嘱研究对象禁饮食,并将300 mL生理盐水(国药准字H20044024)逆行注入膀胱,再行盆腔超声检查。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GE-S6型,国食药监械(准)字2009第323058号],图文采集与处理均为上述诊断仪配套图文工作站。行检查时,应确保研究对象处于平稳状态,使研究对象呈截石位,探头频率:6~12 MHz,将套好避孕套的探头涂抹耦合剂后放置于会阴部,详细探查盆腔情况,其中经矢状面探查研究对象耻骨联合、阴道、尿道、膀胱颈、直肠肛管等,于研究对象静息、最大Valsalva动作下监测其膀胱颈、尿道图像情况,并对两种状态下膀胱颈位置最大差值(Mu)、尿道膀胱后角(Ar、As)、膀胱颈旋转角(θ)、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中点距离(Br、Bs),同时检测最大Valsalva动作下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每一项目均测量3次,取平均值。
1.2.2 治疗方法经盆底肌康复治疗仪(生物刺激反馈仪,DS-B型,苏械注准20152260202)予以实验组患者电刺激治疗,参数:频率 20~85 Hz,电流 10~40 mA,波宽 200~400 us,时长 0.5 h,每 2 d治疗 1次。 此外,还须予以患者盆底肌辅助治疗,即指导患者呈蹲卧位,将涂抹了专用润滑剂的小号哑铃的较宽圆头端自阴道慢慢置入,期间护理人员应指导患者收缩阴道肌肉以停留哑铃,此后须指导患者缓慢直立行走约20 min,期间可结合患者实际病情调整哑铃大小及训练量等。治疗持续进行8周。
对比两组超声相关指标(包括 Mu、Br、Bs、Ar、As、θ等)及尿道内口漏斗形成情况。同时,在实验组患者进行盆底康复治疗8周后,再次行盆底超声检查,对其疗效予以评估。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资料描述形式:计数资料为[n(%)],计量资料为(±s);计数资料为χ2检验,计量资料为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由表1可知,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实验组Mu、Br、Bs、Ar、As、θ等指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实验组、对照组各有46例(83 64%)、4例(7.27%)存在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相比对照组,实验组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680,P<0.001)。
表1 对比两组超声相关指标(±s)
表1 对比两组超声相关指标(±s)
组别 时间Mu(cm)Br(cm)Bs(cm)Ar(°)As(°) θ(cm)实验组(n=55) 治疗前治疗后对照组(n=55)t值(实验组治疗前后对比)P值t值(治疗前两组对比)P值1.72±0.22 0.86±0.17 0.86±0.15 22.940 0.000 23.953 0.000 3.87±0.71 2.71±0.73 2.61±0.63 8.448 0.000 9.844 0.000 4.76±0.87 2.82±0.92 2.72±0.81 11.363 0.000 12.727 0.000 117.93±7.59 99.56±7.22 97.45±7.33 13.005 0.000 14.394 0.000 138.01±16.76 106.83±16.36 104.99±15.25 9.873 0.000 10.807 0.000 36.13±6.39 18.99±5.47 17.29±5.65 15.112 0.000 16.381 0.000
SUI以中老年女性为主要发病人群,有数据显示,约有20%~45%的女性可出现程度不一的尿失禁情况,6%左右有明显的尿失禁现象,其中约有一半为SUI[4]。腹压增加时患者尿液不自觉溢出为SUI患者的主要症状。临床认为该病与患者年龄、生育、肥胖及盆腔脏器脱垂等有关,目前主要通过改进患者生活习惯、训练盆底肌、用药及手术等方式治疗该病[5]。
临床研究发现,早诊断对于SUI患者早治疗以抑制病情进展具有一定促进作用。目前临床可通过尿道膀胱造影、CT、MRI、尿流动力学检查、LPP测定等方式诊断SUI[6]。MRI是所有检查手段中最为安全的一种,其对患者没有辐射伤害,可以高清分辨患者的软组织,在进行扫描时无骨伪影,减少漏诊状况的出现;并且,MRI还可以直接呈现心脏以及大血管影像,进行多方位的展示,保证解剖结构以及病变充分显示。虽MRI具有较多优势,但其对钙化灶敏感,无法有效用于该类病症诊断,再加上其适应症范围有限,极易引起患者恐慌、焦虑等情绪,并不易为所有患者所接受。CT扫描可以清晰地展示密度较高的组织,患者器官病变展示更为直观。但CT除辐射大不适用于孕妇及特殊人群外,还无法清晰扫描分辨软组织,并且需要技术员具备较高操作水平,否则易出现漏诊情况[7]。相对上述诊断方式,超声诊断具有方便、直观、无创等特点,其中B超更为简便,且可反复进行,适用范围更广,更易为临床及患者所接受。相关专家指出,盆底超声诊断可以清晰分辨患者的病变器官以及软组织,继而成为目前临床上应用较为广泛的诊断方式。
盆底超声诊断是应用特殊的超声探头探测患者的会阴部,进而对患者盆底软组织、功能以及器官的结构进行检查,可以直观地反映患者病变状况[8]。并且,盆底超声具有无创、价格便宜以及无辐射的优点,使其在临床上的应用较为广泛,具备较高水平的障碍性疾病疗效评估价值[9]。目前,临床多经盆底超声诊断SUI,其可直观反应患者盆底组织、器官结构及功能[10],除了可于静息状态下显示耻骨联合、阴道、膀胱、尿道、直肠、膀胱颈等关系外,还可于Valsalva动作及收缩盆底肌肉时精准测定患者盆底组织及相应指标,以利于临床更精准、直接探查SUI情况[11]。
该文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前,相比健康人群的对照组,实验组 Mu、Br、Bs、Ar、As、θ 等指标水平均更高,尿道内口漏斗形成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相比治疗前,实验组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水平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可将盆底超声用于女性SUI辅助诊断中,但需要注意的是,行盆底超声以经会阴部超声为主,这是因为经腹超声易因肠气、耻骨障碍而无法清晰展示盆底结构,而经阴道、直肠超声可使盆底器官结构形态、所处部位变化而使检查结果呈假阴性,而经会阴超声可经正中矢状面将盆底器官形态、部位、运动情况清晰显示出来,诊断准确率更佳。
综上所述,盆底超声检查对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具有较高诊断价值,对于患者盆底康复治疗的效果评估作用明显,可促使患者生活质量以及身心健康不断提升,可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