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彻底打破传统应试型观念的枷锁,以为社会输送高级科技人才及各行业合格的建设者为目标。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为此,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在数学教育过程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帮助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高中阶段的数学学习难度较大,题型的种类繁多,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具备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文章就当下高中数学教学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式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数学;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众所周知,人的观念和意识是人进行活动的灵魂所在,而在教育过程之中,教学理念对于整个教学计划的实施起着不可忽视的引领作用。现阶段高中数学课程内容的教学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习理论内容,而是要通过课堂教学引导学生提高数学创新意识,形成创新能力,这对于学生日后数学知识内容的学习也是至关重要的。高中阶段的教育理念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创造一定的条件和气氛,引导和启发学生探究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以实现创新理念教学。
一、新课程背景下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1.当下阶段高中数学考查的机遇与挑战
“得数学者,得天下。”这话虽说有些夸张,但也足以证明数学在高考中的重要作用,所以学好数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不久的将来要实行的高考不分文理,这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因为高考不分科,所以高考数学的难度对于文理科生将会发生截然相反的变化。对于文科生来说,考试试题的难度势必有所增加,文科生的学习难度会有提高,更需要文科生加大对数学学习的力度,以此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不至于无法适应新高考的难度调整,出现分数下降的现象。而对于理科生来说,高考试题的难度相对以前会有所下降,这种变化表面上看来,可能会使学生的分数有所提高,但实际来说,这种变化势必拉低优等生和中间学生的差距,因为考试难度降低,高难度题在试卷中所占的比重会减少,中等生会做出本来做不出的题目,优等生和中等生差距也会减小。如果我们能够迎接挑战,抓住这次高考改革的机遇,对于文科生来说,因为考试难度的加大,如果我们学得更好,那我们势必在数学高考中与别的学生拉开差距,巩固自己的优势。而对理科生来说,试题难度的降低,普通学生的成绩可能会有所上升,与优等生的成绩差距减小,自己的成绩排名可能会有所提高。
2.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不管高考政策做出如何调整,我们都应该有以不变应万变的策略,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自己的数学水平,而提高自己数学水平最有效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在课堂学习中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的途径,一靠学生自己本身的努力,二靠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师要先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通过创新能力进行学习上的拓展延伸。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无论用怎样的方法来提高学习的效率,都不应该离开学生这个主体,在一个班级中,学生的学习成绩势必出现参差不齐的情况,所以我们要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多多给予学生支持和鼓励,以此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學习的积极性。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在学习知识之前,先布置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必要的预习,让学生带着问题来听课,这样的话,学生就会有目标,有针对性地学习知识。在讲授知识后,教师要留充足的时间给学生思考讨论,引发学生创新意识的延伸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高中数学教育中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策略
1.教师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
在任何一门学科教学过程之中,教学理念往往都是教学活动开展的重要前提,通过理念的指导,教师能够更好地为教学活动制订相应的计划。而在传统的高中课堂上,教师主要是通过口头的传授进行教学。传统的教学模式以教师为中心,强调了教师的作用,却忽视了学生的地位,使得学生自身数学水平以及能力得不到进一步发展。而数学教育过程之中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主要是开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教师立足于学生,将教学重点和中心转移到学生的层面来,这就要求教师积极转变自身的观念,要有扎实的基本功和深厚的专业知识素养,为此,教师必须加强自我学习,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及教学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根据课堂形式的变化进行相应的问题设计,为学生创设更好的学习情境。
2.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
学生在进入高中之后,思想逐渐成熟,他们在对前人的经验进行总结的过程中,往往会提出一些新的观点和看法。具体表现为遇到问题时能够提出多种不同的解题思路,并依据思路不断探索。当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获得一定的创新意识之后,其对数学内容的学习也会进一步地拓展,进而通过举一反三,延伸到其他内容的学习。我们可以看出,创新观念以及意识在学生学习过程之中的重要性,教师在教学活动之中要鼓励学生提出一些合理的观点。
现代心理学家的研究表明,每一个正常的人从儿童阶段开始具有自主创新的能力。到了青少年时期,创造力最为丰富。所以,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尊重每一个学生,激励每一个学生去获得成功。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注意用激励的话语去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开展有效的自主探究学习。
3.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
在传统的课堂教学过程之中,教师占据主体地位,对学生进行知识灌输。在学生的认知中,教师所讲述的知识都是对的,他们不会质疑教师说过的话。因此,课堂氛围比较沉闷压抑,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改变这种教学理念,营造出和谐向上、民主平等的课堂氛围,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教学环境。对于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敢于提出问题,敢于打破常规的学生,教师应当给予充分的鼓励和支持,以增强学生的信心。因为在学生的创新过程之中,难免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与挫折,学生担心受到教师的责备,从而出现不敢说,不想说或是怕说错的情况。这种情况下更需要教师给予他们充分的鼓励,激励他们努力学习。当学生表达的观点得到教师的充分认可和支持之后,学生在内心深处会产生十分愉悦的成功感,会增强他们渴望成功的信念,进而不断地鞭策自己,向正确的方向前进,最终养成敢于表达自己观点与见解的学习品质。
4.培养学生想象能力,增强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学生智力活动开展过程之中,想象力是最具有价值和意义的。历史上的诸多伟大成就,往往都是通过科学家丰富的想象而得到的。例如,牛顿、莱布尼兹等人发现微积分定理,正是他们在长期研究一些平面图形的面积以及曲线的切线和变速运动等诸多内容的基础之上借助超乎常人的想象力发现的,并不是根据个人的逻辑推理能力推理出来的。所以,教师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就必须加大对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力度。课堂上,教师可以有效地利用多媒体等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进行想象力锻炼,或是让学生进行一些实际的动手操作。多种教学途径可以丰富学生的想象能力,让学生对事物的认知有一个质的变化。
高中阶段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由于自身经验限制和知识储备上的不足,面对许多数学理论知识,很难在短时间内全部消化和吸收,这会影响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高中阶段的教师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之中引导学生,让学生面对一个问题想什么就表达什么,继而深入思考,加以完善。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要让学生明白,学习过程之中并没有唯一的答题路径。只有通过思维的不断拓展创新,我们才能对同一问题有多样化的解答路径,才能找到最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5.尊重学生的个体思维,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
学生成长的环境不同,他们形成的思维习惯也不同,他们根据问题产生的创新意识也是不同的。教师要充分尊重他们之间的个体思维差异,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之中,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和充分的创新思维拓展空间。学生对问题表达观点和看法时,尤其出现偏颇时不能立刻对学生进行责备,而是应该根据学生的回答,因势利导,对学生的观点加以完善和创新。一些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教师可以适当地进行点拨,师生共同探讨。教师也可以组织相应的讲座或是开展辩论活动,通过集体的力量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例如,在有关函数题目讲解的过程之中,往往一个函数题型有多种解析方式,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讨论,将所有的解题方式寻找出来。教师对学生的答案进行评判,然后讲解每一个解题方案的优点和缺点,让学生自我选择合适的解题方式加以利用。教师之所以没有给出统一的答案,就是为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发挥自己的创新意识,探索新的解题思路,并加以证实。
结语
现代社会生活之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学生更好走向社会所不可缺少的能力。如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之中没有养成该方面的能力及意识,那么将很难在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取得成就。所以,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师必须重视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整体素质。
[参考文献]
[1]柳升超.高中數学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1.
[2]钟世红.高中数学教育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养成和创新能力培养分析[J].才智,2016(17):77.
作者简介:陆建成(1975—),男,壮族,广西大化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高中数学教师,研究方向:高中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