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及临床预后危险因素分析

2020-10-23 16:17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杨艳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20年12期
关键词:细菌性脓肿年龄

云南省玉溪市人民医院(653100)杨艳霞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6月~2019年6月住院治疗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6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36例,年龄20~76岁,平均(57.3±11.5)岁,对76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临床多以发热、腹痛、寒战为主要表现就诊,部分合并有肝肿大;腹部CT或超声提示肝占位性病变,经肝穿刺活检证实为肝脓肿,脓液及血液培养明确病原菌,临床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根据结果排除真菌性、结核性、阿米巴肝脓肿等。

1.2 治疗 7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自确诊之日起开始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脓肿直径<5cm、脓肿未完全液化者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脓肿液化或融合成直径≥5cm的脓肿患者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置管引流。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两组,一组为单纯药物治疗组,另一组为药物加超声引导下肝穿刺引流治疗组;其中单纯药物治疗组44例,首选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联合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多数选择头孢哌酮舒巴坦钠+丁胺卡那霉素,并根据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对抗菌药物进行调整,对耐药患者根据药敏多选择美罗培南治疗患者单纯接受抗菌药物治疗;余32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在上述药物治疗基础上同时行超声引导下肝脓肿穿刺引流,肝穿刺引流的患者每日必须行生理盐水冲洗。

附表1 细菌性肝脓肿好转组与未好转组相关指标的对比

附表2 细菌性肝脓肿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1.3 临床预后评价及疗效分组

1.3.1 参照文献标准 评价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治疗效果和转归,治疗1个月后症状好转,影像学检查,包括腹部CT或超声显示脓腔消失或明显缩小>3cm为预后良好;1个月后症状未缓解或加重,脓腔大小无变化或增大,因脓肿复发再次入院为预后不良。通过患者治疗后预后情况的观察,对比不同方案的治疗效果。

1.3.2 以根据临床转归分为好转组和未好转组,未好转组包括恶化、复发再入院治疗及死亡者。对比好转组与未好转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对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一般资料指标和危险因素如年龄、脓肿个数、基础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多发肾囊肿等)、是否有胆道系统疾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D2聚体、总胆红素、抗生素疗程等进行筛选,探讨分析细菌性肝脓肿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学软件SPSS20.0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细菌性肝脓肿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说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药物组与药物+肝穿刺引流组预后情况的对比 药物组经治疗后药物+肝穿刺引流组96.9%(31/32)预后良好,优于药物组的75.0%(33/44),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

2.2 好转组与未好转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相关指标的比较 76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经治疗后,64例预后良好(好转组),12例预后不良(未好转组)。细菌性肝脓肿好转组与未好转组之间比较,年龄、脓肿个数、基础疾病、胆道系统疾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D2聚体、总胆红素、抗生素疗程的差异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见附表1。

2.3 细菌性肝脓肿预后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 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显示,上述有统计学意义的指标中,年龄、D2聚体为影响细菌性肝脓肿临床预后的主要危险性因素(P<0.05)。见附表2。

3 讨论

目前,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以抗感染及穿刺引流为主,在抗感染治疗的基础上采取脓肿穿刺引流的方法治疗疾病,可有效缩短治疗周期,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相关报道指出[1],经皮导管持续引流治疗细菌性肝脓肿的效果优于间歇性经皮穿刺抽脓,且适用于较大脓肿、厚壁脓肿、部分液化的肝脓肿患者。本研究中,药物+肝穿刺引流组预后情况好于药物组,对比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与有关研究[2]报道的结果相近,说明采取药物+超声引导下肝穿刺引流的方式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更为有效,继而提示抗感染及穿刺引流是促进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措施。

此外,本研究依据不同方案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转归进行分组,将64例预后良好患者设为好转组,12例预后不良患者设为未好转组,并通过两组之间相关影像学及实验室指标的比较,分析了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临床预后的危险因素。调查结果发现,好转组与未好转组在年龄、脓肿个数、基础疾病、胆道系统疾病、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碱性磷酸酶、血红蛋白、D2聚体、总胆红素、抗生素疗程等指标方面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通过对上述指标的Logistic回归分析,本文发现年龄、D2聚体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临床预后的危险性因素(P<0.05),提示年龄、D2聚体对细菌性肝脓肿预后转归的评估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随着年龄的增长,患者抵抗力降低,体内蛋白质合成减少,分解加速,使免疫球蛋白、补体和酶等重要物质生成能力下降,从而减弱对感染防能力。D2聚体在感染时由于炎性介质大量消耗、凝血因子、凝血系统激活,同时发生纤溶酶活化、降解纤维蛋白,从而形成了大量的D2聚体,导致D2聚体与INR升高;细菌性肝脓肿细菌毒素可能会对内皮细胞造成损伤,进入血液后对人体的外源性凝血系统进行激活、凝血酶形成增加后形成纤维蛋白,机体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组织灌注降低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因此通过监测凝血功能紊乱识别早期治疗和预后评估。

综上所述,细菌性肝脓肿的危害性较大,采取抗感染联合穿刺引流是改善患者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影响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预后的因素较多,其中年龄、D2聚体为预后相关的独立预测因素。临床上,应结合病史、各项检查对细菌性肝脓肿进行诊断,积极采取合理措施进行治疗,才能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存率。

猜你喜欢
细菌性脓肿年龄
变小的年龄
历史上那些骇人的细菌性传染病
棚菜出现各种“烂” 重防细菌性病害
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流行病学调查分析
鱼刺致不典型小肠腹壁瘘并脓肿形成1例
细菌性食物中毒事件调查研究
年龄歧视
治疗难易不同的肝脓肿
算年龄
消痈解毒汤为主治疗阑尾脓肿18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