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473000)刘晨阳
髌骨为人体最大籽骨,因生理解剖位置表浅,易受暴力、股四头肌异常收缩等因素影响发生骨折。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虽治疗效果良好,但手术创伤较大,不利于患者术后关节功能恢复。随着医疗水平不断提升,关节镜下闭合复位内固定已广泛应用于骨科手术,具有创伤小、骨折愈合快等优势。本研究选取我院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78例,旨在探讨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78例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2018年2月~2019年2月),依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研究组(n=39)、常规组(n=39)。常规组男21例,女18例,年龄22~68岁,平均年龄(45.76±10.23)岁。研究组男22例,女17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6.13±10.02)岁;本研究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且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P>0.05)。所有患者知情本研究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 两组均完善术前检查,术后均给予常规抗感染治疗。
1.2.1 常规组 采用传统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大腿根部上扎止血带,全麻,常规消毒铺巾,于膝关节正中横向切开,切口约10cm,依次分离皮肤、皮下组织,充分显露骨折端,进行撬拨复位,复位完成后采用巾钳临时固定,取2枚克氏针于骨折面垂直穿入髌骨,采用钢丝呈“8”字形捆扎固定,复位固定良好后,冲洗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2.2 研究组 采用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治疗,患者取仰卧位,大腿根部上扎止血带,全麻,常规消毒铺巾,采用关节镜前内、外侧入路,探查关节腔,清理腔内滑膜、积血,观察髌骨关节面骨折情况,清除游离小碎骨块,于关节镜下骨折块对进行闭合手法复位,复位完成后采用巾钳临时固定,患者取稍屈膝位,取2枚克氏针由骨折远端平行钻入骨折近端,通过克氏针置入2枚空心钉,后拔除克氏针,经空心螺钉置入钢丝,采用钢丝张力带呈“8”字形捆扎固定,复位固定良好后,冲洗缝合切口,加压包扎。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康复指标(住院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骨折愈合时间)。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见附表。
附表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附表 两组术后康复指标比较(±s)
?
髌骨骨折为骨科常见关节内骨折,占所有骨折的10%,粉碎性髌骨骨折治疗以恢复关节面平整,实现牢固固定为原则,促进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1]。临床传统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能克服骨折分离趋势,精准对接骨折端,促进骨折愈合。但髌骨、克氏针及钢丝间存在相对运动,易发生钢丝疲劳性断裂,内固定失效,导致骨折块移位,此外,手术需对软组织广泛剥离,机体创伤较大,不利于术后恢复。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术,于关节镜下复位,可精准对合关节面,并对关节腔中滑膜、积血、小碎骨块有效清理,有助于骨折创面愈合,且手术创伤较小,可最大限度减少髌骨附近软组织损伤,维持局部正常血运,减少关节粘连等并发症发生[2]。此外,经皮空心螺钉联合张力带固定力量较强,可有效对抗髌骨所产生拉力及剪切力,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及术后功能锻炼,可促进患者膝关节功能恢复。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骨折愈合时间、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均短于常规组(P<0.05),提示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应用于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促进患者骨折愈合。
综上所述,关节镜下经皮空心螺钉张力带内固定应用于粉碎性髌骨骨折患者,有助于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