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020-10-21 12:06张青甫
锦绣·上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张青甫

摘 要:随着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不断发展,初中历史教学迎来了全新的教学要求和目标,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为此,广大教师必须要全面掌握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内容,找出其与初中历史教学的衔接点和切入点,在合适的时机选择合理的方法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正确在丰富历史教学内容和形式的同时,也能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从而更好地实现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关键词:初中历史;爱国主义教育;教学策略

引言

爱国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内容,对于强化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意义,只有不断加强对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视,才能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从而引导学生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巨大的贡献。而初中历史教学中包含了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历史教学的作用与优势,将爱国主义教育渗透到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学生的历史素养和民族素养,从而将历史教学的有效价值发挥得淋漓尽致。

1.借助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我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灿烂的历史文化,不论是青铜文明还是四大发明都彰显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此外,万里长城、秦陵兵马俑等独一无二的文化遗产,也凸显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这些都是其他民族和国家不能企及的。为此,广大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我国历史文化的教育功能,借助丰富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让学生以“我是中国人”而感到自豪,从而为强化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奠定良好的基础。[1]例如,在讲授商代历史知识的时候,为了强化学生对历史文化的认识,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为学生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向学生展示关于青铜文化的视频和图片,促使学生了解青铜时代的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以此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再比如,教师在向学生讲授社会制度相关知识的过程中,还可以为学生展示近年来我国在各项事业中所取得的成绩,以此凸显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先进性,让学生认识到当前中国在国际社会上的地位和影响力,以便强化学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从而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抱负和理想,进而更好地发挥出学生的个人价值。

2.利用英雄事迹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

爱国主义是建立在对自己祖国深厚感情基础上的爱国情怀,同时也是对民族情谊的向往和追求,只有不断深化学生对国家和民族的感情,才能从根本上落实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从而促进学生爱国精神的显著提升。为此,广大教师可以利用英雄事迹来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让学生在英雄人物的影响下体会到爱国情怀的伟大,同时也能让学生感受到当前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民族观。[2]自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以来,诸如卓有见识的林则徐,血染吴淞口的陈化成,维新被杀的谭嗣同,推翻帝制的孙中山,横眉冷对的鲁迅,抗日献身的张自忠,以及无数为国捐躯的共产党人都体现了这一民族爱国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人们的幸福安康,这些英雄事迹无不向人们展示着爱国情怀的伟大意义,而初中生作为祖国建设的接班人,更应该继承这种优良传统,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祖国更加强大。此外,历史教师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还应该抓住初中生的心理发展规律,利用名人名言弱化学生的叛逆心理,运用感人事迹感化学生的心灵,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当中,从而为获得理想的教育效果创造有利的条件。

3.运用历史事件深化学生对祖国统一的认识

祖国的统一是我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只有维护祖国的统一,才能避免外来侵略者的肆意侵略,从而保护好英雄烈士为我们换来的美好生活。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要帮助学生正确的看待祖国统一大业,让学生充分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利用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从而使爱国主义教育更具说服力。从秦始皇统一中国后的两千多年的漫长岁月里,统一的约占三分之二的时间,而且愈到后期统一的时间越长,统一是历史发展的主流,国家统一对经济、科学文化等各方面都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3]比如,在台湾问题上我党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立场,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以他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胆略,高瞻远瞩地提出对台湾、香港、澳门实行“一国两制”的构想,目前香港、澳门问题基本上得到了解决,只剩台湾问题还在解决的过程中。只有让学生正确的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意义,才能引导他们为解决台湾问题贡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强化学生国家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地位。

4.通过历史发展规律增强学生的竞争和忧患意识

随着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再加上独生子女的增多,一些学生形成了经不起风雨、不善于与人合作的性格,缺乏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时要因势利导,引导学生对历史发展规律进行总结,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的内在含义,从而为强化学生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提供可靠的保障。21世纪是一个竞争激烈的世纪,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如不具备新形势下的综合素质,不论是国家还是个人,肯定受到淘汰。为此,广大教师只有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渗透忧患教育,才能让学生真正明白其中的道理,从而为强化学生的综合素质奠定良好的基础,进一步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具有爱国主义教育的先天优势,不论是教学内容还是教学形式都符合愛国主义教育的基本要求。为此,广大历史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初中历史教学的作用与功能,借助历史教学强化学生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气节,培养学生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学生能够认识到维护祖国统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并在学习的过程中强化自身的竞争意识和忧患意识。唯有如此,才能将初中历史教学的有效价值充分发挥出来,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实际需要。

参考文献

[1]徐晓燕.论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进行爱国主义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8(12).

[2]屈凤培.如何在初中历史课上对学生进行爱国教育[J].学周刊,2016(23).

[3]周淑明.初中历史课堂中如何渗透爱国主义教育[J].教育科学,2015(11).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教育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关于提高小学生识字实效的教学策略
浅谈如何在小学思想品德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
浅谈化学教学中德育思想的渗透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